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根据2014—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刺葡萄落花落果、果实膨大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刺葡萄4月下旬开花,5月下旬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单穗果粒数减少缓慢,但若遇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易滋生灰霉病、霜霉病等,致第二次生理落果过重,正常情况下最终每穗平均果实粒数40粒左右;刺葡萄从坐果到生理落果结束期(5月)是横茎增长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进入硬核期后,膨大不明显。在幼果膨大期及硬核期,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20℃,最适宜温度24~28℃,成熟期横茎为1.8~1.9 cm。海拔差异对最终果实物理参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张家口市崇礼1960-2014年逐日降水和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雪季与冬奥会赛期(2月4-20日)的降雪特征。结果显示:崇礼最早降雪初日为10月13日,最迟降雪终日为4月30日,初、终雪日多年平均为11月2日和4月6日;雪季长度最长和最短分别为190 d和123 d,多年平均为156 d。雪季间最长连续无降雪时段多出现在12月末到1月下旬。冬奥会赛期前的11月上旬降雪日数少,但降雪量较大;此后各旬降雪日数、雪量差异不大。2月4-20日间平均4~5 d出现一次降雪,且主要为中小雪,出现大雪的概率极低。这些结果为冬奥会赛场充分利用降雪资源、制定赛事计划和赛事期间的气象条件预测及预报等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杂交籼稻旱育抛栽期的适宜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杂交籼稻旱育抛栽适期分析表明 :3月下旬连续 5d平均气温 >8.6℃、或 4月上旬 >8.0℃时 ,可作为该时段保温旱育秧适宜播种期的起点温度 ;育秧期间分阶段加强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调控管理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措施 ;适宜抛栽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6℃为起点 ,依当年天气预报、苗情和茬口确定 ,正常年份平坝和丘陵川道地区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 4月下旬后期至 5月下旬 ,丘陵浅山区杂交中籼中熟组合为 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春季回暖较早,是提早播种,争取扩大复种指数,躲过伏旱,夺取高产的有利条件。但春播期正处于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很不稳定,逐年变化较大,有的年份有明显的倒春寒,常造成大量烂种烂秧。因此,我们决心认识长期天气变化规律,努力做好春播期天气预报。 首先,我们对历史情况作调查,将近50年的春播期天气可分为5个类型。 春暖型:从3月上旬中开始气温就稳定在120°C以上,在4月上旬以前虽有明显寒潮,但时间短,无连阴雨。 正常型:3月上旬气温略偏低,上旬末到中旬初气温上升到12°C以上,一般有7天以上晴好天气,适宜育秧,中旬和下旬气温正常到偏高,有寒潮无连阴  相似文献   

5.
选用紫金气象站1984~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紫金初、终雷暴日变化趋势、雷暴日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初雷暴多集中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出现,终雷暴日多集中在9月中、下旬和10月上、中旬出现,初雷暴日较终雷暴日稳定,年际变化小;雷暴期平均呈递减趋势,其平均倾向率为-3.5d/10a,21世纪以来减势较为明显;雷暴日主要集中在春季4月、5月和盛夏季节,呈明显单峰分布.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春季(2月中旬一4月下旬),全省旬平均气温为8。6℃~247℃;与常年同期相比,3月上、中旬正常略偏低,其余时段大部地区偏高1~5℃。极端最低气温一09℃,出现在瑞昌。总降水量398~815毫米,3月下旬及4月偏少1~9成,其余时段大部地区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49倍;日照时数223~332/J‘时,赣北及赣中部分地区偏少5一49小时,其余地区偏多4~82小时。南昌币此期间日照时数275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多13小时。1998年春季(2月中旬~4月下旬)气候条件中光、水资源差于常年,特别是3月上旬及3月19日~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省过程降温15…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740站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两湖流域雨季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湖流域年降水序列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主雨季从4月的第2候开始,持续到7月的第1候。两湖流域雨季较江淮梅雨来得早,持续的时间长。(2)雨季内以出现2个和3个主雨期模态的可能性较大。其中2个主雨期一般出现在5月上、中旬及6月中、下旬,这种模态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明显;3个主雨期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5月中下旬到6月初与6月下旬至7月初,该模态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初、80年代中后期表现明显。(3)两湖流域雨季内降水的准双周(10~20 d)、30~60 d低频振荡现象明显。准双周振动在雨季中表现为5个波动,30~60 d振荡表现为3个完整的波动,波峰分别出现4月上旬、5月上旬及6月中旬,与其降水主模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凤翔县1984—2000年的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降水量,关联度分别为0.8510、0.8537、0.7719,7—8月最高气温≥35oC的日数关联度为0.7500,4月中旬平均气温度为0.7642,8月下旬—9月上旬平均气温关联度为0.7448。建立了线辣椒产量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9%。  相似文献   

9.
利用库尔勒市1979-2012年香梨产量数据以及同期库尔勒市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34a该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香梨产量变化特征,并就香梨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温度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近34a库尔勒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分别以0.36 ℃/10a和0.40 ℃/10a的倾向率升高。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以及2月上旬至9月上旬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平均气温以0.09~-0.55 ℃/10a倾向率下降,以1月下旬平均气温下降尤为显著。(2)受气温变化和气温年际间差异影响,近34a香梨产量年际间波动达-11484~6401 kg/hm2,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梨产量年际间不稳定性趋于增大。(3)气温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弊大于利,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尤其是隆冬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的下降,是导致近34a库尔勒市香梨产量不稳,甚至部分年份明显减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陈莉  李帅  周永吉  张洪梅 《气象》2008,34(1):72-79
为探讨哈尔滨市非采暖期自然热舒适状况,采用标准有效温度这一从人体生理角度得到的热舒适指标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舒适感因人而异,在大多数实际环境条件下,即使对某一个人来说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时采用热不舒适指标来评价不舒适程度.以哈尔滨市2005年非采暖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逐时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风速资料为基础,计算了该市春、秋季非采暖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逐旬、夏季(6-8月)逐月每3小时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平均值.假设夏季人们穿着的服装热阻为0.6clo(典型服装为长裤、短袖衬衫或裤、长袖衬衫),春、秋非采暖期服装热阻为0.9clo(典型服装为长裤,长袖衬衫,夹克衫),当人们活动量为1.0met时(如室内伏案工作),根据计算得到各气象要素平均值,对比热舒适图得到逐旬(月)的每3小时标准有效温度和不舒适指标.对比发现哈尔滨市非采暖期没有能够使80%的人感到满意的时间区域,大致只有5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10:00-18:00期间,能够达到70%的人感到满意.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平均来看一天中75%的时间感觉很冷,不舒适;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天中有一半时间感觉很冷,不舒适.由这两个指标所得到的哈尔滨非采暖期热舒适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采用这两种指标作为人体舒适度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市柑桔多在丘陵山地种植,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水分条件的不足显得更为突出,多从亚o月份起,受大陆性气候控制,盛吹偏北风,降水量锐减,容易发生干旱。秋冬干旱,虽有利于花芽分化,但抑制了柑果实膨大。我市年平均降水量1378mm,可满足柑桔生长需要,但由于年雨量分配不均,往往秋冬干旱i若不及时灌溉,会造成落叶、落果、果实变小等,干旱还会造成树势衰弱,妨碍树冠的扩展。一般情况下,十月招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幼果形成,果实逐渐转绿增大,以7~11月增大最为显著,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体积是在卜一11月形成,若养分充足,土壤水…  相似文献   

12.
方成国 《气象》1978,4(3):31-32
近年来随着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早稻育秧也有了较大的改革。由旱育秧和半旱育秧代替了过去的水育秧,育秧的主要时间也推迟到4月下半月,烂秧现象虽然减轻了,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就是有些年份4月下旬气温偏高,秧苗发育过快,产生超秧龄问题。例如1974年早稻育秧期温度高,光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再加上这年三麦成熟推迟,茬口没有搭配好,致使部分早三熟品种出现超秧龄。如何避免超秧龄呢?我们同部分气象哨一起进行了早稻不同秧龄的农业气象试验。试验品种:早熟品种“二九青”、中熟品种“中杆早”、晚熟品种“广陆矮四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张家界市1957-2003年的强降水资料(日雨量50.0~99.9mm和日雨量≥100.0mm)从时空分布特点和强降水出现频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历年共发生区域性暴雨102日次,区域性大暴雨及特大暴雨23日次;共出现暴雨485站次,桑植最多,慈利次之,永定最少,1980年出现暴雨次数最多(21站次);共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104站次,慈利最多,永定次之,桑植最少,2003年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次数最多(9站次);2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暴雨出现时段,暴雨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61站次),旬际分布图近似成正态分布,以6月下旬为中心,两端逐渐下降;5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出现时间,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20站次);6月中旬到7月是张家界强降水频发期,夜间(20~08时)出现暴雨概率明显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的梅雨     
进入6月中旬,我省降水过程明显增多,强度增大,梅雨开始.6月下旬至7月上旬,沿江江南维持一条弱的切变线,出现了连续低温和弱降水天气.7月上旬后期到中旬末,副高时强时弱,降水分布不均匀,多发生雷阵雨或大风、冰雹天气;鄂北、鄂西常处在副高边缘辐合带内,降水明显,并有几次中等强度以上的降水或强对流天气.7月下旬初,副高跳到27°N附近,梅雨结束.因此,今年我省梅雨期虽长,但强降水过程少,梅雨量大部正常,渍涝轻缓,范围窄小,江河湖库无严重汛情,局部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一、梅雨期较长,但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少今年,梅雨期长达39天(6月13日~7月21日),比历年平均延长了8天,是建国以来依次排列  相似文献   

15.
吴震 《气象》1984,10(3):11-11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实践与理论研究均证明小麦各生育期的感病率以盛花期为最高。长江下游的小麦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相继进入盛花期。我们曾统计过4月上、中旬稻桩带菌率与病穗率的相关系数,发现菌源多寡和赤霉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并不密切。病菌的孢子要在有水滴存在的时候才能发芽入侵,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赤霉病发展蔓延越快。因此,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天气条件是长江下游小麦赤霉病发病与流行的关键因子。 由于一般病症的始病期在开花后5—6天,盛发期在开花后10天左右,因此及早报出小麦花期的天气,为适时防治提供可靠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用JMH FEAS509—519传真图,即500毫巴4—8天的预报图进行天气周期的图形识别预报,从而判断未来3—7天的天气(发布日期落后一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江苏省1951—2007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江苏省近57年雷暴的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的多年变化不明显。江苏省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约2天。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60年代初、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中期,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后期。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期。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存在明显地区差异,5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中旬—4月上旬(9月上旬—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下旬—5月上旬(10月上旬—下旬)。在周期分布上,江苏8~10 a以上的周期都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全域性,而相对较短的周期一般都不具有全域性,从长周期分析江苏地区近几年年雷暴日数各地均处于偏多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遥感产品,使用谐波分析重建完整作物生长过程植被指数变化曲线,对江苏省范围内水稻种植区域的收获期进行提取。同时利用Sen趋势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水稻收获期时空动态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重建作物生长期生理参数变化曲线,滤波值与原始值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8;水稻收获期分布在9月中旬到12月上旬之间,2010年之后,10月中下旬之后占比增加,达到50%以上;部分地区水稻收获期呈现延迟趋势,南京北部、扬州、盐城北部地区为3 d·a-1及以上,泰州、南通等地区保持稳定,趋势绝对值低于1 d·a-1;9—11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均对水稻收获期有影响,10月降水量与收获期存在负相关,10、11月降水日数与收获期存在正相关。本研究的基于遥感的水稻收获期提取方法为大范围的水稻农业物候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南沙海区东北大风的概况 南沙海区每年10月中旬东北大风缓慢建立,11月份趋于稳定。12月和次年1月,东北大风最为强盛。2月份开始逐渐减弱,4月份骤然减少,4月底,东北大风结束。1988—1997年9年间10月至次年4月逐月大于6级至10级大风情况详见表1和表3。 由表1可知,大于10级风的过程较为少见。8级风的过程也较少,月平均在3天以下,连续日数最多为11天,出现在1997年2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情况连州市的西江镇政府于1990年首先从湖南的汝城县引种亲李,以后又不断发展到临近乡镇,奈李的种植面积从33公顷发展到IO0公顷。1992年市林业局在阳山县小江镇建立亲李基地,种植面积266公顷,连山县也在禾洞乡建立亲李基地,面积33公顷。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3个亲李基地,面积400公顷,基本上形成了基地生产,规模经营。按正常管理水平,奈李从种植到挂果需时3年,第4~5年开始进入盛产期。株均产果40~60kg。亲李果大色鲜,成熟前为青色,成熟后为杏黄色,果肉金黄,肉厚质脆,风味香甜清爽,兼有桃李的香气。奈李单果重一般70…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9月,江西台风影响频繁,是历年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年份之一。台风给江西带来了较丰沛的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但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雷电等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人员伤亡事件。2005年7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大部偏少。上旬降雨量之少,为历年同期第二;虽汛期刚结束,但上饶、景德镇及九江市的北部地区,已出现高温干旱灾害;5~7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高温逼熟天气,使早稻成熟期提前,但全省早稻仍为丰产年景。中旬末~下旬初,台风“海棠”给江西带来喜雨。在18~25日,全省平均降水为47mm,大部地区旱情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