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简易钻塔     
我队在进行铝、粘土矿钻探施工中,钻孔深度多在20~60米,最深200米,一个机台每月要搬迁10余次.为适应浅孔施工周期短、搬迁频繁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浅钻简易钻塔.它与滑撬式铁基枕配合使用,既实现了钻塔的轻便化,又利于全套钻探设备的整体搬迁.通过生产使用,效果良好,深受广大钻探工人欢迎.  相似文献   

2.
孙淑国 《探矿工程》1987,(2):51-52,54
目前,钻探生产用四脚钻塔大多仍然是“分层拆建式”,拆建塔中,攀扶困难,高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不安全。为适应钻探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我队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钻塔——“半组成拉立式”四脚钻塔。这种钻塔经一年多的野外生产试验,共施工13个钻孔,经13次拆、迁、安的实践和很多次强力起拔的考验,证明结构合理,工作可靠,负荷能力大,安装中比较安全、方便,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品种,并已在最近通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
1971年,我们在学习和吸取张家口探矿机械厂设计的18米管材直塔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钻探施工的具体条件和经验,设计制造了五台16.4米管材斜塔.两年多来,用这种管子钻塔施工五十多个钻孔,这些孔的平均深度为380米,最深的达619米.其中的65号孔在打至596米时,处理井内事故,钻塔经受了强力提升和边打边拉的考验,没有发生变形或损坏.这种钻塔总的使用效果良好,因而很受钻工同志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根据新疆煤系地层倾角变化大(30—70°),直斜孔交替施工的特点,从1975年开始,经几年使用和改进,终于制成高13.5米和17米两种直斜孔两用管子钻塔。这种钻塔在长达六年时间内,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处理事故、起拔套管、深孔钻进)试验钻进了几百个钻孔,从未出现任何问题,技术性能完全达到煤田深孔钻探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雨季钻探施工,一定要做好防雷工作.由于我队狠抓了钻探现场避雷针的安装质量,建队十六年来未发生过雷电伤亡事故.避雷针的安装方法如图所示.接闪器用支撑杆连接到钻塔顶部.接闪器的底部与钻塔顶部的距离应保持1.5米以  相似文献   

6.
钻塔是钻探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多用四脚钢制可拆性钻塔。它结构松散,可拆安性强,体积大,重5~10t,安拆时高空作业,易发生人身事故。因此,我队从70年代就开始钻塔的改进研制工作。1979年,完成了一台300m车装钻塔的设计和研制,实现了钻塔机械化起落,钻探的四大件都安装在一部汽车上,搬迁时节约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在生产试验中,施工了25个钻孔,总进尺近3500m,节省搬迁时间近50余天,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受钻机工人欢迎。  相似文献   

7.
李玉华 《中国煤田地质》1993,5(3):98-99,115
钻探工程是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手段,且已扩大到住房建设、桥梁建筑、城市供水和水利建设的各科研领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钻探工程的应用范围将更加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钻探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多样化,尤其是钻探设备搬迁、安装、拆卸等工序实现机械化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煤田钻探工程更加显得突出,其原因:①目前煤田勘探钻孔深度多在600m~1000m,为适应这一孔深施工的需要,钻机、钻塔等设备都比较笨重。②现有钻塔多数还是四角钢质钻塔、拆、安、搬迁都是比较笨重的体力劳动。③为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钻机场房、发电机房、住房和生活用房等都要改革或创新。以上三点如果不加以改革,实现机械化搬迁将是一句空话。为开展这一较大项目的研究,我局在国家地质总局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用了近10年的时间,投资在数十万元以上到1992年底已部分钻机基本上实现了钻机现场的全面机械化搬迁,并逐步得到了推广。现将我局钻探现场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各项重大改革项目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队煤田矿区部分机台转入到金属矿区,从深孔作业转为浅孔钻探施工,由合金、钢粒钻进转向采用金刚石钻进新工艺。浅孔钻探施工周期短,安装、搬迁、平修地基的工作量多,有时平地基的时间远远超过该钻孔的施工期。而我队没有现成矮的钻塔,  相似文献   

9.
张正  朱恒银 《探矿工程》2017,44(9):17-20
钻探装备及工艺方法是钻探工程技术的核心,其中钻探设备又是实施钻探工艺的基础和硬件条件。施工中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则需要不同类型的钻探装备。所谓钻探装备是指完成一个钻孔所必b 需的钻机、泥浆泵、钻塔、动力、机具及其它技术装备的总称。通过分析设备配置对钻探效率的影响,对深部地质岩心钻探关键设备与机具的优选与配置展开讨论,提出了深孔岩心钻探关键设备优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翟育峰 《探矿工程》2020,47(6):8-12,53
西藏自治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3000 m科学深钻项目是青藏高原固体矿产调查领域首个3000 m科学钻探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详细揭示3000 m以浅地层的蚀变与矿化信息,为成矿理论研究及深部勘查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项目的施工目的,结合现场前期踏勘、矿区地质情况等因素,采用HXY—8VB型岩心钻机配套K型钻塔,5级钻孔结构,常规提钻取心、绳索取心扩孔、常规绳索取心多种钻进工艺,为提高钻探效率和钻探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S18G型及S23G型管子钻塔是近年来国产的一种轻便式钻塔,它与同类型角钢塔比较约轻1/2。S18G型钻塔全重仅1890公斤,而同型17米角钢塔则为4590公斤;可拆性好、安装方便。由于拆卸后部件轻小,搬运方便,特别适于高山区及南方水稻地区的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12.
赵明义 《探矿工程》1979,(5):74-75,31
为了钻探施工轻便化,实现立放钻塔机械化,达到快速搬迁、快速安装的目的,我队曾设计和试制了四种轻便钻塔。通过试验改进,认为新型两脚钻塔最为理想。到目前共加工九部,并都在生产中正常使用。新型两脚钻塔可与北京800型、600型、500型、200型等转盘钻机配套使用。用这种钻塔打过40米浅孔和600米的深孔,在处理孔内事故强力起拔时,从未发生过变形。  相似文献   

13.
于传江 《探矿工程》2012,39(Z2):110-115
介绍了2500 m深孔钻探成套装备——DL100/90型深孔钻机及新型全液压定向施工钻塔的研制过程和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分别叙述了钻机和钻塔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试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进口DMH90型爆破孔钻机配套钻塔整体性强,起落塔快捷方便,钻塔高度满足不换杆一次成孔,即钻塔有效高度略大于钻孔深度,承受振动冲击力大,施工工作环境恶劣。基于这些特点和难点,爆破塔长期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增高、周期加长,为此进行了进口DMH90型爆破孔钻机配套钻塔的替代进口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DMH90型爆破孔钻机配套ZT27-45型爆破孔钻塔的研制过程,主要对ZT27-45型爆破孔钻塔的设计要点、结构型式、塔体选材、焊接工艺、防止变形、消除应力、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试验和总结。生产施工实践表明,ZT27-45型钻塔制造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爆破孔施工的需要,实现了替代进口,达到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提高机械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500型钻机所配的16.4/8米钻塔和北京800型钻机所配的14.5/7.5米钻塔,当根据施工要求打某种倾角的钻孔时,都是依照转盘至前塔脚横枕中心线之距离来计算、安装的,如图所示.即按公式:L=l-Hctgα γ………………(1)来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新煤田钻探设备,改变现用四脚钻塔重量大、结构复杂、高空安装不便而且安全性差的状况,中国矿业大学钻探设备研究室与安徽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合作,研制成功 ZT-A 型两脚轻便钻塔。这种钻塔包括由低、中、高3种高度钻塔组成的一个系列。该项成果已于1988年10月通过了局级技术鉴定。经进一步完善,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川西甲基卡锂矿3000 m科学深钻项目地处川西高海拔地区。根据工程技术要求,设计三开钻孔结构,选用经济实用的钻探设备,主要包括HXY9型钻机、K2790型钻塔、BW300/16型泥浆泵等。分析和制定拟采用的钻进工艺和取心方法、钻具组合、冲洗液方案等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为践行“绿色勘查”理念,应制定措施,保障施工期间施工地生态环境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了钻探施工轻便化,实现液压立放塔,达到搬迁、安装速度快、安拆塔时无高空作业,保障钻探工人的人身安全,在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开始研制CY型钻塔,又于1980年进一步改进,经过几年的台架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CY13—2型钻  相似文献   

19.
我队在采矿坑道内采用了不同角度的仰角岩心钻探,进行找矿勘探工作。经初步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施工况情介绍如下:一、具体做法根据地质设计施工的钻孔,仰角在20°—40°之间,钻孔布置形状为放射状。依我队现有设备采用国产300型钻机,其钻进角度只能在0°—90°,为适应施工需要,作了以下几方面改进:1.对立轴角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两脚钻塔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钻探新设备之一.这种钻塔重量轻,强度高,结构简单,安拆方便,适于山区施工,很受工人同志的欢迎.我们在试用和推广中曾积累了一些正、反面的经验,针对该钻塔出现过的变形、损坏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