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0年开始,先后由省农委和省科委牵头,海洋二所等39个单位参加,共1700多人次历时6年,对浙江海岸带的环境资源首次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在调查中,由于得到各单位的支持和全体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大量资料。经过整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岸线长1840km,海岸带面积为3.79×104km2,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实,为浙江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海岸带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论述了五个方面的特点,即地质基础、海岸带泥沙来源、海岸带气候类型、海流和海洋渔业及环境保护。第二部分是海岸带自然环境分区,根据自然环境要素组合特点将浙江省海岸带分为杭州湾区、浙东滨海区和沿海岛屿区。最后探讨了区域划分与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山东海洋学院承担的第一调查区南段——薛家岛至绣针河南岸的海上和陆地调查任务至1981年底,野外调查任务已经完成。这项任务是从1981年2月开始的,至1981年底,已完成了2、5、8、11四个季度月的水 相似文献
4.
5.
简要介绍了加拿大海岸带调查工作,包括海岸系统的定义、海岸带的调查技术和设备、遥感技术和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以及海岸监测的意义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文中针对黄河口的自然特点,探讨海岸带调查探测地貌的作业措施.根据1958年在当地作业的体会,介绍平坦海岸大面滩涂的定位方法;提出按无潮点为中心的潮波系统加密验潮站以提高浅水深度和滩涂高度的探测精度.介绍在黄河口作业实践中改进的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瞬间海面、海面水准和潮汐观测的作业措施。 相似文献
8.
莫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4)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海岸带的综合调查与开发利用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已纳入国家的长远规划.这项调查、开发工作与开拓祖国大西北、大西南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据专家估算,目前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集中分布于距离海岸线约50—80公里以内的地区.如美国约有75%的人口分布在这个范围内,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新奥尔良、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等)也座落在沿岸地区,估计到2000年将有80%的人居住在离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地带.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地区七省(区)、市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5%,而人口却占40%,沿海50—30公里以内,特别是东南沿海省(市),是我国经济、海运、文化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国不仅有漫长的海岸线,而且还有6000多个岛屿,沿岸地区、特别长江、珠江三角洲流域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调查成果的作用,省科委聘请了有关专家,于1987年4月12日正式成立了“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综合研究开发专家组”。该专家组隶属省科委领导,是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研究、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专业顾问与咨询组织。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是重要海陆过渡带地貌单元与区域,兼受海陆动力双重作用与影响,包括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经历复杂的动力沉积、地貌演变及灾变过程。海岸带调查涉及学科交叉融合,调查要素相对独立与内容多学科交叉并存。我国曾分别于1960年、1981年和2003年组织开展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工作,调查获取了大量丰硕成果。当前海岸带调查与研究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亟需突破问题,包括:1)海岸带存在大范围"盲区",浅水易陷、礁石养殖等区域难以到达,成为海岸带数据"空白区"、调查"禁区";2)我国海岸带观测平台数量少、分布零散,未形成综合有效观测网,导致长时间序列、多源准同步调查数据缺乏,难以准确把握海岸带变化规律,破解资源环境有关问题;3)海岸带数据获取智能化程度低,严重阻碍制约有关对策及时有效性;4)海岸带不同学科协同调查、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发现海岸带科学问题。今后海岸带调查将在海岸带高分辨率过程数据、全覆盖无死角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技术,长时间序列综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陆海空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及快速智能决策,以及海岸带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正确处理综合和专业,平面和垂直,横向和纵向的调查同研究的关系,是确保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质量,推动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一、海岸带调查与综合研究的必要性海岸带调查在美国是属于沿岸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是有发展阶段和完善过程的。美国的沿岸科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开始为源起阶段,研究是由个别科学家单独进行的,而且这些科学家又分散在不同的机构里;五十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为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海岛调查档案主要包括海岸带海岛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及开发试验4个方面。本文认为,海岸带海岛调查档案信息服务应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同时服务手段要现代化,服务对象应有针对性,服务内容要广泛且形式多样。本文提出,建设海岸带海岛调查档案数据库系统应作为实现海岸带海岛综合管理现代化、开发利用规范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五十年代末进行海岸带深度测量的潮汐保证情况,探讨海岸带调查中深度测量的分级控制基础。根据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和瞬间海面各不相同的要求,有区别地分开进行观测,以代替每个验潮站都进行长期观测,使有限的潮汐观测力量用于保证深度测量需要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取海岸带的潮汐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海岸带调查和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1)
中国大陆有18000km的海岸线,有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等多种类型.海岸带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石油、滨海砂矿和生物资源,据初步估计,滩涂面积约2万km~2.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是发展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齐发利用我国海岸带资源,早于1960年至1966年,国家即有计划地组织过全国海岸带的调查和研究.第二次开展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始于1980年,至1986年完成.调查范围为: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河口,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十个沿海省市的海岸带.调查区以海岸线为准,一般向内陆延伸10km,向海延伸至10—15m的等深线.调查内容为地质、地貌、底质、土壤、生物、水文、气象、化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历时7年之久的上海市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7年来,在上海市府的领导下,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等,61个单位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使用了航空遥感、旁侧声纳等先进手段和计算机储存等方法,进行了海域、陆域的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全面完成了各项内外业务调查任务。其中主要完成了15个专业25个项目的外业调查,编辑了上海市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成果图集、编写了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专业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这一概念,并从海岸带内涵的视角深入阐述了极地海岸带的定义和范围,全面分析了极地海岸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调查监测技术发展和涉及学科领域两个角度梳理总结了与极地海岸带相关的调查监测实践。同时,分析了极地海岸带调查研究的前沿问题,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资源生态要素的调查监测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遥感和现场探测手段,以较低成本来探明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下的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生态要素与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了“双源数据挖掘-空间耦合模拟-区域综合评估-影响模拟预测”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构建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生态管理与保护政策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海岸带特征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岛屿6000多个,岸线长达14000多公里、渤海是我国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四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沿海地区的陆地由平原和丘陵组成。长江、黄河、珠江等江河,每年以18000亿立方米的径流量,携带20多亿吨泥沙入 相似文献
19.
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情况,将ESV的估算引入海岸带开发决策,对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通过构建ESV估算模型,估算了1990~2010年间浙江省海岸带ESV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期间浙江省海岸带ESV总量不断减少,从352.78亿元降至299.64亿元,降幅达15.06%.浙江省海岸带ESV空间分布不断由高价值区域向低价值区域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价值系数(CS)均小于1,价值总量对价值系数弹性不大,所设置的ESV系数原始值较为合适.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其空间分布与ESV变化率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无序增加的城镇建设用地占用林地和耕地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是海岸带ESV不断减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方法在泥质海岸带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基岩或砂砾石海岸相比,泥质海岸带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更敏感、更脆弱、易遭受破坏。在渤海湾西北岸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了包括浅表地层(5-6m)的高分辨率勘察、手持子卫星定位仪定位、水准测量、年代学等系统方法,获得了近4000a来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获得间隔为数百年的6张平面(2D)及立体(3D)的地质变化图系。从而开创了在深覆盖区以浅表地质记录的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成果的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