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影像中梯度较小的模糊边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梯度的概念和边缘检测算法。基于新的梯度概念,可以根据刀刃曲线的实际形状自适应地计算影像中每一点的梯度,比较理想地消除边缘的渐变效应(模糊)对边缘检测的不利影响。试验表明,这种梯度计算方法对模糊边缘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测图中半自动道路提取的现状和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梯度最大值的道路测图算法:根据人工输入的初始条件,将影像上局部梯度最大值点作为道路边缘兴趣点,利用基于局部梯度最大值点的边缘扩展算法建立道路跟踪模型,并将该算法应用到资源三号卫星(ZY3)应用系统三线阵数字线划图生产软件中半自动道路识别。针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乡村道路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作业习惯,能实时进行半自动道路测图,降低了道路测图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道路边缘的定位精度和测图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两种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介绍梁长秀编译冯仲科校对对于不能到达的地点实施监测或者测者,一直是测绘工作者绕有兴趣的课题。瑞士WILD厂新近推出的两种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很有特点,这两种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露天矿、炼钢炉、井架等不可到达的构筑物、建筑物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CPU连接孔检测方法的精度、稳定性、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CPU尺寸检测方法,通过对CPU连接孔的摄影,获得CPU连接孔影像,通过高效模板匹配算法提取CPU插槽,再通过改进Canny算子提取CPU插槽的边缘,根据连接孔的几何、灰度特征,对其尺寸大小进行精确的测量,实现CPU连接孔尺寸检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边缘检测方法存在的通用性较差、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极值梯度的通用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极值梯度分解为正梯度和负梯度,并在八个方向上进行判断与求解,然后得到由局部灰度增加最大和减小最大的两类像点共同组成的初始边缘,最后根据初始边缘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类型边缘的亚像素定位拟合模型。为验证该方法的性能,分别利用模拟影像和实际影像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边缘都能较好的检测,并且对包括角点在内的边缘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因此,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影像的边缘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行试验中机载设备安装位姿自动化标定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对系统中涉及的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视觉测量系统标定技术、图像特征点自动化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角锥体法与光束法相结合的标定方法。角锥体法为光束法提供计算参数的迭代初值,大大增强了迭代计算的收敛性与稳健性。在经典边缘提取算子的基础上,利用梯度幅值均值法对特征点中心图像坐标进行亚像素求取,同时研究编码点的设计原则与自动化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对设备安装进行快速标定,整体精度达到0.05 mm,完全满足测试任务对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增强的改进多尺度形态梯度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形态学梯度边缘检测算子的基础上,综合多结构元和多尺度算法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增强的多结构元、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用不同取向的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多尺度检测,并综合各尺度下的边缘,得到了噪声存在下的理想边缘。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边缘定位准确、轮廓清晰,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8.
3维光学面扫描系统和点测量系统,满足反求逆向设计需求,适合产品在线质量检测,系统配合紧密,造价远远低于国外系统,对制造业和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3维光学面扫描系统和点测量系统的建模精度.建模精度评定,对物体进行点云扫描,建立模型,拟合出边缘3维曲线,对规格尺寸一致的模型,进行曲线方程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取代传统的接触式一维测量方法,采用由两台TM5100A电子经纬仪构成的Axyz/MTM工业测量系统,对MOTOMAN-SV3XL型机器人视觉控制实验中所用的格网板进行了无接触式精密检测。由于采用联机测量模式,在测量现场即可实时获取检测点的三维坐标,并依赖于测量软件丰富的计算与分析功能,检测工作简便、准确而高效。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在5m范围内的单点测量精度优于±0.1mm,完全满足高精度检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有的形态学梯度边缘检测算子没有考虑梯度的矢量性,在边缘检测部分提出了具有方向估计的形态学梯度算子,并将平滑处理加入该系列算子,使这些算子在噪声抑制和提高边缘清晰度两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同时,在图像分割部分运用了多层次自适应的模糊阈值分割方法,利用自适应的方法对典型的模糊分割器的窗宽进行调整,并运用多层次的局部调整使图像分割后的物体边缘更加完整清晰.  相似文献   

11.
聂红林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12,21(4):61-64,69
为了改变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存在的费工、费时与危险等弊端,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南京明城墙裂缝变形监测图像进行创新的像素标定以及灰度转换等一系列巧妙的图像处理后,获得了裂缝的变形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对裂缝的定量化变形监测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测量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 Services的遥感图像分布式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遥感影像获取手段的多样化导致了遥感影像数据量的大幅度增加,应用分布式环境处理遥感图像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B/S或C/S模式在遥感影像分布式处理方面的弊端,提出了在.Net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实现遥感图像的分布式处理方案,对其框架、流程进行了设计,并以图像处理的算法分布式为例详细介绍了边缘提取中拉普拉斯8邻域提取的具体Web Services实现。结果表明,新模型下的系统在多用户并发访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该仪器具有采集点云速度快、质量高、精度优良,非接触式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外业采集数据作业流程与内业建模处理流程之后,将其利用在日照测量中。分析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来源,并且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比较了与全站仪实测精度以及工作效率,最后得出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日照测量应用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三维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三维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的目标之一。机载三维成像仪就是能够准实时地获取地面三维遥感信息的技术系统。在国家 86 3计划的支持下 ,经过原理样机和实验样机的研制及飞行实验 ,表明三维成像仪已经完全可以快速同步获取地面目标的地学编码图像和数字地面模型 (DEM) ,效率要比常规技术高很多。2 0 0 0年 10月我们利用机载三维成像仪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三维遥感飞行试验 ,获取了原始数据 ,经过数据的检查和规格化同步 ,用开发的三维遥感信息处理软件进行了快速处理 ,最终生成了测区的 DEM和地学编码图像 ,最终得到中关村地区的建筑物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学形态学细化算子的改进Canny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数学形态学改进现有Canny算子。该方法首先用Canny算子进行滤波,然后采用非极大抑制技术,将强边缘图像和弱边缘图像的边缘进行连接,再对提取的边缘利用形态学细化算子细化。针对不同图像采用不同门限比例,可取得不同的边缘提取效果。本文采用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三个评价指标对边缘检测算法的优越性进行度量。实验分析表明,本文算法优于Sobel算子、Roberts算子、Log算子及传统Canny算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利用TMS 32010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IBM-PC/XT微机构成的微机遥感图像快速处理系统。在此系统上,我们根据微波遥感图像的特点,采用TMS32010宏汇编语言研制出了一个遥感图像快速处理软件库。经过机载微波辐射计图像处理检验,采用TMS 32010语言编程在该系统上的图像处理速度要比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在普通微机系统上的图像处理速度提高了100-500倍。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新的平滑滤波算法。该算法滤除高斯白噪声的能力要优于中值滤波,同时还可以保护图像的边缘不被模糊。  相似文献   

17.
地铁主体施工完毕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Leica Scanstation 2扫描仪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采集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阐述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地铁断面测量方法,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密度、高精度的隧道断面能够满足地铁调线调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automation of digital industri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Due to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coded targets and automatic matching methods, a huge number of photogrammetric measurement tasks can be fully automated. In many cases a "one button click" is enough to provide the three 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measured points without any manual interaction, immediately after acquiring the images. The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eras is a logical step towards automated photogrammetric measurements. An intelligent camera, which has an integrated computer, analyses the image immediately after it is taken. This technology provides not only a much shorter processing time for the images but also more control over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just when it is needed,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This takes place in the form of real time feedback.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le of a digital intelligent camera in the automation of an industrial photogrammetric measurement system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automation techniques in industrial photogrammetry. As an example of an intelligent camer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INCA digital intelligent camera,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by Geodetic Services, Inc. (GSI) and distributed by Leica,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面向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并开发了一整套可对远距离、室外成像的标志中心进行精确定位的新技术,其重点在于整像素边缘定位和数据质量控制。提出了最大梯度投影概念,以最大梯度投影替代传统梯度算子计算标志的整像素边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边缘细化算法,同时引入曲率筛选方法,形成一整套整像素边缘定位新技术,规避室外成像环境的不确定干扰,以获取完整、准确的整像素细化边缘。在亚像素中心定位后,以统计理论为框架设计了一套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筛选并保留满足统计限值的定位结果参与最终的定位计算,有效控制了相机拍照时轻微晃动给中心定位引入的误差。在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及摄程下进行实测,结果表明,该图像定位方法具有定位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处理速度快、对成像设备要求低、对室外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使用标配镜头的主流单反相机,200 m摄程内的标志中心定位精度在3.5 mm内,可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20.
Wind tunnel engineers require measurements of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aerospace models under test conditions.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 must be non-contact, non-intrusive and have a high sample rate. Videometric techniques based on multiple, synchronized CCD cameras can supply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data at 30Hz or 60Hz with acceptable accurac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t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to capture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free-flight aerospace models. System calibr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Two examples of model tests will be described and examples of data output will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