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SAS统计软件拟合了大鳍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Lt=79.5(1-e-0.0533(t+2.0982)),W=3370(1-e-0.0533(t+2.0982))2.7744,并估算了其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应用Beverton-Holt模式,研究了嘉陵江水系大鳍的资源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中8个航次4个季节的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竹筴鱼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海北部竹筴鱼的最新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竹筴鱼的叉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2.282 8×10-5L2.915 4.(2) 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叉长L∞=31.2 (cm),渐近体重W∞=426.5 (g),生长系数K=0.42,t0=-0.376.(3) 总死亡系数Z=2.15,自然死亡系数M=0.91,捕捞死亡系数F=1.24,开发率E=0.58.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南海北部竹筴鱼的最佳可捕规格为叉长14.8 cm.  相似文献   

3.
4.
根据20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短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31.5cm,K=0.60,t0=0.4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39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94,1.07和1.87。当前开发率为0.64,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大陆架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短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31.5 cm,K=0.60,t0= -0.44 ;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39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94,1.07和1.87.当前开发率为0.64,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幼鱼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存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标志部位幼鱼的脱标情况。结果显示,不同规格、标志部位和消毒处理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无显著差异;但标志后进行1次消毒处理可使黄鳍鲷的存活稳定期提早一天出现。标志部位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有显著影响,以背鳍棘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为最高,达87.0%;背鳍棘膜标志的存活率其次,为75.2%;而背鳍条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最低,仅68.0%;死亡高峰均出现在标志后前3 d。幼鱼规格对脱标无影响,但标志部位对脱标影响显著。在肌肉做标志均未脱标,而在鳍棘膜做标志的全部脱标。表明黄鳍鲷幼鱼可在背鳍棘基部肌肉进行穿体标志,暂养4 d后进行放流。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相似文献   

8.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南海北部大陆架L∞=45.5cm,K=0.28,t0=-0.460;北部湾L∞=40.0cm,K=0.30,t0=-0.4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63;北部湾为0.6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79,北部湾为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3cm增加至20.0cm,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0.79放宽至1.0;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5cm增加至19.0cm的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1.11放宽至1.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仔、稚鱼的生长特性及摄食节律。【方法】采用生长测量和摄食节律评估方法,在水温25.5~31.0℃条件下,研究人工培育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及摄食节律。【结果】0~42日龄大刺鳅仔、稚鱼平均全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分别为6.23%和10.08%;全长(L_t/mm)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L_t=0.022 t~2+0.510 t+5.113(R~2=0.991,P<0.01);体质量(m_t/g)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M_t=4.464×10~(-4)t~2-0.007 t+0.027(R~2=0.993,P<0.01);体质量(m_t/g)与全长(L_t/mm)的幂函数回归方程为M_t=3.993×10~(-5)L_t~(2.294)(R~2=1.000,P<0.01),幂指数b<3。在实验条件下,大刺鳅仔、稚鱼摄食强度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摄食强度高峰期分别为8:00-20:00和8:00-18:00,最高峰均出现在16:00;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消化时间分别为12.0~12.5 h和14.0 h。【结论】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属于非均匀生长类型,有较明显的白昼摄食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