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海海埋藏古三角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凡  张秀荣 《地理学报》1998,53(3):238-244
应用高分辨地球物理测量手段在南黄海中部深水区测量,发现了大面积以前积与前人所述反射结构为特征的埋藏三角洲地层。经过岩芯沉积成份分析、有孔虫组合、^14C年龄测定,证明是晚更新世晚期海退出期的古黄河三角洲沉积,并能与相邻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对应。结合华北平原与陆架区埋藏古河道的研究证明,晚更新世晚期低海面时期已经形成了黄河,并且流进了渤、黄海陆架海区。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下游古河道三角洲演化的过程响应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根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周期特点,结合华北平原古河道,古三角洲的演化过程,应用泥沙输移的过程响应,分析了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下游古河道,三角洲演化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之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基本上遵循自在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强裂侵蚀期发生在干冷向湿湿气候转化的过渡期,在强裂侵蚀的初期是古道形成期,强烈侵蚀期发生在干冷向温湿气候转化的过渡期,在强裂侵蚀的期是古河道形成期,强烈侵蚀的外营力迭加了人为作用,黄河下游河游泳以改道,三角洲横向扩展发生在强烈侵蚀的衰退期,人类历史时期,土壤侵蚀的外营力迭加了人为作用,破坏了地质历史时期的规律性,土壤侵蚀强度越来越强,基本上按照旱涝变化频率而演化,干冷期降雨不均匀系数增加,土训侵蚀加重,径流量较少,河床以淤积为主,是古河道形成期,正常年黄河泥少输移比接近于一,是三角洲进积期,温湿期降雨量增加,径流量加大,下游河流改道,三角洲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换函数与南黄海13万年来海水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  杨怀仁 《地理科学》1995,15(4):321-326
  相似文献   

4.
黄海南部陆区全新世埋藏潮沙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报章  李从先 《地理学报》1995,50(5):447-458
本文依据8个孔样品分析数据和数十个参考钻孔资料,讨论了全新世沉积层序,发现了埋藏潮沙体,并阐述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发育演化过程。埋藏潮沙体可区分为潮沙堤、潮沙波和潮沙脊3个亚相,它们是在冰后期海进-海退过程中,随着长江三角洲前展、南偏,长江携来的砂质物质在强潮流作用下诊次形成并得以保存地层中的。现代辐射状潮流沙脊群是埋藏潮沙体的发展延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末次冰期鼎盛时期华南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特征。对有关单位近年调查成果的分析,估计当时该地区的冬季温度比今低11-15℃,2月海洋表层水温此今低4.6-2.2℃,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深切达-40-62m以下,古海岸线推移到今水深150m左右深处。达主要是冰期世界气候寒冷,海面大幅度下降,东亚冬季风强盛、南海北部东北季风漂流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季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含有末次间冰期一次期东亚季风演变的大量信息,经外地学界十年来的探索,初步揭示了东亚季风演化的规律,本文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晚更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古季风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庞奖励 《中国沙漠》1999,19(1):72-77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粒度、同位素等的对比,认为黄土高原在末次间冰期有3次东亚季风环境效应突出的时期,分别距今130~116ka、116~94ka和84~74ka。季风锋面深入到榆林以北的地区。末次冰期有3次西北季风环境效应突出的时期,分别距今75~60ka,45~30ka和20~10ka,季风锋面推到长江流域,沙漠边界南移到定边与榆林之间。期间西北季风效应减弱,东亚季风锋面推进到吴堡与定边-米脂之间。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环境效应不断增强,在全新世中期达到最强,季风锋面推进到榆林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陈超云 《南极研究》1996,8(3):13-19
分析了采自南极布兰斯基尔德海峡海槽中PC10孔的39个样品,共鉴定有孔虫14属21种。有孔虫埋藏可分为硅质壳,钙质壳和混合壳组合。硅质壳组合代表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钙质壳组合是浊流沉积的产物,反映了很强的海底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地理过程研究的方法与实例—以洛川黄土剖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伟民  肖宁川 《地理学报》1993,48(2):131-142
本文选取陕西省洛川县黑木沟黄土剖面中CaCO_3含量、粉粘比(kd值)、FeO/Fe_2O_3以及SiO_2/Al_2O_3等指标,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投影变换等数学方法,研究这一地区中、晚更新世古地理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洛川地区在中、晚更新世经历了5种类型的自然环境和9次地理旋迴,地理旋迴的周期和变化幅度不断增大,自然环境朝干冷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0.
渤海莱州湾南岸平原黄土阜地貌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祖陆 《地理学报》1995,50(5):464-470,T001
在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上发现一种新地貌类型黄土阜。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在此寒冷时期,渤海曾水退为平原,由于极少植被覆盖,形成陆架荒漠。裸露的海底松散沉积物被强劲的北风向南吹扬搬运,于南岸平原有利地形位置上沉积下来,形成厚层砂质黄土,并顺风向形成了阜状黄土地貌。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土地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许学工 《地理学报》1997,52(1):18-26
本文在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对黄三角洲的土地结构(包括土地类型土地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大农业发展方向,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土地顺向演替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西汉古黄河三角洲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元芳 《地理学报》1994,49(6):543-550
根据历史文献、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以及卫星影象图等分析,探讨了西汉时期黄河河口位置、三角洲范围及其沉积特征。指出西汉古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近代黄河三角洲相似,每年进入主河口的泥沙达2.7×l08t左右。  相似文献   

13.
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元芳 《地理研究》1991,10(4):29-39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论述1194~1855年的古黄河口泥沙堆积形式、速率及其沉积特点,并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形成机理和类型,以及尾闾变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认为在黄河南流夺准入黄海过程中,河口和三角洲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后两期形成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前期为径流一潮汐型,后期转化为径流一波浪型;后期河口迅速延伸,河口基准面相对抬升所引起的溯源淤积可达河南境内。  相似文献   

14.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栓科 《地理研究》1989,8(4):45-55
本文论述了近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数量特征、粒度特征及共分布、结构与构造特征,认为:1.各期亚三角洲的淤积厚度、速率和陆地淤积率都与亚三角洲的建造历时及废止方式有关,淤积厚度有共最大限度;2.沉积颗粒均细于0.25mm级,粉砂粘土占优势,无推移质段。Mz(φ)值与δf成正比,与Kg成反比;3.沉积构造与沉积水动力及颗粒大小有关,沉积物的分布与结构反映了三角洲建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I.Introductionl.BasicfcatUresofportcitiesandthcirwhuencingfactorsTl1elhstoricalexperiencesofdevelopedcowtrieshavewitnessedtheessel1tialro1eplayedbyseaportsinpromotingdevelopn1entofnationaleconomy.Manyportcities,emergodfron1marinetransportation,supportedbyseaandlandroLrtesandflourishedn1ainlythroughindustryandtrade,oftenbecomendonalornationalecononhccenters.fu11ongti1eworld's2Omeqalopolesofmorethan6ntilIionpopulation,l2areportcities.AlmosteverycoUntrywiti1coastalline,longorshort,roprdsoneors…  相似文献   

16.
晚更新世末期南海北部陆架的古地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正  冯文科 《地理学报》1993,48(6):491-496
根据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石英砂粒扫描电镜分析,14T测年,以及微体古生物等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外陆架地区在更新世末期,冬半年气候干寒,东北风强劲,风沙活动强烈,砂丘广布,为干寒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承坤 《地理研究》1992,11(2):41-51
本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原理,划分黄海粘土沉积物的补给区,在粘土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用法方程定量探明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绘出黄海粘土沉积物分布图。图示:黄海来源于长江的粘土沉积物的分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6.5%,来源于黄河的占43.5%。粘土沉积物的分布同洋流、海流的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农牧业生产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对黄河三角洲的宜农地和宜牧地的分析入手,对该区农作物生产潜力、牧草及载畜量潜力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农牧业生产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