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云南主要由降雨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现象,对云南近8年来的滑坡灾害数据和降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针对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耦合预警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WebGIS技术的耦合,运用新一代的RIA技术Silverlight,基于MapGIS IGServer平台,在异步响应的网络中使用流程化的操作方式构建出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通过实例检验表明该滑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及时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依据洪灾风险概念模型,从触发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3方面选取江西省的12个洪灾风险指标,采用k近邻、随机森林、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精度、Kappa系数、ROC曲线(AUC值)3种定量评估指标评价洪灾风险模型,基于随机森林和Boruta特征提取算法共同分析指标重要性,最后对比3种模型绘制的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分区图并分析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AdaBoost模型的精度、Kappa系数和AUC值的平均值为别为0.902、0.870和0.826,精度和Kappa系数略优于随机森林,AUC值与随机森林相当,而k近邻模型的3种性能指标均低于前2种算法;② 农田生产潜力、年最大6 h暴雨均值、年最大1 h暴雨均值、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年降雨量均值这5个指标对最终的洪灾风险形成具有非常重要作用;③ 江西省较高风险区与最高风险区的面积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34.4%,且主要分布于高降雨量、高暴雨量、农田生产潜力大的山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中国滑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基于信息论发展起来的信息量模型是进行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GIS技术为滑坡灾害在不同模型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持。经过研究,开发出了基于MapGIS软件平台的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系统。在该系统支持下.采用信息量模型对中国范围内的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进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终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地质灾害频发的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相关性较高的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进行区域崩滑流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以辅助城乡规划及相关工作。评价基于研究区地形、地质、灾害点等基础数据,选取崩滑流灾害影响因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编制基于模型的研究区崩滑流风险评价图,得到相应评价结果,获知灾害孕育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崩滑流灾害高风险区分布情况。并探讨评价结果在辅助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编制、城乡发展方向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选址等规划重点工作方面的应用,以期通过规划,防治和规避崩滑流地质灾害,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重庆地区的暴雨灾害的风险规律,减少该地区暴雨引起的灾害损失。利用重庆地区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观测资料(1981~2010年),结合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分析了重庆地区的暴雨风险规律。结果显示: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多在2~5d,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并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暴雨雨量的分布基本特征为长江以北高于长江以南的地区;重庆地区4个代表站的暴雨日数风险概率曲线均为单峰型,在2~4d的值域上所占的比例最大;从暴雨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来看,随着暴雨量级的增加,灾害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6.
相空间重构神经网络在洪水灾害损失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害领域中引入混沌理论,将相空间重构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洪灾成灾面积预测模型。通过相空间重构,把一维成灾面积时间序列拓展为多维序列,而多维序列包含着各态历经的信息,从而可挖掘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好地求解非线性问题,因而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日本格网统计数据的历史、体系以及结构进行了介绍 ,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给出了各级格网的自动生成方法。同时以 2 0 0 0年日本新川洪水灾害为案例 ,建立了二维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水动力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对新川破堤洪水泛滥进行了模拟 ,同时对洪泛区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 ,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评估洪水灾害风险以及确定合理的洪灾保险费率奠定了基础 ,对于格网统计数据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减灾等领域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长江洪水灾害预报与防治的信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年来长江防洪减灾成绩显著 多年来水利部及其下属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省对长江防洪减灾工作一向非常重视,不仅有规划,而且对加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尤其是修建三峡水库等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科技减灾方面,运用遥感,遥测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已有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1998年的防洪监测过程中成绩显著,得到了好评。但是长江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尚不能满足防洪减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路勘测设计的特点,阐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的建模方式,讨论了适应于公路勘查设计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集方法等问题,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减,地表硬质化现象持续加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是汛期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灾害日渐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顽疾。城市内涝灾害模拟及风险评估是推进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内涝产生机理、模型及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城市内涝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模型方面重点介绍了两种应用广泛的雨洪模拟模型:SCS和SWMM模型,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简单归纳了其他雨洪模型。在灾情风险评估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遥感图像和GIS技术耦合分析和基于指标体系评估等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对城市内涝模型及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集成多模型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以及多学科联合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暴雨是洪涝灾害的最主要致灾因素,所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研究是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对洪涝灾害系统空间仿真模拟研究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流域地表径流模拟代替控制断面水位模拟,彻底解决流域地表产流及河道水位模拟限制...  相似文献   

13.
综合减灾中,协同研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灾情汇聚分析手段。现有灾情协同研判系统存在灾情研判水平层次低、研判活动缺乏系统化管理、数据同步共享方式造成网络传输压力大等问题。数据集中的复制式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协同系统模型,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网络传输量并兼顾空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存储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灾情研判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复制式模型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复制式模型的灾情协同研判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有效满足分布式、异步或同步灾情协同研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喀斯特石漠化动态监测与驱动诊断信息系统(KRD.DMDM.IS)的研制。文章论述了该系统应用的ArcObjects技术及其二次开发层次、一般开发步骤和应用的部分接口,采用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将支持C/S体系结构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器(ArcSDE)集成于系统中来,较好地解决了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构建了马尔柯夫模型和驱动诊断模型,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漠化动态变化、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该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WebGIS是Internet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项研究在WebGIS支持下,从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出发,针对保险公司对具体受灾体理赔的需求,提出了每个投保户洪灾损失率的计算方法,建立起基于WebGIS的城市财产保险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结合广东省深圳城市洪灾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WebGIS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投保户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并对于各个投保户均能得到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山区乡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避灾响应时间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合理设计避灾路线,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河北省邢台市田白芷村所在山区避灾路线规划为例,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得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以坡度作为避灾阻力值,利用成本距离和成本路径函数计算山区初始避灾路线,以山洪沟所在区域、坡度较大区域作为避灾路线阻隔,同时充分考虑现有山路,优化形成最终避灾路线,基于避灾路线的距离和平均坡度2个指标将研究得到的避灾路线与原有的避灾路线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设计形成的20条远距离避灾路线中,该方法能够缩短18条避灾路线的长度,同时有10条线路的平均坡度得到降低,其余8条线路平均坡度的增加控制在2°以内;(2)生成的路线较原始路线单条最长可缩短329.74 m,且平均坡度仅增加0.68°,实现增加少量的平均坡度来缩短避灾距离,从而提高避灾效率;(3)剩余2条路线分别增加了15.21 m和9.57 m行程使得平均坡度降低了8.43°和1.43°,实现增加少量的距离来降低线路的平均坡度,从而提高避灾的安全性;(4)田白芷村南部临近...  相似文献   

17.
黄河防洪工程空间分布范围广、工程类别多、工程情况复杂,使得工程维护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为适应防洪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GIS,RS,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来管理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相关信息,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对提高维护管理决策水平,保障防洪工程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