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于磊  陈俊  刘泽民  戚浩  孙军  王哲 《华南地震》2019,39(2):79-85
利用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建设以来的观测资料,排除了常见干扰后,对其进行原始数据、归一化变化速率、各向异性度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观测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2.0以上近震及较大远震的映震情况,从而得出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从预报地震出发,逐步建了一些地电台站,华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渐趋形成了地电观测网,部分台已积累了十几年的观测资料,而且在这些地区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这对深入研究形变电阻率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对于形变电阻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我国地震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预报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把这些方法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对比,有利形变电阻率方法较快地发展.本文以太原形变电阻率台几年的观测资料,对该手段数据处理及预报方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用形变电阻率异常进行地震预报是我国目前所用的前兆方法之一,在强震预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去多用相对变化幅度、延续时间、异常形态、异常面积等进行预报,定性较多,定量较少.因而迫切需要将这些零散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形变电阻率的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归纳,试图得出预报“三要素”的定量图式.为了找出形变电阻率异常面积S与震级、震中距、发震时刻的关系,我们对我国西南、华北等几个地震,五十几个地电台形变电阻率异常进行了统计分析,看出震级、震中距离与形变电阻率异常面积的对数存有线性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一系列震级与异常面积关系曲线即异常初级量板.然后,用初级量板再进一步用理论计算重新制作适合一般形式的理论量板.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震临震前后形变电阻率的脉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临震前和主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即7月12日至10月15日),位于震中区的昌黎台,断续记录到一系列(共31个)形变电阻率值下降(负)的脉冲。其中的9个负脉冲断续出现在主震前半月之内,它们叠加在震前连续加速下降的形变电阻率背景值之上,构成一种特定的异常形态。该台自1969年观测以来,首次记录到这种现象。 这些形变电阻率脉冲的主要特征有:脉冲幅度超过平时观测标准误差3-20倍;脉冲形态均为低于趋势背景值的负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较长,约达13个小时左右;脉冲极小值时刻逐日后延,每日延迟的时间与引潮力极值每日延迟的时间一致。这表明形变电阻率负脉冲与引潮力在成因上有联系。同时还发现唐山地震系列中的一些较强地震的发震时刻也与引潮力密切相关。认为形变电阻率负脉冲的出现,是震源介质力学性质在临震阶段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罗灼礼(1980)给出的双力偶线浅源模型应力场的基础上推导了线应变、体应变、垂直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前兆场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各种前兆场之间的物理联系,提出了通过地应力、地应变、垂直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的综合观测进行地震强度和震中的综合预报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目的是揭示受力岩石中应力与电阻率的关系,以验证形变电阻率法能否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实验在一离地面深100多米、正在开采的矿坑中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用四极对称装置,干电池供电,最高电压13.5伏,最大观测均方误差为1-2%。五个测点上贴了电阻丝应变片,以测定岩石主应变的大小、方向以与视电阻率极大值进行对比。应变计的读数值最大误差不超过3-4με。实验中考虑了岩石有严重极化现象的影响。 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岩石的视电阻率和应变值的变化,总趋势相当一致,所以用形变电阻率法来测量应变是极有希望的。对1973年在四川省南坪发生的几次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的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 文中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甘东南地区的前兆资料,认为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震中距300 km内甘肃部分前兆资料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及典型的短临异常。用从属函数法定量提取了水氡和水位资料中短期异常,分析了异常特征,并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水氡、水位、水温、地电阻率及形变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地震前甘东南地区的几项地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短期异常,部分水氡、水位、水温和地电阻率资料存在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8.
以隶属合肥中心台的大蜀山台和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时域上揭示了受地铁运行干扰的基本特征,经分析发现地电阻率受地铁干扰影响最大的为与轨道走向一致的测向,与轨道走向垂直测向所受的干扰最小;分别利用小波包阈值去噪和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2种方法,对存在尖峰和突变的地铁干扰数据进行分析和去噪,结果表明:合肥形变台利用小波包阈值抑制地铁干扰效果较好,重构后的信号不仅大幅降低了地铁干扰的幅度,还去除了日常干扰所带来的背景噪声,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原始信号变化特征,而大蜀山台更适用于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的方法,可以提高地电阻率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唐山7.8级强震前震中周围形变电阻率的下降异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强震前,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已布设14个形变电阻率观测台站,其中9个台,震前2-3年内记录到形变电阻率长趋势下降异常,这9个台围绕震中形成一个半长轴可达150公里的异常区.位于震中区的两个台还记录到临震前2-3个月内的加速下降异常.根据现场条件下地表浅部岩(土)层受压时,视电阻率下降的实验结果,认为在震中周围较大的区域内,震前浅部岩(土)层被压密,其压缩线应变的数量级约为3×10-5.这一认识得到唐山震前地面基线实测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地震。板块构造运动会引起大地电性结构的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强震预测。借鉴大地电磁测深法,提出采用Robust估计技术计算地震台站长周期视电阻率的方法,并采用数值试验模型对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验证。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安丘地震台站多年连续观测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视电阻率曲线,同时提取了多个频点的视电阻率时间序列,发现沂沭断裂带北段深部电阻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台站附近的GPS基线资料也揭示了断裂带两侧位移变小,视电阻率时间序列结果与GPS观测地表形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与岩石力学实验中高温高压下,深部岩石(上地幔)受压会造成电阻率升高的结论是一致的。文中所述的方法对研究强震电磁前兆和强震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于强震可否预测与如何科学预测的问题,通过九寨沟地震前的震情跟踪及地球物理场的时空演化总结,科学地认识地震预测工作.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400 km范围内,在1~2年内出现形变、地电阻率等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异常时间主要从2016年开始,空间上主要沿北东方向分布,在200 km内有流动水准4项异常、GNSS观测1项;200~400 km流动水准1项异常、定点形变2项,GNSS观测1项,地电阻率3项.这些异常变化出现后,地震部门组织了多次现场核实和跟踪;最为典型的核实是2017年6月27日至29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宁夏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组成异常核实小组,对甘宁川交界地区多台地电阻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研判,2016年7月平凉台井下观测的地电阻率有1年的趋势性破年变异常,NS和EW向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率比背景值(背景值年变化为0.6%、0.4%)的明显增大,分别为1.1%、0.6%;天水深井地电阻率从2月份三个测道地电阻率值偏离背景值幅度达到0.4%,宁夏固原EW测项异常下降幅度约为0.4%,计算分析这组异常是由地层电性变化引起;针对上述变化再结合2015年全国7级地震(M 7)大形势危险区判定意见,以及地壳形变多测项异常的变化,预测在未来较短的时间(3个月内)甘宁陕交界地区(平凉、固原、宝鸡)有发生6.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尽管预测意见偏离了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和震级.但通过梳理异常变化的序列,总结分析在监测范围内出现有限的异常时,如何判定地震要素?以期对未来地震预测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的象限性特征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华北北部地区唐山、大同地震前地电阻率和形变前兆的象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发现张北地震前的形变和地电阻率前兆也具有一定的象限性特征.说明前兆象限性的存在并非偶然,是与孕震体的存在有关.通过岩石实验与理论分析认为,在孕震过程中,前兆异常确实存在象限性特征.象限性的空间分布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具有逐渐变大——最大——变小的过程.并且象限性的上升区与下降区(或压缩区与膨胀区)在近源区与远源区不同.如果基于对前兆象限性的认识,指导分析前兆异常不同形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地震的可能发震地区预测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震情过程追踪与发震时间的综合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异常以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出的地下水、水化学、地电阻率等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图象,依据河北省及周围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中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的研究,提取出了9个前兆异常因子的异常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建立了务因子的概率预报模型,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前兆发生后不同时段内地震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多个因子随时间推移而逐次出现前兆异常的情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的几类地震前兆的物理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谈了十一类地震前兆的物理依据:1.地震活动图象;2.小地震震源参数;3.波速异常;4.电阻率变化;5.重力变化;6.地磁变化;7.水压致裂测定地下应力;8.地震测深;9.地壳形变;10.地下水;11.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是汶川8级地震9年后发生的又一次大震,分析和梳理此次地震前明确提出有异常的测项,来总结归纳异常变化特征。九寨沟7.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400 km的范围内,有形变、地电等前兆测项出现了1—2年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其中在200 km形变流动水准异常4项;200—400 km形变流动水准异常1项、定点2项、地电阻率3项;这些异常出现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及有关省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异常核实和跟踪并做了预  相似文献   

16.
杨又陵  马世贵 《地震》1995,(3):246-251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电台1988—1992年视电阻率及自然电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台视电阻率观测曲线具有较好的年变形态,在周围250km范围内发生的3次M_s5.0以上地震前均具有较好的异常显示;N30°E道自然电位对周围100km范围内发生的M_s4.5左右地震反映也较灵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台的台址条件,并利用形变观测资料推算该台的k值(k=(Δps/ps)/(ΔL/L)达到10~3量级,确认乌鲁木齐地电台观测条件良好,地震—地电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
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张永仙 《地震》2004,24(1):145-15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31次MS≥5.0地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 ① 在强震前短临阶段, 普遍存在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性分布, 且这种象限分布特征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即在压缩区, 垂直形变上升, 水位亦上升。 在膨胀区, 垂直形变和水位都下降; ② 地倾斜异常在近源区与远源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多数强震前表现为距离震中近的台站向与震中相反的方向倾斜, 而远离震中的台站, 其倾斜方向指向震中; ③ 地电阻率异常形态以下降为主; 多数水化异常(气体)表现为短期上升而临震转平或下降; 电磁波通常为短临异常。 基于上述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特别是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分布特点, 提出了根据前兆场异常特征判断发震地点和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地形变电阻率测量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流源来代替数量很多的蓄电瓶串联供电。蓄电瓶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对地绝缘电阻小等缺点。因此,在长城低压电器厂原有基础上研制了此电源。。该电源能在电网电压变化-20%~+10%,负载电阻从100欧姆变化到50欧姆时输出稳定的2A直流电流。其精度优于1%。  相似文献   

19.
含水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b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地下水是地震前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地下水自身的活动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作为地震前兆外,水分还影响地壳岩石的强度、破裂特征和形变、波速、电阻率等一系列地震前兆的特征。因此,人们在探索地震前兆机理和影响因素时,做了许多工作以阐明水分的作用。 微震活动的b值和m值的变化作为地震前兆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目前已积累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一九七六年唐山、松潘地震之后,陕西关中等地区的一些观测手段曾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其中突出的是,微小地震活动正常年份Ms≥l的地震年频次平均约为18次,而一九七六年竞达50余次;一些局部地区多次出现人感地动;西安台的形变电阻率发生明显的负异常以及动物、火球、井水位等多种宏观异常。这些异常的出现致使陕西关中等一些地方一度震情非常紧张,结果酿成了一场虚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