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振庆  汪宇明 《热带地理》2007,27(6):558-563
分析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由城市核心的空间集聚到边缘地区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而且不断变化,影响其变化的空间要素则是多方面的。受珠江三角洲等国内以及东南亚等国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因素的影响,广西入境旅游流由长期偏集于桂林一地逐步出现了向东、向南分流的新格局;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城市核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日益增强;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形成更是加快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广泛的、多层次的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并促进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内部更加整合、外部更加开放"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2000-2010年广州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春山  罗仁泽  代丹丹 《地理研究》2015,34(6):1109-1124
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广州市2010年的居住空间结构与居住人口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出6个主因子并划分为9类居住区,得出广州市居住空间具有明显的分异性。然后与2000年的居住空间结构进行比较,归纳出广州市居住空间演变具有历史延续性、市场及政策因素影响突出、空间拓展与城市发展同步、整体居住空间呈现“圈层+扇形”融合发展等特征。根据不同的空间层次特征,概括出四种演变模式:中心区稳定发展模式、近郊区商品房拓展模式、远郊区糅合发展模式和特定区保障房镶嵌模式。探讨了广州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包括历史发展惯性、房地产发展带动、住房保障影响、城市规划引导等四个方面。最后结合国内其他大城市相关研究推导出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的居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形理论对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广西城镇空间分布具有统计分形特征。关联维数和牛鸦维数测算结果显示:广西城镇高度集中于河流和交通线两侧,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发育较为成熟。聚集维数测算结果表明:广西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密度差异大,"双核心"结构明显。认为这些特征的出现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交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缅甸红树林长时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红树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红树林数据集与潮间带数据生成红树林潜在分布区,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结合多种红树林指数,构建了基于多指数的概率阈值分类方法,提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的缅甸红树林空间分布,分析了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成多指数概率阈值方法红树林分布提取效率及精度高,可有效提取红树林信息。2)1990—2020年,缅甸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0年来有超过30%的红树林消失,其中,伊洛瓦底省红树林面积变化最为剧烈。3)1990—2020年,从空间形态演变情况来看,缅甸红树林分割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程度不断上升。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保护缅甸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地区红树林演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会琴  罗玉杰  侯林春 《热带地理》2023,43(8):1586-1598
从旅游经济联系视角提出城市群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1—2019年北部湾新兴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深,2019年联系总量是2011年的37.42倍,旅游经济联系结构由松散发展为多核心网络结构。2)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翻了6.01倍,网络结构从松散联系型转变为较紧密联系型,旅游经济核心区范围不断扩大,边缘区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仍较弱。3)城市群中心性由严重两极化及城市间发展地位悬殊,演化为较均衡发展态势;从以南宁为单一中心,演化为“3中心-7节点-5边缘”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南宁、湛江和海口是北部湾重要的旅游中心和增长极。4)北部湾城市群历经雏形期进入成长期,目前尚未成为成熟期城市群,研究提出“政府推动+交通联动+产业互动”的北部湾城市群优化发展机制,以期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西珍珠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的实施,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广西珍珠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以ArcView GIS3.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沈阳市100 年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以多时相、多来源的历史数据为基础, 将1910-2010 年期间按特殊历史时期划分为5 个研究阶段,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分析方法, 分析100 年来沈阳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相互转移和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100 年间居住用地增加了118.81 km2、工商业用地增加了148.21 k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30.97 km2, 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公用事业、绿地和其他用地总体上升比较平缓;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有明显差异, 而居住用地一直占主导地位平均占32.36%, 建国后比例有所下降, 工商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平均占为25.17%;另外, 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分为转移、转入和不变3 部分, 其中, 非建设用地向各类型用地的转入比例最大,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用地自身不变部分比例最大, 而向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转移量最大。随时间的推移居住用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比例逐渐降低, 在城市的次中心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商业用地在从内向外的比例逐渐增加, 外部比例最高。公用事业用地在空间上逐渐向外衰减, 城市中心公用事业用地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9.
提出以无人机季节航拍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NVI5.3软件中的CART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的典型岛群红树林景观类型进行解译,借助于Python语言实现CASA模型并将其引入到对岛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得出了不同海岛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可见光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可以很好地区分海岛及红树林植被等典型地物,可应用在岛群红树林生态系统NPP的估算上;2)研究区NPP的总量为127.09 t·C/a,NPP的年均碳密度值介于0~1 437.12 g·C/m2,年均碳密度为399.85 g·C/m2。红树林生态系统的NPP值较高,而海岛生态系统的NPP值较低;3)季节尺度上NPP碳密度的大小与年内太阳辐射有直接的关系,夏季的NPP碳密度最大,冬季最小;4)白骨壤的单位面积NPP最大,为1 123.09 g·C/m2,而桐花树最小,为649.65 g·C/m2。红树林生态系统NPP平均碳密度低于实测样地和深圳福田红树林计算结果,这与不同红树林群落的植被光谱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与现状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Half of the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are situ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and Chen, 1998). The province used to have various types of wild mangrove forests along its coastal area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and the fast deve…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2006,61(1):26-34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较之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态、结构以及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武汉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机制,揭示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希望能对武汉营造新的城市面貌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1,辅助FRAGSTATS3.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呈上升趋势,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为20.16hm^2、28.08hm^2、57.96hm^2;斑块数目从1988年的1个增加到2002年的18个,总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扩大,需对湿地多功能景观进行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吴必虎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34-140,13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北京市五环外421个度假地为研究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中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度假地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点-轴、核心-边缘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共同影响着北京周边度假地的空间形态,其中集聚是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式:度假地围绕自然资源优良地集聚分布,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四大度假聚集地、三个圈层;四个度假聚集地表现出雏形-发育-成熟-拓展的空间演变形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遥感的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 期多源遥感数据(包括1970 年的美国间谍卫星DISP KH-9 数据、1999 年的SPOT-2 全色数据、2007 年的ALOS 多光谱数据和2015 年国产的资源三号数据),结合红树林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先验知识,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提取红树林植被斑块,采用目视解译获取多时相红树林空间分布精确信息。结果表明:1970、1999、2007 和2015 年镇海湾红树林有林地面积分别为931.4、615.3、678.5 和783.7 hm2,红树林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70―1999 年,该区域以原生红树林被破坏为主,仅有5.7%的原生林被保存下来。1999―2015 年,红树林的人为破坏与人工修复现象并存,但总体上破坏程度有所降低;其中1999―2007、2007―2015年间红树林面积分别增加了63.2 和105.2 hm2。养殖塘侵占和人工恢复种植的综合影响,以及海岸线周边人为活动变化是驱动红树林有林地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措施,为合理地开发和更好地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进行阶段性分析,按建城 过程的生态思想分析生态自发阶段(前工业社会)、生态失落阶段(工业社会)和生态觉醒 阶段(后工业社会)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认为在人与自然经历“依赖-对抗-调节” 的过程中,城市的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也由相融、脱离到再次协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由弱单中心结构转变为同心圆模式,再发展为主副多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综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普通高等院校高考招生信息及研究生招生简章,对GIS硕士及博士点方向的学科取向特征及GIS高等教育的省际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GIS研究布局侧重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GIS设计与应用两大模块;GIS数据采集、管理、地理信息服务有所涉及;在GIS研究前端如GIS空间认知、地理信息本体,及GIS拓展延伸的软科学问题上投入力量不足。综合硕士点、博士点及GIS专业本科招生高校信息,以省域为基本统计单元,基于重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005~2008年,GIS高层次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尺度上形成北京市、江苏省两大中心;区域尺度上2005年与2008年差异明显,广东、云南步湖北、四川、甘肃及吉林之后成为新的区域性GIS教育中心,全国六大区域GIS教育中心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选取1636-1949年共314年,并结合SPSS、EXCEL软件数据分析与ArcGIS图像处理功能,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636-1949年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456次,平均每0.69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400次,平均每0.79年发生1次。2)该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地区中部与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该地区中部、西部、北部。3)根据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可知,2级偏旱略多于1级旱;5级涝多于4级偏涝;灾害以涝灾为主。4)该地区旱涝灾害由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鱼藤对红树林植物的危害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南流江入海口红树林遭受鱼藤危害。鱼藤通过攀援覆盖,蔓延成灾,导致连片红树林植物枯死,从而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鱼藤是红树林常见攀援类伴生物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局部地区鱼藤已变成了危害红树林湿地的"植物杀手",急需采取措施保护受危害的红树林湿地。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西安市为例,运用GIS、Geoda等空间分析方法来研究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与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圈层差异较大,"东北-西南"轴向扩张特征明显.户籍人口的郊区化和外来人口的局部集聚同时存在.(2)西安市人口局部空间集聚造成"空间马太效应"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及相邻的部分近郊区街道共同构成了常住人口、外来人口的高密度集聚中心,东西两侧的远郊区则出现了集中连片的低密度人口洼地,且两类地区均呈现扩大趋势.(3)园区开发、大学城建设、行政中心迁移、老工业区转型以及城市更新改造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西安市人口布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