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至七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会上就本届前兆专业委员会如何推进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现将部分委员的发言摘登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自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这次会议就近年来地震前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就当前地震前兆研究中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座谈。本刊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供广大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3.
《地震》1984,(3)
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4个单位,共117人。此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近二年多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1985,(4)
1985年5月6日至7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与会委员交流了主要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的清理攻关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就本届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扼要地报道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3月12~17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的简况。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四川省1982年地震趋势会商会暨前兆专业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省科委、省科协、西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兄弟省地震局以及省内有关单位的9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1986午5月21日—26日在杭州召开的“地震活动大尺度相关与构造微动态”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来自全国从事地震活动性、震源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形变测量和力学等专业的约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①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相关现象;②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可能机理;③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1981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在苏州联合召开地震综合预报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交流学术论文,宣读了有关震例总结、专题研究、地震前兆模式、模拟实验、以及综合预报方法等方面的论文,共33篇,集中地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综合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第二阶段就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现状、思路、今后的方向、途径、方法和课题等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指出,地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强烈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毫无疑问,地球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强烈地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尽管世界一直在争论着地震是否有前兆,但在中国,为寻求"地震前兆"的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的探索却已经持续了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体系。流体地震前兆监测是地震前兆监测体系中的4大学科技术之一。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50年以来,地下流体监测技术经历了从人工手测(点测采样频率1次/日)、机械模拟观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在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前和1984年元月6日武威5.3级地震前,刘家峡地应力站记录到了较明显的前兆异常。但是两次地震前的地应力前兆特征有很大差异。本文介绍了门源地震前的地应力前兆特征,并对产生地应力前兆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和分析预报方法创新,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论坛”。  相似文献   

12.
一种评估地震前兆可信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前兆信息的抽取、各类非地震干扰的识别、前兆与地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前兆的随机检验等一系列手段来评估前兆信息的真伪,提高地震前兆信息的显著性和可信度. 该方法及思路也可为其他非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评估所借鉴. 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目录以及能定量描述地震活动的时、空、强信息演化特征的RTL(Region_Time_Length)方法对2000年10月6日在日本鸟取县西部发生的73级地震前周围地区近26年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可能的地震活动前兆信息,并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该前兆进行了评估,证实了上述前兆的显著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震前兆特征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56次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资料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并对地震前兆的一般特征、前兆异常的持续时间、前兆异常的地区差异性及前兆异常的强度与空间分布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试图进一步描述地震前兆的特征,以期对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了地磁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  相似文献   

15.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预测研究中,震磁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2000年9月19~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地震电磁学学术讨论会",以及中、美、日、俄等国家的震磁研究进展,表明震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日本《读买新闻》1980年5月27日刊登了题为《注视根室近海——地震预知连络会确认色丹地震前兆》的报道,摘译如下: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于1980年5月26日在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会馆召开了第50次例会,会长萩原尊礼(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报告了日本列岛各地的地震、地壳活动的近况。会上讨论了1980年2月23日在北海道根室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震例》前兆资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肇诚  郑大林 《地震》1990,(5):9-24
《中国震例》一书的60次震例共有前兆异常927项次,分归11类观测手段和75种异常项目。文章介绍了震例和前兆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对地震异常数量、不同地区定点观测项目的异常百分比及按观测手段和异常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几条基本的综合特征:地震前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异常持续时间的长期性与阶段性;前兆分布范围的广泛性与非均匀性;地震异常的统计量与震级间存在正变关系;地震前兆的高度复杂性。文章指出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与日、美、苏的地震前兆作了分析对比,并建议推进对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地震工作计划会、国家地震局学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年会先后于1月9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会商会之前交流了地震预报方法清理攻关成果,以此为基础,结合前兆观测讨论了1985年全国地震活动的可能趋势,确定了应当加强监视的地震危险地区,林庭煌副局长作了总结报告。计划会听取了高文学副局长关于1984年计划执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刘杰  王博  郭铁栓  张永仙  周龙泉 《地震》2011,31(3):64-76
本文整理了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至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 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和日常会商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其分析意见。 结果表明, 玉树7.1级地震前存在一些较为明确的有关地震活动水平和危险区域判定的预测依据, 但由于玉树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缺乏较为可靠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因此未将该区划定为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 仅在我国大陆地震形势预测和强震主体活动地区估计上有所涉及。 2010年青藏块体中东部地区强震危险性增强, 但由于玉树地区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以平静为主, 地震前兆数量也较少, 因此未能在玉树7.1级地震前形成短临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