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国平 《古地理学报》2006,8(2):241-250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南墨西哥湾盆地、二叠盆地和苏尔特盆地等。碳酸盐岩大油田和大气田的主要储集层层位不一致,石油大部分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而天然气大部分储于三叠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展布受控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时代、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利的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等。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既要借鉴国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碳酸盐岩层系自身的特征,建立适合我国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理论并研发相关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从全球范围来看,碳酸盐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碳酸盐岩本身的复杂性,如盆地形成时间跨度大、埋深跨度大、非均质性强、裂缝溶洞发育的因素比较多、老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等等,因而,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的规律不易被掌握。综观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可以发  相似文献   

3.
截止1998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有40.7%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共有7个碳酸盐岩大气田;而与碳酸盐岩储层以及海相烃源岩有关的原油探明储量不到7%。中国碳酸盐岩生烃问题长期以来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初步认为中国碳酸盐岩中的工业性油气田多数不是自生自储的,而需要外部存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质量和数量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陆表海碳酸盐岩中烃源岩不发育。除了南海的第三系,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普遍时代古老、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的发育取决于后期改造作用。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意义十分重要,不整合面之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4.
<正> 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碳酸盐岩沉积学理论被引入中国,碳酸盐岩沉积学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大油气田是在碳酸盐岩中发现的。有人估计,世界油气资源40%左右与碳酸盐岩有关。中国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南方、华北等其他油气区的油气藏都有相当重要的部分与碳酸盐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虽然碳酸盐岩以其丰富多彩而成因复杂的颗粒类型以及复杂的孔—缝—洞体系而引人入胜,但是在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面还面临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现状和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1998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有40.7%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共有7个碳酸盐岩大气田;而与碳酸盐岩储层以及海相烃源岩有关的原油探明储量不到7%。中国碳酸盐岩生烃问题长期以来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初步认为中国碳酸盐岩中的工业性油气田多数不是自生自储的,而需要外部存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质量和数量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陆表海碳酸盐岩中烃源岩不发育。除了南海的第三系,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普遍时代古老、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的发育取决于后期改造作用。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意义十分重要,不整合面之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6.
    
<正>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酸盐岩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地下水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给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碳酸盐岩分布广,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碳酸盐岩的孔隙、溶隙、溶洞等是各种资源的重要赋存空间,但存在分布空间不均匀、探测难度大的问题。分布面积广和沉积厚度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又可作为CO2地质封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7.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硅化碳酸盐岩的出现不仅使原始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和沉积模式有待系统研究,还给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基于古地貌、壁芯薄片、测井响应等数据,分析了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的古水介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微相,厘清了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起相应的沉积模式。借助Fischer曲线可将硅化碳酸盐岩发育段划分为一个可容空间由大减小再增大的三级旋回,湖平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湖盆中央古隆起周缘类似远端变陡缓坡,发育了灰泥坪、藻礁、颗粒滩、滩前前积体和滑塌体等5种沉积微相;古地貌决定了藻礁和颗粒滩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相对深水区,同时受湖平面变化而发生垂向互层叠置;该段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湖平面至少出现过两次下降、三次上升,可以划分为高位湖退、低位湖退、低位湖侵、高位湖侵四个演化阶段。研究成果为湖相碳酸盐岩硅化成因分析、硅化作用过程研究及硅化碳酸盐岩中有利储层的寻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甘孜-理塘结合带中段出露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按其产状可分为两类:覆于玄武岩之上的碳酸盐岩构造岩片和包裹于玄武岩内的厘米—米级不规则棱角状碳酸盐岩砾岩块。经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前者δ~(13)C值主体位于0. 113‰~1. 625‰之间,δ~(18)O数值为-10. 263‰~-5. 745‰,总体变化较小,有小幅震荡;而后者δ~(13)C值明显较前者大,为4. 254‰~3. 786‰,δ~(18)O数值则明显偏小,为-13. 471‰~-13. 592‰,总体变化量较前者更小,具明显的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特征。所有样品Z值均大于123,表明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为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结合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碳酸盐岩总体沉积于海山环境,且包裹于其中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块要早于上覆大套碳酸盐岩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以中东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基于油藏物性测试、恒速压汞孔喉参数统计、CT扫描孔隙参数分析和水驱油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等,得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喉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孔隙型碳酸盐岩与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两类储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渗砂岩储层相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呈现出"孔隙大而数量少""喉道数量多且类型全"的特征,并建立孔喉发育特征模型;由于孔隙型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大孔隙中的剩余油仍然是需要研究的对象,同时明确了剩余油挖潜开发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现状和若干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截止1998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有40.7%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共有7个碳酸盐岩大气田;而与碳酸盐储层以及海相烃源岩有关的原油探明储量不到7%。中国碳酸盐岩生烃问题长期以来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初步认为中国碳酸盐岩中的工业性油气田多数不是自生自储的,而需要外部存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质量和数量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陆表海碳酸盐岩 中烃源岩不发育。除了  相似文献   

11.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以措勤盆地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地质实测资料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分析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储层类型、储集性能。对朗山组、川巴组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郎山组厚度大,溶蚀、裂缝发育,在区域上相对稳定,是该区的重点储层,多巴组的储层次之,以此弥补该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论碳酸盐岩侵蚀与环境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土壤)的地球化学侵蚀既是导致地表环境物质输送的初始过程,又是制约区域环境质量的背景条件。碳酸盐岩地区普遍发生着强烈的岩石化学侵蚀和土粒机械搬运。碳酸盐岩侵蚀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化和生态系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侵蚀与沉积过程中所发生的碳交换和输送具有全球变化意义。我国华南是世界碳酸盐岩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之一。贵州位于该区域的中心部位,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岩层厚;岩石侵蚀作用受太平洋与印度洋季风交汇的影响。其新老地貌形态交错镶嵌、碳酸盐岩区域镶嵌着非碳酸盐岩景观,两类镶嵌景观形成了贵州碳酸盐岩区域环境的分异特征和阶梯格局。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是大气Co2、水、碳酸盐类矿物间作为开放系统的气一液交换和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风化速率要显著高于硅酸盐岩矿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混合流域中碳酸盐岩矿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占主导.为研究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及岩溶碳汇特征,在漓江流域上游大溶江、小溶江、灵渠3个混合岩溶流域选取了24个点放置标准溶蚀试片并测试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基于雨季和全年试片溶蚀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试片...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型铀矿作为碳硅泥岩型铀矿的亚类,在我国和西南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已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铀矿床,矿体集中,品位富,埋藏较浅,是我国特有的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黔中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碳酸盐岩中铀异常发育、矿化普遍,铀矿床产出受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本文对黔中碳酸盐岩型铀矿分布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找矿潜力大,圈定了该类型铀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是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控制、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塔河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为主的古生界海相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勘探与开发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具体介绍了已经形成的七个主要技术系列,包括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评价技术、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等。应用这些技术系列,在塔河油田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及开发井的建产率,增加了油气藏的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7.
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及成岩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多偏重于其非均质性及低孔渗的储集条件,而对于大一中容量,中、高孔渗性的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则涉及较少。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表明,生物礁、滩相的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具有优越储集条件,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该文借鉴碎屑岩储层的一些研究方法,对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何艳丽  李玲辉 《云南地质》2009,28(2):152-156
铜厂山铅锌矿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大东厂组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靠大理岩一侧和空树河组碎屑岩与大东厂组碳酸盐岩断层接触带中。矿区共发现5条铅锌矿体,其中规模较大具工业价值的有2条。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的溶蚀与环境温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尚瑜  宋焕荣 《中国岩溶》1987,6(4):287-296
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与环境温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下静止试验成果分析,说明碳酸盐岩的溶解速度可以用CO2的布西涅斯克衰减方程表征。温度对不同的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各异。温度低于60℃时,石灰岩的溶解速度比白云岩大得多,超过60℃时,该两类岩石的溶解速度比较接近。如果将环境温度分为低(例如0.5℃)、常(25℃)、中(40℃—60℃)和高温(80℃),那么低温和高温不利于碳酸盐岩溶蚀,中温是溶蚀的最佳温度段。 如果在碳酸水中加入NaCl,温度对溶蚀作用的影响比碳酸水溶蚀影响大。 碳酸盐岩的温敏指数,可以定量表示温度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可采储量达495.9×108,t油当量,占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总储量的2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北美和亚太地区,其中,大油田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大气田则主要位于中东和亚太,20世纪70年代是大气田发现的高峰期。大油气田的油气主要来自古生界烃源岩,以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泥盆系(按重要性排序)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沥青质泥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盖层以蒸发岩和碎屑岩为主。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和生物礁储集层占重要地位。埋深上,储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埋深为2500~3000,m、3500~4000,m和4000~4500,m,分别占总储量的52.6%、15.9%和9.5%。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为主,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大油气田的非构造圈闭比例有所增大。建议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重视白云岩储集层,更重要的是,应加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