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震前兆吸引子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非线性动力学重建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1971~1978年)昌黎地电台和地应力台前兆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关联维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和地应力前兆资料吸引子具有分数维结构,并且发现这两种不同前兆资料的吸引子具有相同的前兆动态变化特征.在计算中发现,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具有多层次性.对此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建动力学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其周围几个台站及山丹地电台1990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关联分维、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复杂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具有分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吸引子维数在2.5左右。由复杂度的计算结果得知,地电阻率变化远比其它已知的标准奇怪吸引子复杂。  相似文献   

3.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及其前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和云  梁子彬 《地震》1992,(1):11-17
本文利用关联维数的计算方法处理了昌黎地电台、青县地电台1970年至1978年地电阻率日均值资料。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存在分维结构,并且在地震前有明显的降维变化。显然,这一特征对地震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临汾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为依据,着重对临猗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次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形态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都台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时域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取观测数据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汶川MS8.0、芦山MS7.0等地震前后的变化动态,研究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灾害性地震前后的趋势性及短临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映震分析。分析表明:视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Ms7.0以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映震关系。  相似文献   

6.
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熙铭  冯德益 《地震研究》1991,14(2):104-111
本文用模糊集从属函数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河6.9级地震前华北地区20多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和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腾冲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以及1989年巴塘6.7级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共计处理5500多个数据,从中提取了中期趋势与短临异常,并对唐山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81年11月9日隆尧5.8级地震前后,周围70千米范围内三个地电台资料的分析,得出三个台电阻率震前有下降的短期异常,临震前二个台电阻率有加速下降现象.这种变化对探索研究地震预报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形的分形判别与特征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地震波的复杂性和它的自相似性以及计算地震道时间序列分数维等一系列特征问题,能得出地震波在复杂构造及断点位置的一系列特征,能轻易地实现地震道异常点的计算机自动拾取。对更深入地研究地震波和更准确地解释地震资料,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了计算地震道分数维的一般方法。实验表明地震道时间序列的分数维在异常点会具有不同的数值,其变化点能够定量指示出异常的准确位置。这对更精确的研究时间剖面上断点及不同地质构造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计算法及地震前兆实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复业  黄燕妮 《地震学报》1996,18(4):480-488
讨论了有效电阻率椭圆及各向异性奇象现象.对任意夹角三道测线或相互垂直二道测线并增测横向有效电阻率的二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定量计算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的方法,即求最小电阻率1主轴方位角,平均电阻率(13)1/2,(23)1/2及各向异性系数=(2/1)1/2的方法.作为实例对大同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原地电阻率剪切实验结果,得出在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大同、阳原二台NE向地电阻率异常上升,NW道异常下降系介质受到纯剪切所致.其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与地震断层走向夹锐角.断层面上的剪应力较大,正应力甚小,断层易于滑动,故地震的震级并不特别大.震前与震时介质应力状态相同,故地电阻率前兆与同震变化符号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几年内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前后距其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用地电攻关结果进行检验,效果较好。再次表明,地电阻率法是一种颇有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山地震前近震中区地电阻率的震前突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安忠 《地震学报》1982,4(2):169-173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中250公里范围內已经建立了16个地电台站。震前10天内有几个台站地电阻率在较平静的趋势背景值上出现大幅度突变异常,尽管这些台站占少数,但却集中分布在发震的沧东断裂附近。 根据唐山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以及发震构造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实际资料说明,地电阻率突变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唐山地震断层面是一致的,与震前地下水位变化异常带也是吻合的,地下水震前变化在时间上与地电阻率突变的出现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地电阻率震兆异常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吉林省内榆树、 四平两个地电阻率台站观测资料, 采用形态法、 归一化变化速率法和各向异性度法, 分析研究了1999年汪清MS7.0深震以及2006年乾安—前郭MS5.0浅源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结果表明, 震前地电阻率出现长趋势下降变化或短临异常变化, 表现为: ① 汪清MS7.0深震前, 榆树台和四平台地电阻率月均值曲线上均显示出震前持续2年尺度的中期下降异常; ② 汪清MS7.0深震以及乾安—前郭MS5.0浅源中强震前, 榆树台和四平台地电阻率变化速率均大于异常指标; ③ 乾安—前郭MS5.0地震前, 四平台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曲线显示出明显的低值异常变化, 而榆树台各向异性度S曲线则出现破年变变化. 上述异常变化的原因可能为, 太平洋板块向NW方向挤压, 导致震源区及附近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或近于该方位)NW向的挤压作用突出, 引起介质内部导电流体快速进入或重新分布, 从而使地电阻率出现长趋势下降变化和各向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FeaturesoffractaldimensionanomalyofradoncontentinundergroundwaterinNorthChinabeforeandafterthe1976TangshanearthquakeChang-Chu...  相似文献   

14.
地电阻率的数值模拟和多极距观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高精度的多层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模拟了不同结构剖面、不同装置极距、不同规律的真电阻率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介质中所处不同部位条件下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发生于介质中的真电阻率随时间变化在上述各种不同条件下,与在地表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即视电阻率)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为了解次异常变化与干扰变化的识别问题,应当将现行单一极距观测改造为多极距观测,并研究和发展相应的地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反演技术和方法,以促进地电阻率法预报地震从看图识字的被动状态向物理预报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5.
地震研究及其预报是多学科的交叉,而非线性科学即分形学和混浊理论给人以新启示。本文叙述了地震的广义能量分维,广义时间分维和广义空间分维,探讨了三种广义分维在地震的前兆和余震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指出三种广义分维由主震前的低层异常变为震后再度回升现象,作者对第5个地震活跃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几次大震及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留藏  蔡相展 《地震研究》1993,16(3):229-238
本文根据Mandellrot提出的分维理论,对我国三次大震及四次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时间分维的总体特征:大震前分维较低,震后分维升高。2.时间分维的动态变化特征:火震前的分维呈现一总趋势的降维过程,且幅度较大;而震群的时间分维变化较平稳。3.对同一地震序列,起始震级愈低,计算出的分维值愈高;起始震级愈高,计算出的分维值愈低。笔者认为,地震序列起止时间的选取对计算时间分维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棋福  马丽 《中国地震》1994,10(1):47-53
本文从自仿射分形的角度探讨地震兆汾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在对自仿射分形的分维量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较为适用的分形方法和满足计算需要的样本点数,从对部分水氡和地电阻率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可用分形方法处理分析,分维值可反映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其作为一个无量纲量为综合对比分析各类前兆现象,探讨地震前兆场的复杂性特征提供了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相干加强的原理及其在地电阻率分析预报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计算了大柏舍台和宝坻台ρ_s连续几年的资料,结果发现地震前ρ_s有较为突出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