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湿地生态建设包括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后两者统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指对退化或丧失生态功能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结果如下:(1)吉尔吉斯坦14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0900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0.9388,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土库曼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3303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1327;哈萨克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379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2320,都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3)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总承载力由1994年的28807119ha下降到2005年的28527138ha,而区域总生态足迹有所增加,即从44598092ha增加到51761368ha;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181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7540,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根据计算结果,中亚4国的多年平均生态安全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不安全程度有所差别,吉尔吉斯坦的生态安全处于相对较好状态,其次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安全相对其他中亚国家而言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生态廊道,通过增加河流与高速公路廊道形成综合生态网络(CEN),并利用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成本比对CEN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潜在生态廊道构成的基础生态网络(BEN),αβγ指数分别为0.54、2.02和0.70,说明其能使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结构复杂化并形成有效链路;将河流廊道加入BEN形成河流生态网络,其结构更加完善,但因河流本身是两岸基质连通阻力较大的因素,其αβγ指数均比基础生态网络有所降低,分别只有0.33、1.64和0.55;由自然保护区、潜在生态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生态节点组成的综合生态网络,αβγ指数分别达到0.68、2.34和0.79,说明道路生态廊道的加入,可以弥补河流生态网络的弱点,使网络形成良好回路,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建设、修复生态廊道47条、生态节点52个,以改善自然保护区孤岛化,促进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广东省的生态修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核心框架。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将生态风险管理具体应用到湿地的生态风险管理中。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过程的规划、管理目标、生态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面对湿地生态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进一步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湿地风险综合分析,使湿地生态风险管理更有效。对于湿地生态风险管理,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方法,提出了4种湿地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敏感区具有地理位置特殊、稳定性较低和资源利用多功能等特征,存在自然生境减少、农业、林业生产面积缩减、人为干扰加剧和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生态经济问题。通过对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预警系统、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法规、建立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措施和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等相应的生态经济调控对策,为城市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足迹受人口、消费、科技等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影响,且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吴隆杰提出的具有较好分析、比较功能的生态足迹指数(EFI),并利用WWF《地球生命力报告》系列数据,对1961-2003 年全球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对154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空间序列静态分析.结果发现:42 a来全球EFI在波动中急剧下降,1987年转入不可持续状态,2003年达到-25.28%;2003年生态足迹总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生态可持续性强弱排序为巴西》俄罗斯》墨西哥》法国》中国、印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人均生态足迹排名前10位的国家排序为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丹麦》爱沙尼亚》美国》阿联酋》科威特,全球7地区排序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欧联盟》非洲》北美》亚太区》欧洲联盟》中东和中亚;若将EFI大于0、HDI大于0.8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2005年世界人文发展报告》公布HDI较高的国家中有3个处于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2001年最高,为285×10^6hm^2,2009年最低,为175×10^6hm^2,而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明显;(2)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0.5306hm^2/人~0.5669hm^2/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3)各用水指标中生产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所占份额最大,均大于21.0×10^6hm^2,生态环境用水所占份额最小,均小于1.0×10^6hm^2。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长顺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结构功能,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区域环境综合的治理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芳倩 《西部资源》2012,(5):98-101
生态足迹模型是用于计算人类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本文运用此方法对广西南宁市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南宁市当前社会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峻的矛盾,进而提出了减轻生态赤字、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试为该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12.
3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3.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目标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其运行目标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目标的复合,这一运行目标集合体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合理配置土地资源;(2)持续增殖土地价值;(3)创建且发展有序的人地关系格局;(4)构筑并保持土地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域生态补偿中的补偿主客体界定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设想,即建立基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实现政府生态职能的生态职能区划.生态职能区包括生态核心区、生态辐射区、生态边缘区3种区域类型.将生态职能区划作为生态补偿的区划基础,有利于识别区域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方,促进区域生态补偿内部化,有利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协调及区域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在区域生态补偿过程中,生态职能区内各类型区域政府应根据生态职能定位承担不同的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生态职能区框架的三方协调机制,为区域生态补偿交易提供平台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     
冷疏影 《地理译报》1995,14(3):44-53
  相似文献   

15.
1.1 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问世为土地生态经济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起源于欧洲,于1927年德国地植物学家卡尔·特罗尔(Garl Ttoll)在“航空像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并用以阐述基于景观学的区域差异性对比研究与生态学中的结构功能研究的科学综合。景观生态学形成的初期并未被世人所注意。直  相似文献   

16.
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及其博士生Mathis 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度量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估方法。他们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及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供给决定着人地关系的根本性平衡,如果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大于自然资源的供给,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服务付费(PES)的理论源于新古典福利经济学,隐含了对生态服务定价、市场将自动演变出生态服务买家和卖家的假设。由于缺少生态服务的现实市场,这种假设很难奏效,需要重新审视大多数生态服务付费项目有关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需要创新生态补偿的新方式。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动诠释。特别是对于重要的生态脆弱区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更应关注域内原住民的发展。通过回顾PES的理论演变和总结国内外典型PES案例实践,分析了PES在理论假设与实践方面存在的脱节问题,并发现通过PES项目实施中创建的社会网络和就业为当地参与者增加了新的创收机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当地住民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良性生态工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比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艾比湖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222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3.19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29hm^2。表明艾比湖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需求结构看,耕地、建筑用地、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出现人均生态赤字,表明艾比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消耗当地土地和能源资源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域、草地虽出现人均生态盈余,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生态供给丰富,主要与地方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地理研究》2019,38(10):2430-2446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以期为沿海多山省份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空间陆域占比为78.76%,涵盖了88.07%的森林、71.23%的草地、64.44%的水域和47.72%的裸地;生态保护红线陆域占比为20.90%,以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红线为主。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藏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整体上处在生态承载力之内,从生态角度来看是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较大的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