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本文给出2000 - 2049 年行星天象的第二部分,包括外行星纬度最南、最北的时刻及纬度,外行星过升、降交点的时刻;金星、火星赤纬最南、最北的时刻及赤纬和其它外行星经过赤道时刻及赤纬最南、最北的时刻及赤纬;行星之间相合,行星与恒星相合的时刻、赤纬差及它们与太阳的距角( 冥王星除外) 。  相似文献   

2.
从201O年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管辖下的社会福利署联同多家商业机构及非营利团体,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盲人观星伤健营”活动。这是一个以观星为主题的两日一夜野外露营活动,除了在晚上进行观星外,白天也有不少游戏及体验节目。参加者包括视障人士、听障人士、肢体伤残人士、智障人士、新移民、少数族裔等,还有来自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的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世界各国日像仪的天线阵性能汇集,包括日、俄、法、中、美等专用日像仪及美国、印度、巴西等兼作日像仪的天线阵,列出了几个典型天线阵列排列及接收系统。附录中列出了等口径及不等口径天线阵列的灵敏度及动态范围计算公式,同时列出了视场、角分辨率等公式。便于读者自行分析,计算,比较各天线阵列性能。  相似文献   

4.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图中外侧的两条纵向条带表示天文晨昏蒙影,中间交替的横向条带表示夜间有无月光。图中曲线的位置表示五颗行星升起、落下及上中天(火星、木星、土星)的地方平时。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低频天波信号的将近一个太阳周的实测,分析和研究一跳天波传播时延及场强随太阳活动周、随季节及随周日而变化的规律。在正确分析大气折射效应的基础上,由一跳天波的传播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值推算得到了相应的等效反射高度、电离层反射系数和电子密度梯度参数β(假定为指数模式),并分析研究了它们与太阳活动周、与季节及与周日变化的关系。分析研究还表明:反射系数及场强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太阳周变化与CCIR有关报告所得的活动有所不同。例如,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有效频率14.6千赫而言,根据265—6号报告,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及极大年,晚间、夏季白天及冬季白天的电离层反射系数分别为-0.38、-0.07及-0.21(极小年)及-0.5、-0.11及-0.28(极大年),而根据本工作推算得到的相应的反射系数值则分别为-0.18、-0.11及-0.15(极小年)及-0.16、-0.09及-0.11(极大年)。分析表明:这种差别反映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等效反射区域,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上空电离层D区在电子密度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区域(如欧洲中纬地区上空)的特征,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上空的电离层D区部分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特别是晚间及冬季白天)都可能较欧洲中纬地区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小一些。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流量的统计功能是评判数据产地应用服务的一项指标;统计不同类型观测数据的使用、共享情况,可为分析数据的使用需求提供参考。因此,设计观测数据流量统计系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数据服务,以LAMP为开发环境,设计了数据流量实时统计及定时入库、数据流量查询功能、流量可视化功能(包括直方图显示和饼状图显示)等功能模块,以流量统计层、数据层、业务层及用户层4个层次为结构框架,实现了统计及查询任意时段内多种仪器观测的多种数据传输至各用户单位的流量功能,系统具有统计精确、多个关键字进行完整查询、显示直观、扩展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应用需求,对其它数据产地的多类型数据的流量统计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对BL Lac天体观测性质及相关理论,多波段相关性,光变、偏振度、射电结构与超光速运动,发射线,宁静问题及γ辐射等作一定的综述和探讨。报导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某些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话语音报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原理 ,并阐述了系统硬件及通讯接口设计。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报时准确 ,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射电天文台址内仪器设备众多,电磁环境复杂,电磁兼容设计、屏蔽设计及辐射评估均依赖基于测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程序化是提高测试及数据分析效率的唯一手段。浅析了电磁辐射评估系统的硬件组成、评估流程、软件开发目标及关键技术点;基于软件需求分析及评估过程中的数据传递、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给出了评估软件的设计流程图、数据流图及二维差值算法流程图;分析了电磁辐射评估过程中主要数据特征,开发了基于数据源、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及管理模块。其次,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通过大量的程序调试与界面优化,完成了电磁辐射评估软件开发,能够对仪器设备辐射特性进行快速测试、分析与评估,为射电天文台址电磁兼容性改造和射电望远镜系统兼容性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房崑 《天文爱好者》2010,(10):76-77
2010年7月26日至31日,青岛观象台、青岛晚报及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联合组织了30余人的队伍前往上海进行了一次“翱翔星空放眼世博”的天文科技修学游活动。行程内游览了世博会、佘山天文台、佘山天文博物馆及上海科技馆等景点,充足的精神装备令这次行程收益颇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仿真、计算及优化对比等方式,分析了束光学组件中关键参数变化对氢原子束流产生的影响,主要涉及氢原子钟电离泡温度、准直器束流散射角、选态器长度、选态器内孔尺寸、磁钢充磁强度、氢原子自由出射距离及泡口尺寸等七个参数。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束光学组件设计中,应降低电离泡的温度波动,有效控制散射角及截获角,精密检测选态器尺寸及充磁强度,优化选择氢原子自由出射距离与泡口尺寸等。研究结果对氢原子钟束光学组件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4.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5.
扩频码又叫测距码或伪随机噪声码。人们已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它的应用已随着对其研究发展而迅速扩展,除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及密码学外,还应用于自动控制、计算机、声学与光学的测量、数字式跟踪、测频及数字网络等方面。本文所研究的是最长周期的伪随机序列(m序列)。及其短截式m序列。详细分析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柱面活塞驱动过程模拟环状日冕瞬变现象。用特征线法数值研究在太阳引力作用下活塞的运动过程,得出了符合活塞运动条件及联结条件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流速分布及激波特征。活塞驱动理论所得结果在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及演化方面均与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8.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9.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20.
曹军 《天文爱好者》2011,(10):10-12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