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绍雄 《福建地质》2003,22(2):89-100
在对福建地区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进行综合研究认为:1.福建境内壳幔的成分有在时间上随不同构造期而演变的趋势。2.地幔作用的活动区有在空间上随不同构造期而迁移的趋势。3.岩石圈内的拉张和挤压作用在时间上交替发生,在空间上则于相邻地块间呈反向对应互补性。4.岩石圈处于拉张为主时,地幔作用活跃,形成以亲铁相亲硫的铁、铜、金、铅、锌、银等金属矿床为主;岩石圈处在挤压状态时,以地壳作用为主,形成亲氧的钨、锡、稀有、稀土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锡霍特-阿林构造带由兴凯地块、老爷岭-格罗杰科岛弧和东锡霍特-阿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其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3期:里菲纪末期至志留纪末,在兴凯区形成了喷流-沉积为主的铁(锰)矿、铅锌矿及岩浆热液型锡矿;二叠纪中期,在老爷岭-格罗杰科岛弧地区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变质热液型金矿;侏罗纪至古近纪末,在东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中形成了夕卡岩型钨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夕卡岩型及脉状硼矿和铅锌矿、脉状金矿等矿床.  相似文献   

3.
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东南段,发育大量古特提斯旋回岩浆岩和铜-金-铁-锡等多金属矿床,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梳理了长山成矿带的成岩成矿时代、矿床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了长山成矿带古特提斯时期的岩浆岩时空格架,构建了晚石炭—中二叠世(317~264 Ma)哀牢山-马江洋的俯冲、中二叠—晚三叠世(263~235 Ma)华南地体与印支地体的碰撞以及晚三叠世(234~202 Ma)碰撞后伸展等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长山成矿带各阶段的成矿模式,包括俯冲期斑岩-矽卡岩型Fe-Cu-Au和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Ag成矿(305~279 Ma)、碰撞期斑岩-矽卡岩型Sn和矽卡岩型Fe-Au成矿(249~236 Ma)、伸展期热液脉型Au矿化(212~204 Ma)。受限于晚三叠世晚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研究资料的缺乏,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赣东北塔前—赋春成矿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前—赋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海西—印支期,伴随萍乐坳陷的裂陷、扩张、海侵,来自古风化壳和海底火山喷发的矿质沉积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形成黄龙组底部及小江边组—狮子形组两个矿源层。燕山期,断裂、岩浆活动强烈,来自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矿质叠加于晚古生代矿源层之上,形成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喜马拉雅早期,前震旦纪变质岩滑覆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及其中的矿床之上,最终形成一系列隐伏—半隐伏金属、非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塔前—赋春成矿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的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壳幔结构十分复杂的地带,它的形成、演化也有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依据近年来在该地带及邻区取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所显示的多种信息来推断其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某些特征,并尝试利用反映不同深度范围物质密度分布不均信息的卫星重力资料,探讨其地球动力学等背景。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物质运动历来受到地质学家关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往研究重点主要局限在地壳或岩石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内流体,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不仅存在着明显的圈层结构,而且存在着强烈的垂向物质运动,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是深源矿质向上迁移,并在地壳聚集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凤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5,14(3):205-215
文中首次从闪长质岩包体的角度讨论了上地幔,中,下地壳成分及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指出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成矿作用及其区域成矿规律明显受到壳幔成矿体系的制  相似文献   

10.
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成矿数量有从少到多,聚矿能力有由弱到强的演化趋势.中生代为全球规模的成矿大爆发阶段,究其原因可能与地球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地球物质尚未充分分异,成矿强度不大.当然,有部分在地球演化早期形成的矿床,在后来的多次构造改造过程中被改造迁移,甚至消失.中生代地球进入了一个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时期,聚集于D"层及外核的成矿物质可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成矿,幔枝构造则成为中生代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1.
构造-热年代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活动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位素年代学是厘定构造活动期次和成矿时代的重要手段.文章对近些年来同位素定年方法在这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大水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西秦岭大水金矿是西秦岭造山带南缘三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中新近发现的一类独特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侵入岩属花岗岩大类 ,δ <4,ASI >1,属中性—中偏基性过铝质钙碱系列岩石 ,具深源浅成的特征。岩石化学成分δ τ图解以及稀土元素的w(Rb) w (Yb +Nb)和w(Rb) w(Yb +Ta)图解显示其属造山带同碰撞构造环境。金矿石的碳、氢、氧、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 ,配分模式与岩浆岩接近。全岩K Ar同位素年龄表明格尔括合岩体为 190 0~ 190 5Ma ,矿化脉岩为 182 6~ 184 7Ma ,说明成岩与成矿具同源性但主成矿期滞后于脉岩的形成。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主要体现为 :( 1)沟通深部矿源场和成矿场 ;( 2 )岩浆高热能和岩浆水参与成矿流体的循环 ;( 3)花岗岩的就位机制为“气球膨胀”式 ,并通过就位扩容压缩围岩产生的张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3.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Ⅰ、Ⅱ阶段及Ⅰ、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50°的缓倾段.这些部位也是多次矿化叠加、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的部位,这些地段也是工业矿体产出的地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永平铜钼矿床的矿质来源主要来自于混合岩化作用以前形成的原始含矿地层;其成矿是由于变生热液在动力和热力作用下,萃取了己被混合岩同化的矿源层中的矿质,形成含矿的变生热液,在迁移过程中,选择在矿源层残留块体或其毗邻地段,形成愿地、半原地的由含矿变生热液迭加而富集的铜、钼矿体.  相似文献   

15.
江西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测辉 《现代地质》1996,10(3):365-371,T001
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识别出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存在韧性剪切带,并对其在银山矿床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山铁矿5个矿区矿石矿物组分及组构特征、矿层及围岩蚀变与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各矿区的铁矿体均赋存于青白口系第四岩组上部呈层状产出,不同矿区的铁矿层无上下层位之分,含铁岩系受背斜构造的控制.铁矿床属海相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是滇西兰坪盆地内新发现的矿集区,属东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部分。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C、H、O同位素资料及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流体包裹体主要具有盆地沉积卤水及大气降水的特征,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这些特征与该区特定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兰坪盆地是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两条深大断裂之间发展起来的一个拉分盆地,这两条深断裂连同盆地中央的中轴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也控制了盆地内成矿流体的来源及银、铜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因此认为成矿作用是流体混合作用、有机质和膏盐地层的还原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矿床数学经济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定量查明矿体的空间形态和品位一吨位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用数学和图形的方法定量反映矿体的矿化强度和矿化富集规律,文章以个旧锡矿X号矿体为例,采用矿床数学经济模型,对矿体的矿化富集规律进行研究。指出该方法能为矿山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并能为矿石资源的充分合理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瀚海  杨勤生 《云南地质》2010,29(3):245-250,244
华南成矿省滇东南成矿带是国内大型超大型矿床较多地区,以往认为其成因与滇东南三大花岗岩体的侵入有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少科研单位及学者在3个超大型矿床的块状硫化物矿石中发现了喷流沉积的重要证据。白牛厂V1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地层,在多个穿矿钻孔中发现三叶虫化石以及在白羊矿段矿石中发现了沉积锡石等也难与阿尾隐伏花岗岩体的成矿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