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三峡河段的阶地主要分布在宽谷河段和长江支流河口部位。文章通过对阶地堆积物沉积相的分析和TL测年,计算出了三峡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重庆河段为84.56cm/ka,涪陵河段为93.9cm/ka,丰都河段为69.8cm/ka,忠县河段为77.65cm/ka,万州河段为75.1cm/ka,奉节河段为83.8cm/ka,宜昌三斗坪河段为74.2cm/ka。 整个三峡河段的平均下切速率为81.2cm/ka。分析得出:1)三峡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相近;2)近0.4Ma以来,长江三峡河段的下切速率有越来越快的趋势,这表明该地区在此期间发生了构造隆升而引起河流下切加剧;3) 长江三峡河段的下切速率与金沙江下段相近。  相似文献   

2.
长江南通河段卫星遥感水深探测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深遥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光谱遥感技术,开展长江南通河段水深遥感探测试验,建立该河段水深遥感模型,对河床水下地形进行反演.试验表明,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对含沙量较高的长江河口段浅部水深进行探测有一定的效果,可对常规水深测量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通过系统性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水深已由2002年的2.9 m提升至2020年的3.5~3.8 m,但仍低于上游三峡大坝库区(4.5 m)及下游河段(4.5~6.0 m),航道水深与上下游不衔接且制约长江航道综合效益发挥。为了适应上下游航道水深,需提升荆江河段航道尺度,亟需明确航道水深资源、碍航特征与河道演变等关系。以长江荆江河段为对象,分析1960—2020年水沙及地形等资料,开展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研究。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冲刷量占全部冲刷量的90.97%,江心洲和边滩面积减少18.3%,其中江心洲、边滩面积减幅分别为9.4%和24.9%;在河床冲刷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条件下,以4.5 m×200 m(水深×宽度)进行航道尺度核查,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占全河段5.3%;4.5 m水深碍航特征包括砂卵石河段枯水位下降幅度高于河槽下切深度引起航道水深不足,沙质河床内弯曲河段“凸岸侧边滩冲刷、凹岸侧深槽淤积”引起滩槽形态及航道边界不稳定,以及分汊河段内洲滩萎缩与汊道间不均衡冲刷引起枯水航路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论长江三峡形成与中更新世大姑冰期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中更新世大姑冰期冰川作用及其后河流袭夺作用的研究,提出长江三峡发育前后历时70 ̄100万年,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早更新世鄂西期夷平及其抬升解体;(2)中更新世大姑冰期来临并覆盖了所有超出当时雪线以上的山原和山谷,形成巨大的冰盖和山谷冰川;(3)冰川溯源刨蚀,使位於东西两侧的峡江冰川和川江冰川之间的分水岭齐岳山-巫山山原冰盖日益缩小,最终打通分水岭并袭夺了西部河流水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中更新世大姑冰期冰川作用及其后河流袭夺作用的研究,提出长江三峡发育前后历时70~100万年,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早更新世鄂西期夷平及其抬升解体;(2)中更新世大姑冰期来临并覆盖了所有超出当时雪线(相当今日海拔高程800~900m)以上的山原和山谷,形成巨大的冰盖和山谷冰川;(3)冰川溯源刨蚀,使位於东西两侧的峡江冰川和川江冰川之间的分水岭齐岳山-巫山山原冰盖日益缩小,最终打通分水岭并袭夺了西部河流水系使之改向东流,形成今日三峡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