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顾方琦 《华南地震》1989,9(3):17-24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北纬19°—27°,东经106°—120°)自1500年以来M≥4(3/4)级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据此,文章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2.
冀鲁豫交界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冀鲁豫交界区(35.0°-36.5°N,113.5°-116.0°E)的地震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分布,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本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牵动作用,并探讨了本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石绍符 《地震研究》1998,21(3):227-235
本在原有单项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西地区(N23°48′-26°20′;E97°00′-99°30′)M≥5.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根据滇西地区(23°.8-28°N;97°.0-101°.5E)1966年1月-1996年7月89个ML≤4.7的小地震震群资料分别总结出滇西地区H,K,U,η,b,△M参数的判别指标和地区特征。着重讨论了小地震震群与云南及邻区中强震关系,以及综合利用上述参数尝试预报未来中强震。  相似文献   

5.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在源区与场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1985年至1992年发生在ψN39°00‘ ̄ψN41°00’,λE112°00‘ ̄λE114°30’范围内的127次ML≥2.0地震的波速比值,分析了1980年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前后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对计算结果进行了t检验,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及t检验结果表明,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源区波速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低值-恢复-恢复-高值过程。场区测表现也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地震活动的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并对宁夏及青海地区(35°00’-41°00’N,100°00’-107°40’E)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对1992年-1993年该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综合预报效能检验。并据此对该区1994年-1995年的地震趋势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7.
引言华北地区是中国东部强震活动的主要地区 ,同时又是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的地区。对研究该区地震活动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完整翔实的资料。前人研究表明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平静区和丛集区以及地震空段。我们以这些基本观点 ,讨论华北地区地震时空基本特征 ,进而研究强震活动的危险背景。我们以 3 0°~ 4 0°N,1 1 4°~ 1 2 3°E为研究区 ,历史地震选用中国地震简目为基础资料 ,震级下限 M≥ 6;近代地震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1 华北…  相似文献   

8.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92年和1995年两期GPS测量结果所获得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其边界力除受NE55°-SW235°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SE120°-NW300°方向的拉张力作用,其中NE-SW的压应力量值较大,约为SE-NW向拉应力的两倍,这个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所获得的应力场  相似文献   

9.
以死亡度为人口损失标志的概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用死亡度来描述强震破坏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与目前震害资料现状相一致的概率模型和相关资料,计算得到了中国各分区在未来不同时间发生不同死亡度的概率曲线;并以唐山地震震害得到的死亡度衰减关系,由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计算了华北北部(114°-117°E,39°-41°N)未来10年和50年超越概率10%死亡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和印缅地区8级地震活动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8,21(3):205-210
本分析了1900年以来北纬15°-32°,东红85°-105°,中国西南及印缅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时空特征,得出M≥7.5级地震有密集-平静现中活跃期持续时间长、短交替、印缅地区7级地震启动是8级地震的重要标志,8级地震发生在7级地震密集区附近。  相似文献   

11.
太湖的泥沙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小根 《湖泊科学》1992,4(3):54-60
历史时期,太湖是不断扩展的,其平均扩展速率为0.37km~2/a。据沙量平衡分析与计算表明。因湖岸崩塌和太湖水系的输沙作用,近期太湖的泥沙淤积量为9.28×10~5t/a.泥沙数量虽然不大,但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太湖演变具有深刻影响。就自然演变趋势而言,近期太湖面积仍以0.168km~2/a的速率扩大,容积则以3.95×10~5m~3/a的速率减小,太湖正进一步向浅平方向演变。然而,因围湖造田,建国以来,太湖的面积则以4.58km~2/a的速率在减小。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地震学刊》1999,(1):23-2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个表征非线性系统失稳 量,在国内外的地震预报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选用江苏及邻区(30°00-36°00),E117°00-123°00)1970-01-1998-09的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地震趋势作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2个震便中有1个震前有明显的响应比异常;异常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5个月;异常的最大值绝大多数在10之内;异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震情     
国内外震情1995年10月华北地区M_L≥3.0地震动态1995年10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9次(见下表),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0月6日唐山ML5.4地震。本月华北地区的地...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内4年的T/P卫星测高数据(1992-10-03-1996-10-09)和1年多的ERS-1卫星测高数据(1992-10-23-1994-01-20)进行了预处理以剔除数据中的粗差影响.然后,对卫星的重复轨迹采用"共线"处理方法得到该海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扣除海面地形的影响后得到该海域30'×X30'大地水准面起伏。再分别采用Stokes公式逆运算加FFT技术和最小二乘配置法恢复出该海域30'×30'海洋重力异常.所得到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起伏精度为8.5cm,恢复出的重力异常的精度为35×10-5m/s2.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震情     
国内外震情1996年1月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1996年1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下表),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月19日发生在黄海的ML4.1地震。本月华北地区的地...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和有关文献,利用辽宁地区(38.7°-43°N,119°-125°E)197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建立了逐年最高震级时间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修改的震级一频度关系。同时,对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也作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对辽宁地区未来(到2000年)地震活动趋势和强度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强震震中在上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相交地带,偏高速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和三河-平谷地震所处的构造背景相似,均未依傍大断层,处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部位.3.宁河与唐山、滦县分别位于规模大小、位置深浅不同的两个不同的高速块体处,可以解释唐山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东北浅西南深的总体特征.4.唐山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的地下隐伏断层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马瑾 《地震地质》1991,13(3):230-230
位于中国中部的南北向地震带(100—105°E)跨越了地表近东西向地质构造。由于其历史的和现代的强8烈地震活动而较早地被注意。本文提到的是一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地震带。它位于上述地震带西部,北自5°E48°N,南至100°E22°N,是一条北北西向的地震带(图1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1982年6月16日甘孜发生M=6.0级地震以来,四川省内已四年无M≥5.0级的地震.这样长时间的平静是否意谓着异常?对这一多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地震活动的历史记载进行探索对资料的取用按以下约定:1)地区范围:对南北地震带的分段有多种意见.通常对南北带中段有以下不同的划定法:(1)四川省行政区范围内105°E以西部分;(2)27°~34°N,99°~105°E这个范围;(3)27°-33°N,99°-105°E所定的范围连同小江带北段及永胜、华坪地区,在文献[1]中年最大震级分布拟合表明第二种划定法比起(1)与(3)更符合地震活动的某些内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