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今年是著名法国科学家德日进首次来中国考察 80周年。德日进是一位属于那种人们所称其思想超前于他生活时代的人 ,他在华工作过 2 3年 ,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论文和专著 ,他把西方的科学思想引入中国 ,也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使得西方世界了解了东方 ,特别是中国的文化。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把西方注重实证与东方注重演绎和推理的哲学思想相互交融 ,使他无论从科学方面 ,还是哲学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论文影响了我国很多的研究领域。 80年是漫长的岁月 ,许多人早已被人们遗忘 ,但德日进却一直深印在中国地…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第四纪研究》2003,23(4):357-361
文章通过读德日进1923~1924年第一次来华工作期间的书信,介绍了德日进思想中的几个重要侧面:其宗教思想中的“上帝”及“现世”;学术研究应跨学科综合进行;精神生活的首要地位以及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3,23(4):345-356
文章试图通过德日进神父自己的记述、与亲友的通信以及人们的回忆寻找他对中国科学做出贡献的发生发展过程,追踪德日进在其事业不同阶段的经历,了解他是如何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崇高的、科学和哲学的统一.德日进神父(1881~1955年),法国人,1923年来到中国.从在宁夏银川的水洞沟黄土层中发现了旧石器时起,1929年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顾问,指导了周口店的发掘研究,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困难时期,完成了他的名著<智慧圈>及<人的现象>.直至1946年离开中国,他在中国前后生活了23年(1923~1946年).在这23年中,他对中国的地质、古生物科学、考古科学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培养了人才,撰写了许多科学论文和专著,以及重要的哲学著作.德日进神父在中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一个人成就的伟大,往往不在于他意料之中,而是在于出乎他的意想之外.德日进神父是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历史上、20世纪这一旋回中,连接西方和东方之路的无声的开拓者.他是把自然科学和哲学完美联结在一起的一座看不见的桥梁.文章按时间顺序分别描述德日进神父对东方的印象和思考,包括:1)对东方的憧憬--童年和<马可@波罗游记>;2)对东方的企盼--浪漫主义的东方;3)对东方的失望--长城边上的落日;4)对东方的希望--他们将自己站稳;5)对东方的升华--"智慧圈"和<人的现象>.谨以此文纪念80年前德日进神父来华所开辟的东西方科学交流之道路,和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邬光辉等(305) 南天山造山带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北部地震解释成果……………………李洪辉等(32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转换关系………………………………………周小军等(339) 先存断裂与膏盐岩发育对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变形的影响………………………………………成 亚等(352) 库车坳陷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马 涛等(369)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与油藏模式……………………………………张银涛等(382) 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断裂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徐艺风等(392)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吴晓智等(404) 塔里木北缘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谢明材等(420) 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的稀土地球化学及对稀土矿化的制约……………………………………王凯怡等(439)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刘同君等(459)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热储特征与有利区………………………………………………………戴明刚等(487) 冀中坳陷北部地区古近纪岩浆活动特征及控制因素……………………………………………毛黎光等(506) 从断层擦痕反演的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邓佳良等(519) 龙门山南段活动构造分布特征……………………………………………………………………姜大伟等(537) 西藏切穷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黄泽森等(558) 仲巴微地体的构造亲缘性:来自藏南马攸木地区志留系—石炭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林 超等(574) 石英脉型钼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现状综述………………………………………………袁 轶等(598) 南大西洋东岸尼日尔三角洲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东南缘的断裂和泥构造………………………苏玉山等(615)  相似文献   

5.
高星 《地层学杂志》2006,30(4):385-386
鄂尔多斯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百余位来自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博物馆学和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来自韩国、印尼、美国、法国、英国、瑞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会议活动丰富多彩,议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纷呈,提问互动踊跃,讨论热烈深入。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学术交叉性强,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德日进科学精神与学术贡献的纪念与研究刘东生院士在以“宇宙公民德日进与人类世”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中指出:德日进与桑志华对萨拉乌苏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鄂尔多斯残阳如血的落日也给德日…  相似文献   

6.
试论“上泥河湾层”与“午城黄土”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陶书华 《地质论评》1980,26(1):47-50
关于桑干河流域湖积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早在1924—1927年间,巴尔博(G.Barbour),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桑志华(E.Lincent)在沿桑干河河谷的泥河湾至大同一带进行地质考察时,就创立了“泥河湾层”这一地层名称。1931年,德日进和皮维坨(J.Piveteau)对“泥河湾层”中的化石进行了研究,认为“泥河湾层”的时代属上新世末期,并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浙川——西峡地区位于秦岭地轴东端,在河南省西部。 本区早期研究者曾世禄等,曾进行过1/30万的地质测量,将变质岩系划为秦岭系,矽质灰岩划为震旦系。其后德日进等,作过路线观察,认为结晶片岩是古生代之变质岩系,组成秦岭地轴南部。並将地轴南界划在上集——荆紫关一线上,此线以南的沉积岩分别定为志留系及震旦系。1938年李悦言在本区工作时,发现几个新的化石产地,  相似文献   

8.
德日进"亚洲干极"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干极"是德日进总结中国北方中生代以来不断干旱化得出的观点.构造运动驱动气候变干是其主导思想.德日进关于中国新生代古地理演化的基本框架至今仍然适用,当代研究补充和深化了"亚洲干极"的理论,老第三纪行星风系的干热气候逐渐在新第三纪被季风气候取代,代表干旱气候的粉尘沉积逐步扩大空间范围,湖相沉积则逐渐收缩.22MaB.P.,8.5MaB.P.,3.6MaB.P.和1.2MaB.P.是"亚洲于极"逐步加强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9.
滑坡位移多重分形特征与滑坡演化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晓一 《岩土力学》2011,32(6):1831-1837
在系统分析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和位移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重分形理论基本原理,对滑坡位移演化所具有的复杂性、突变性和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单一分形维数对滑坡位移的演化趋势预测存在不足,文中分别以新滩滑坡、丹巴滑坡和黄蜡石滑坡为例,计算了滑坡位移时序演化的多重分维数演化特征。分析和评价位移演化规律与多重分维数演化特征的关系发现,多重分维数D1 > D2 > … > D∞时,滑坡趋于稳定;D1 < D2 < … < D∞时,滑坡向失稳破坏演化。当滑坡位移时序多重分维数演化特征出现拐点时,即分维数由D1 > D2 > … > D∞,经D1 > … > Dn < Dn+1 < … < D∞到 D1 < D2 < … < D∞的演化过程时,滑坡向不稳定的状态演化;当分维数由D1 < D2 < … < D∞,经D1 > … > Dn D2 > … > D∞的演化过程时,滑坡向趋于稳定的状态演化。研究表明,可以运用多重分维数演化特征对滑坡位移演化趋势与规律进行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高星 《第四纪研究》2003,23(4):379-384
德日进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与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水洞沟和萨拉乌苏遗址,参与了关于中国史前考古的第一本专著<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写作.他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顾问参与和指导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对确认北京猿人石器的人工属性和用火遗迹起过重要的作用,与裴文中一道对周口店的石器工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基础,并与杨钟健等一起建立了周口店遗址的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框架.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第一代学人裴文中和贾兰坡有过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德日进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创建时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2003,23(4):362-365
德日进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北疆博物馆在河套地区进行的古人类学野外调查和发掘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编写.这是第一本关于中国古人类学的专著.从中国第一家专门为进行古人类学研究而建立的学术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29年成立之时起,他便任顾问;他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古人类学的专著<中国原人史要>的两位主要执笔人之一;他不仅在中国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的研究上卓有建树,而且在旧石器考古和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方面都有不小的贡献;他是为中国广义的古人类学工作时间最长的外国专家,为之付出了近20年的辛劳.  相似文献   

12.
裴申 《第四纪研究》2002,22(1):39-46
从家人的角度回忆了裴文中的青少年时代、参加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以及晚年等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个片断。介绍了裴文中在周口店最初工作的几年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和石器的过程;记述了晚年生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裴文中 《第四纪研究》1994,14(4):297-306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简介裴文中编者按:下面发表的这篇手稿,是裴文中先生1980年赴日本讲学前写的。在这篇手稿中,裴先生阐述了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几个问题的看法,如实地反映了裴先生的学术观点。手稿上的“请提意见”字样,表明这是一份初稿。手稿介绍的六个问...  相似文献   

14.
张森水 《第四纪研究》1994,14(4):330-338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安志敏 《第四纪研究》1994,14(4):323-329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确认石器及用火遗迹在这个遗址的存在;他还对非人工的“假石器”和“假骨器”,对中国旧石器文北的分期、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立中国史前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令人怀念的裴文中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兰坡 《第四纪研究》1994,14(4):285-292
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哺乳动物学家B·Bohlin分别离开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之后,即派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主持其事。裴先生对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于1934年即发表了《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巨著。他为人非常坦诚,有事摆在当面,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背后贬人。  相似文献   

17.
山西静乐县“静乐期”地层及大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峰 《第四纪研究》1994,14(4):339-353,385
最近在山西静乐县贺丰村的静乐组地层中的发掘,丰富了贺丰动物群的种属。新发现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两种食肉类:Nyctereutessinensis和Metailuruscf.major。新的发掘也为以往发现过的种属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材料。根据动物群分析和古地磁资料,笔者认为,贺丰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上新世早期,年代为3.0MaB.P.前后。静乐组的时代应与榆社麻则沟组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18.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环境变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捷  田明中 《现代地质》1996,10(2):202-212
讨论了Alilepusannectens、HypolagusbrachypusLepussp.、Sciurotamiaspraecox、AllocricetusteilhardiCricetinusvarians、Hyperacriusyenshanensis、Allophaiomyscf.pliocaenicus、Proedromyscf.bedfordi、Chardinomysnihewanicus、Muscf.musculus和Apodemusdominans的地史分布。根据哺乳动物群的分析与对比,得出第18地点为早更新世早期,第12地点、东洞地点为早更新世中期,第9地点、西洞地点为早更新世晚期,第13地点为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初期,第1、2、5、6、11、10、21、23及上店洞地点为中更新世,新洞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东岭子洞为晚更新世,山顶洞为晚更新世晚期。还讨论了周口店地区一些主要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类型特点,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及生态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恐龙蛋化石埋藏丰富,分布广泛。迄今为止,已报道有14个省(区)发现恐龙蛋化石。尤其在浙江天台盆地、山东莱阳盆地、广东南雄盆地以及河南西峡和淅川盆地等晚白垩世陆相红层中发现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同时也发现大量共生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中国恐龙蛋化石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保存好、分布广、时代跨度大等特点,因此恐龙蛋可以作为中国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之一。本文在建立天台盆地赖家组和赤城山组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恐龙蛋生物地层层序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对比讨论了我国几个主要含恐龙蛋沉积盆地的恐龙蛋类群组合序列及其对应的地层关系。同时,对我国周边相邻地区如蒙古、韩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各个大陆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对比讨论。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我国其他几个主要的恐龙蛋化石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较而言,天台恐龙蛋化石群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组合特征鲜明,前者主要以网形蛋类和蜂窝蛋类为主,后者以长形蛋类为优势类群,结合天台盆地陆相红层中多个凝灰岩夹层获得的98~91Ma和南雄盆地67Ma的同位素年龄,据此,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代表了晚白垩世早期的恐龙蛋组合,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则代表了晚白垩世晚期的恐龙蛋组合。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莱阳恐龙蛋化石群明显不同,莱阳盆地的主要蛋化石类型——圆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在天台盆地至今没有被发现。但莱阳恐龙蛋化石群与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比较相似,如莱阳盆地金刚口组以椭圆形蛋类为主,含有少量的长形蛋类,而南雄盆地以长形蛋类为主,含有少量的椭圆形蛋类,其中金刚口椭圆形蛋、薄皮椭圆形蛋、长形长形蛋和安氏长形蛋等2属4种蛋化石在两个盆地均有发现。此外,在莱阳盆地王氏群中下部的将军顶组还发现了相对原始的网形蛋类。综合以上分析,莱阳恐龙蛋化石群大致介于晚白垩世早期的天台恐龙蛋化石群和晚白垩世晚期的南雄恐龙蛋化石群之间,更接近于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晚期。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西峡恐龙蛋化石群非常相似,在科一级分类单元中,至少有巨型长形蛋类、蜂窝蛋类和棱柱形蛋类等6个蛋科在两个盆地中均有发现,尤其是巨型长形蛋科仅在天台和西峡两个盆地中有化石记录,其中西峡巨型长形蛋这一蛋种同时产于西峡盆地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天台盆地的赤城山组。西峡盆地发现的其他一些蛋化石也可以归入到天台盆地新建立的一些蛋化石类型中。据此推断,走马岗组和赵营组与赤城山组的层位可能大致相当。虽然我们对西峡盆地已报道的部分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厘定,但鉴于西峡盆地大量恐龙蛋化石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尚存在较多的问题,两盆地的详细对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淅川盆地的恐龙蛋化石组合差别很大,相应的淅川盆地的恐龙蛋类群与相邻的西峡盆地的差别也较大,此外,在淅川盆地高沟组发现有树枝蛋类,这一类蛋化石在天台盆地未发现,据此推测淅川盆地的时代应晚于天台盆地和西峡盆地。相比较而言,淅川盆地的蛋化石组合与莱阳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含有长形蛋类、圆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等,因而,淅川盆地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的层位被认为可能与莱阳盆地的金刚口组和南雄盆地的坪岭组相当。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建立我国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群的组合序列及其对应的地层层序和时代框架,从下至上至少包含了4个恐龙蛋化石群:1)天台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天台群中上部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时代约为晚白垩世早期(塞诺曼期土伦期);2)西峡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晚白垩世早中期(土伦期桑顿期);3)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王氏群中上部的将军顶组和金刚口组,晚白垩世中晚期(科尼亚克期坎潘期);4)南雄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南雄群园圃组和坪岭组,晚白垩世晚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此外,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有望建立起包括早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群在内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组合特征序列,为进一步划分与对比我国白垩纪地层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