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锡林 《地质科学》1963,4(3):163-168
一、前言柱钾铁矾(Goldichite),是1955年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其化学成分为 K2O·Fe2O3·4SO3·8H2O。在以后的国外文献中尚未发现柱钾铁矾的报导,它在我国的发现可能是文献中的第二次报导。我国西北某矿床氧化带产柱钾铁矾的事实早巳被人们知道。在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北京地质学院陈列馆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均保存着这种矿物标本。前人曾将柱钾铁矾误定名锰明矾,或更形象地称它叫紫矾。  相似文献   

2.
前言作者等于1956-1957年在柴达木北緣某鉛鋅矿床氧化带中找到若干含鋅很高的硫酸盐矿物。其中二种,經过1962-63年的室內工作肯定为鋅赤铁矾(Zincobotryogen)和鋅叶綠矾(Zincocopiapite)。前者是赤铁矾族的新变种,后者是叶綠矾族的新变种。它們在成分上接近于这两族矿物的鋅的极端組分,即鋅赤铁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3+(SO42(OH)·7H2O,鋅叶綠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43+(SO46(OH)2·2OH2O。工作中曾利用了叶韵琴同志采集的部分标本。  相似文献   

3.
李錫林 《地质科学》1959,2(1):26-28
一、引言黄钾铁矾是硫化矿床氧化带最发育的矿物之一,以数量而论,它仅次于褐铁矿而居第二位。如果以矾类矿物而论,可以说是矾中之王。一般来说,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中或多或少都有黄钾铁矾的存在。祁连山金属硫化矿床中的黄钾铁矾是相当发育的,而某些硫化矿床(例如锡铁山、照壁山等)的氧化带中黄钾铁矾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这种情况在苏联乌拉尔等矿床中也同样见到。黄钾铁矾在质纯量多的情况下经煅烧后可以作研磨原料,亦可制造明矾和肥料之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柴达木北緣某鉛鋅矿床氧化带中找到两种合鋅高的硫酸盐矿物。經过詳細的矿物学研究,定名鋅赤鉄矾(zincobotryogen)和鋅叶綠矾(zincocopiapite)。前者是赤鉄矾的变种矿物,后者是叶綠矾的变种矿物。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从盐湖中,开采自行沉积岩,从岩池中开采食盐(NaCl),其中还有硫酸鈉-芒硝(Na2SO4·10H2O),无水芒硝(Na2SO4),天然碳酸鈉(Na2CO3·6H2O),石膏,水石盐(NaCl·2H2O),泻利盐(MgSO4·7H2O),白鈉鎂矾(Na2SO4·MgSO4·4H2O)。在克里木的薩基湖曾經专門开辟了盐池,把原生滷水引过来蒸晒,使其浓縮为光滷石(KCI·Mg(Cl2·6H2O),并且作了試驗想从中采取鉀盐;后来发現这样作在經济上很不合算,因为苏联已有了世界上最富的鉀盐矿床,自盐湖的原生滷水中还开采溴酸盐并試图提取硼和鋰。  相似文献   

6.
刘永康 《地质科学》1958,1(1):17-21
引言本文根据地质部甘肃局634队的材料,结合室內研究写成。准备从矿石矿物組成和条带構造的成因,来簡略地探讨鏡铁山鉄矿床的成因問題。一矿床地質特点簡述镜铁山鉄矿是我国西北未来的巨大钢铁基地的矿石来源地,位於酒泉南面的祁連山中。經过我們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个矿区的矿床分属於兩个不同成因类型:樺树溝式的正常淺海相沉积矿床,並略受区域变質作用,和珠龙关式的火山-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7.
索伦石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伦石是1961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成分为CaO·SiO2·H2O,是人工和天然的含水硅酸钙矿物中CaO∶SiO2∶H2O=1:1:1的唯一一种矿物,因此索伦石结构的测定对了解这一类矿物的晶体化学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黄钾铁矾族矿物是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常见的表生矿物,是重要的示矿标志,其详细研究可以为解剖与之相关矿床的次生富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东昆仑中东段驼路沟钴(金)矿床主要出露一套纳赤台群哈拉巴依组变火山-沉积岩,其中的石英钠长石岩是重要的含矿主岩,前人认为其为一套热水喷流沉积岩,并由此提出驼路沟为喷流沉积型钴(金)矿床。文章重点选择矿区内玉女沟矿段的黄褐色-赤红色土状-块状破碎氧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全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技术,揭示氧化带中主要矿物有钠铁矾、白云母、钠长石、石英、石膏和赤铁矿,其中以钠铁矾发育为显著特征。矿区发育的黄铁矿和石英钠长岩在氧化淋滤过程中析出的S、Fe、Na为钠铁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钠铁矾可作为指示高原干旱地区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氧化带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出的板硼石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板硼石(Inyoite--Ca2B6O11·13H2O)是由 W.T.沙勒(Schaller)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谷发现的一种含水的钙硼酸盐矿物,以后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New Brunswick)、苏联的印迭尔和秘鲁的一干盐湖沉积物中均有发现。近几年来,在我国个别表生硼酸盐矿床中也发现有板硼石产出,其中有一矿床所产的板硼石晶形十分完美,因而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些晶体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即主要报导我们工作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盐类矿石薄片的制备方法在国內外的一些文献中有所论述,但多偏重于钾盐矿石和古老盐矿石;至于第四纪盐湖中常见的芒硝(Na2SO4·10H2O)、苏打(Na2CO3·10H2O)和天然碱(Na2CO3·NaHCO3·2H2O)矿石薄片制备的方法介绍甚少。这些含水碳酸盐、硫酸盐类矿物加热易失水,通常置放于室內时表面很快风化失水呈白色粉末状,并易溶于水中,因此不易制成薄片。最近我们作了多次实验,取得一些经验,在此作一介绍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实验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芷生同志的协助,复照组代为摄制照片,內蒙地质局208地质队提供了样品,谨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1.
锡铁山石(Xitieshanite),发现于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矿床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其气候极端干旱。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大量发育,锡铁山石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与锡铁山石共生的矿物,除大量叶绿矾外,次要的尚有粒铁矾、针绿矾、黄铁钠矾、钎钠铁矾和水绿矾等。锡铁山石的集合体呈块状,亦常见晶形完好者。矿物结晶颗粒较大,一般大小为:  相似文献   

12.
三块铁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陽自远  佟武 《地质科学》1965,6(2):182-192
我们曾对河北商都、广西南丹和內蒙涼城鉄陨石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其形成条件作过初步讨论。本文着重叙述新疆准噶尔乌什克、內蒙乌珠穆沁和內蒙丰镇鉄陨石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乌什克铁陨石的外形、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曾有过报导,乌珠穆沁铁陨石的矿物与化学成分也曾有过研究,但本文所述的三块铁陨石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还沒有进行过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我们在鉴定陕西汉中超基性岩岩体矿物时,发现了绿纤石矿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及光性特征鉴定,现作一报导。绿纤石Ca4(Mg,Fe,Mn)(Al,Fe,Ti),(OH)2[(Si3OH)(SiO45],2H2O产自超基性岩体的辉长岩蚀变带中,主要分布在走向200°、倾向53°及走向30°、倾向82°的两组节理面上,多成放射状集合体产出。单体无色,集合体呈很浅的灰绿色。玻璃光泽。具柱面条纹。性脆,硬度小,比重3.19。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从評价硫化物矿床氧化露头出发,鉄帽的研究应当解决如下几个問題;1.真铁帽(指由硫化物矿床露头形成的褐鉄矿)和假铁帽(指由普通岩石凤化而成的褐鉄矿)的区別;2.如果是真铁帽,是什么矿床形成的铁帽,即根据铁帽的研究来恢复原生矿石的物质成分或矿物成分;3.根据铁帽及其他有关地质、自然地理等条件,判断矿床氧化程  相似文献   

15.
傅平秋 《地质科学》1966,7(2):116-135
有关银星石的矿物学工作,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但对其化学式、晶胞参数等有不同看法,对于空间群的判定亦未作详细叙述。本文通过银星石晶体结构的测定认为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系 C2v9-P(c2)1n而非 D2h16-Pcmn,共化学式为 Al3(OH)3(PO42·6H2O,每个晶胞中含有四个分子。同时文中也对银星石的物理性质作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黄钾铁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一种常见表生含钾硫酸盐矿物,对其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限定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的时间,还可以为区域地貌形成演化和古气候演变等重大地质事件提供关键的年代学信息。本文对中国新疆吐哈盆地硫磺山铜多金属矿床氧化带中三个表生黄钾铁矾样品进行了~(40)Ar/~(39)Ar定年,第一次获得了始新世的风化矿物的年龄。结合已发表的年龄数据显示:在吐哈盆地,海拔较高的矿床氧化带剖面(如硫磺山矿床)记录了基岩的持续和较完整的区域风化事件,这些老的风化年龄的存在证明了剥蚀并不是均匀的,即其地貌演化遵循的是斜坡后退模型。对于吐哈盆地的古气候,这些表生硫酸盐的年龄表明:始新世以来吐哈盆地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化学风化和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期:27.7~23.3 Ma、16.4~14.7 Ma、11~7.8 Ma,之后气候开始向极端干旱气候转变,4.1~3.3 Ma之后吐哈盆地可能已经流行大规模的极端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7.
张铭杰  王先彬 《沉积学报》1998,16(4):153-157
测定了青海锡铁山硫化矿床氧化带矿物的室温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具较小的同质异能移、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氧化带垂向不同位置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特征划分出铁锰帽亚带、高铁矾类亚带(进一步划分出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三个次亚带)、低铁矾类亚带及原生硫化物带等垂向分带,每一亚带代表特定的物化条件,反映了干旱地区硫化矿床风化过程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邓燕华 《地质科学》1983,(3):251-258
紫硫镍矿(Ni,Fe)3S4往往是镍黄铁矿表生蚀变作用的产物,分布在氧化带以下到潜水面附近。由于它易于氧化、淋失,故不易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但在气候干燥地区,如我国甘肃金川地区,氧化速度减慢,特别是化学风化作用微弱,表面氧化膜隔离硫化镍与空气的连系,从而得以保持成为矿床。  相似文献   

19.
1963年6月我们在某盐湖湖滨工作时,发现一种透明无色-浅褐色具完好尖菱面体状晶形的矿物。加冷的稀盐酸溶解时,矿物剧烈发泡,并结晶出大量六方片状的硼酸晶体。经过矿物学、化学和X-射线的研究,确定该矿物和文献上所有已知的硼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不同,是一种新矿物。其化学分子式为MgCa2[CO3|B2O5]·10H2O。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特点,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本文通过手标本、光学显微镜、XRD、FE-SEM以及EPMA等对金矿体中矿物和蚀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体中地开石在多个蚀变过程都有产出,3种不同结构地开石的主要成分(Al2O3和SiO2)差异可能与矿物产出环境、结晶程度、粒径大小和晚期热液影响等有关。通过EPMA分析发现该金矿体内的绿泥石以铁斜绿泥石为主,平均结晶温度为166℃,并由镁铁质矿物在还原环境蚀变而成。绢云母和明矾石中w(K2O)含量略低于理论值,这可能与晚期大气降水淋滤有关。载金矿物褐铁矿由以针铁矿、赤铁矿、石英和磁铁矿组成,以胶状结构为主,褐铁矿主要成分w(Fe2O3)变化则可能是内部的含水矿物发生脱水导致。早期热液阶段形成大量低品位含Au的金属硫化物,而晚期则通过氧化淋滤对金进行二次富集,最终在表生氧化带中形成大储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