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平  李承忠  田楠 《贵州气象》2005,29(6):30-33
利用黔东南16个观测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1961~2000年水稻安全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40a中,黔东南水稻安全生长期缩短了7.0d,400m以下高度层缩短了10.6d,400~600m高度层缩短了6.4d,600~800m高度层增加了1.4d,800m以上高度层缩短了4.8d。20世纪80年代是黔东南水稻安全生长期缩短最明显的时期,1980年是黔东南1961~2000年中水稻安全生长期最短的年份。从水稻安全生长期变化趋势的不同高度层差异看,黔东南600~800m高度层上有不明显的增加趋势,600m以下和800m以上高度层上有明显的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爱军  董晓敏 《气象》1991,17(1):34-38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近40年平均气温波动变化的幅度趋于平级,其总体特征呈降温趋势。近40年来各分区的隆冬和盛夏季节温度变化分别有增温和降温趋势,特别是近10年中各分区的季节温度变化多数年份有冬暖、夏凉的现象,且暖冬伴随凉夏的特点较明显。最后还对江苏省未来1—2年的年平均气溫变化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40年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高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中国28个高空探空站1961—2000年间地面至高空1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到高空200hPa最冷在1月,最热在7月;但是在最冷的100hPa层以上,其气温年变化位相相反,即1月最热,8月最冷;50hPa层以上温度的年变化不大。近40余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自地面至700hPa,绝大部分地区温度上升,尤其是地面增温最为显著,而西南地区有降温趋势;对流层上层至50hPa的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尤其是50hPa降温最为显著。北半球的较强火山喷发对中国32°N以南的低纬与32°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高空温度的影响不同。火山喷发后,低纬地区平流层第1~26个月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增温,其中在第7~8个月增温最明显;在对流层以下,第6~11个月、第16~27个月出现2次明显降温时段,第1次降温最明显。中高纬地区平流层在第1~16个月、第20~29个月出现2段增温,第1段增温时间跨度长、强度大,第17~19个月出现了降温。在对流层以下第2~5个月、第14~18个月、第21~30个月出现3次明显降温时段,第3次降温持续时间长,整体降温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遂平县近54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遂平县1954-2007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县近54a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平县近54 a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与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24 ℃/10a.冬季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气温下降,高、低温天气日数明显减少.遂平县有资料以来的最温暖时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即1994-2002年之间,20世纪90年代暖冬现象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5.
虎林市近40a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艳  宋玉华  朴虎 《黑龙江气象》2009,26(3):27-28,32
对近40 a虎林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虎林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a减少42.52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12月减少趋势较为显著,8月减少的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台站1971—2011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近408以来,黔东南州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40a,黔东南州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但各季节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春季有弱增加趋势;夏季减少趋势显著,秋季和冬季也呈减少趋势变化,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发生在1992年。分析表明,日照时数的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伊金霍洛旗气象站1970—2009年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频率、风速、降水量、地面温度、日照时数逐月及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40a7个要素的年际变化和突变特征,为气象站的迁站资料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该站近40a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显著升高,平均风速明显减小,3个要素都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分析认为,这种变化特征除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外,可能与该地城镇的发展及测站周边逐步出现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9.
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642个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 分析研究了中国1961~200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在近40年中, 气候生长期在全国范围平均增加了6.6天, 北方地区平均增加10.2天, 南方地区平均增加4.2天, 青藏高原增加最多, 达到18.2天。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时期, 1998年是近40年气候生长期最长的年份。对气候生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华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地区, 尤其以河北省和青海西北部最为显著。南方各省份除了四川西北、云贵高原、安徽、江苏外, 其它地区的气候生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商丘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商丘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商丘年、季和月蒸发量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水汽压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雨日及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颖  封国林  施能  甄淑红 《气象科学》2007,27(3):287-293
利用江苏省1960—2000年1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41 a来江苏省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雨日减少10.4 d。各季的雨日都呈负趋势,平均每10 a季雨日减少2.6 d。而秋季雨日减少最明显也最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江苏省的年雨日东部比西部减少的多,东部雨日每10 a减少14.6 d。月雨日也呈减少趋势,尤以4月、9月明显。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在长期趋势变化的强度上、范围上。总的来说,雨日的负趋势变化要强于降水量,负趋势的范围也要比降水量来得广一些。  相似文献   

12.
白爱娟  方建刚 《气象科学》2003,23(2):176-184
通过对陕西省近50a来冬季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指出:陕西省冬季降水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持续偏少,尤其是在90年代,但是减少的趋势不显著;冬季气温从1975年开始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90年代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陕西省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棉花丰欠年天气气候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静  杨修群  高苹 《气象科学》2006,26(1):39-46
利用江苏省1965~2004年的棉花产量,用灰色系统模型逐段滑动平均,得到了棉花的依社会生产水平变化的趋势产量和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气候产量。通过对棉花气候产量与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夏季光温水匹配是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因子。分别对历史上棉花典型丰产年和欠产年500 hPa高度场距平的合成分析表明,丰产年500 hPa高度场表现为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势力偏弱,而欠产年冷空气和副高势力都偏强,冷暖空气交汇在苏北。2003年和2004年分别是近30 a典型的棉花欠产年和丰产年,分析其6~9月500 hPa高度场、-8℃线、低空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要素场逐日天气演变和环流特征分别得出,2003年夏季活跃的季风和冷空气、面积大势力强的副高,造成低温阴雨寡照,是当年棉花严重减产的原因;而2004年冷空气势力弱,季风不活跃,没有明显连阴雨及大的气象灾害,是当年棉花优质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无锡站1961—200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对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年变化及多年变化特征,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为99.72h/10d,其中又以夏、秋季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呈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5.
拉萨40余年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顺利  黄晓清 《高原气象》1997,16(3):312-318
采用拉萨1952 ̄1995年逐月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拉萨44年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44年拉萨经历了暖-冷-暖-冷-暖5个时期,其中60年代是一长时期的冷期,四季均较明显;80年代以来是一长时期的暖期。拉萨温度在春、夏季具有较好的持续性,8 ̄9月和12 ̄1月持续性易发生转折;3年、11年、22年的周期显著。拉萨温度异常具有较好的持续性、阶段性和突变性,主要受中纬度环流和太阳黑子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抚州市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抚州市1961—2010年暴雨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结果表明,其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90年代暴雨最多,70年代最少;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其是6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多区域性暴雨,占暴雨总日数的37.3%,连续暴雨也较多,以连续2 d区域性暴雨为主;暴雨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年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夜暴雨多于昼暴雨。最后,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典型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7.
近五百年广东的冬季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300种方志及其他文献对广东自公元1500年以来的降雪记载,绘出每50年广东降雪南界,与1950-1985年间广东108站气候记录的降雪南界相比较。可以看出,广东东部的降雪南界有些南北迁移,广东中部则均比现代降雪南界更南些,而广东西部变迁较大,南北相差幅度近4纬距之多,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降雪南界都曾推至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 比较1950-1985年广东的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发现降雪南界约相当于极端最低气温为-1℃的等值线。由此推算,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上半叶,广东东部沿海曾出现-1℃的极端最低气温,珠江三角洲北部多数时期极端最低气温达到-1℃或以下,而南部在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也达-1℃,广东西部除十六世纪下半叶、十八世纪下半叶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外,均较现代为低,尤以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为最,雷州半岛及海南岛的极端最低气温要比现代低2-3℃。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新疆温度降水配置演变及其尺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新刚  任宜勇  陈洪武 《气象学报》2007,65(6):1003-1010
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研究近20年新疆出现的高温多雨型气候的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新疆近55年温度和降水的小波功率谱分析显示,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有2—4和6—8 a的显著周期分量,在年代际尺度上有准16 a周期;但它们的时间演变和时间平均谱都存在差异,导致温度和降水配置演变比较复杂,呈现非平稳性。正交小波分解证实,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的高频部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除个别几年外几乎都是高温少雨或低温多雨配置;在年际变化的低频部分,即6—8 a尺度部分,高温少雨/低温多雨及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配置交替出现,55a平均而言二者相关性不显著。在年代际以上尺度,二者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约50 a以上尺度部分,16—32 a尺度部分方差贡献很小。在降水和温度时间序列中去除趋势后发现,50 a以上尺度部分具有稳定的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配置。因此,近20年新疆高温多雨型气候的出现主要是二者50—60 a尺度成分的正位相和线性增加趋势部分叠加形成的,其中降水主要是年代际尺度成分的贡献,温度主要是线性增暖趋势即全球变暖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苏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区1961-2008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48a来苏北项目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此背景下界限温度的积温、无霜期长短、四季时间和参考蒸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8a来苏北≥0℃、≤ 10℃积温量和积温日数显著增加,无霜期延长了15-30d;春季时间延长最明显,夏季次之,冬...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近4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利用1951-1994年华南地区15个站的月降水量资料,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0年代和70年代及90年代前期降水相对偏多,60年代和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近4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总的来持,前20年少,后20年略有增多。(2)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和汛期降水的主周期为7-11年,前汛斯和后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