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楠楠  樊轩呈  曲欣然 《测绘通报》2023,(S1):84-86+135
随着无人机倾斜技术在低空摄影测量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日渐成熟,倾斜摄影技术与数字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智慧应用平台作用日益凸显。数字乡村智慧平台是三维可视化平台,通过依托“天地图”及实景三维技术,贯彻落实了新型地理信息技术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推进基层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国土治理能力的定义,分析了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及目标任务,探讨了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是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提升国土治理能力面临三项关键工作,一是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国土民生改善能力;二是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统筹能力;三是建设国土云,推进国土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岑墨 《中国测绘》2023,(2):30-3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并充分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赋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系统化治理。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木又 《中国测绘》2022,(10):54-55
<正>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目前,我国已经站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乡村综合现状信息采集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乡村综合现状信息是开展城乡统筹决策和乡村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由于掌握乡村信息基层的管理部门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管理部门对信息采集的现势性要求强,因此进行全面、统一的信息采集十分困难。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可以快速、有效地搭建基于网络的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系统、应用分析系统及移动查询系统,从而实现乡村综合现状信息的快速获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现有基于关系型数据的用途管制信息管理和利用方式,已难以满足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面向用途管制的时序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流程,提出了时序图谱链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单元和各管理环节信息的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周期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满足公共服务客体需求,办理好公共服务事项,努力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是对国土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加强国土资源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要适应大部制的改革方向,遵循资源门类之间以及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事业单位改革同样要坚持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主导;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有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立法后评估则是推进中央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服务型法制政府建设增加一个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再造一个新山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累计完成5万亿元,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GDP要从2010年的9000亿元增加到18000亿元;城镇化率累计提高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新增300万。自2011年9月起,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深刻领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慎重稳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这是姜大明部长在国土资源部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强调的。他指出,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到国土资源领域,要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完备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周靓 《今日国土》2023,(7):31-3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普及金融服务,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让更多农民、乡村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实现了金融服务全面普惠,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转型。数字普惠金融正在促进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活力,打造乡村繁荣发展的新格局。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和乡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持。它无疑将成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武雪玲 《测绘科学》2011,36(1):193-194,200
为了方便社区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区管理工作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基于VC++6.0开发环境、MapX5.0组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GIS作为社区综合信息定位和整合的平台,设计了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最后以某社区的安检、计生、税收业务等综合信息作为实例数据,实现了该社区综合信息的可视化显示、空间查询及统计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为社区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在2020年初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基层社区的安全防控是居民生活保障的重中之重。基层社区人员流动信息大、复杂性强、信息认证难度高,为疫情的精准防控带来了难题。为了及时有效地获知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情况,此处融合了人口、车辆、房产和相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地理编码算法将其进行准确的时空关联,构建COVID-19疫情态势感知与服务平台。该平台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摸清数、盯准人、守住门、助复工、控全局的五维一体疫情防控,发挥了对基层疫情治理现代化强有力的支持,为迅速、高效防范疫情提供了智慧化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重点针对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从学科体系框架、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路径3个方面开展优化策略探讨,提出以统一调查为前提、空间规划为基础、用途管制为规则、审批监管为手段、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全过程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策略,构建以“理论基础宽厚-方法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卓越”为目标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多领域协同的国土空间治理队伍建设路径。未来国土空间治理相关学科发展应以学科体系建设为龙头、专业发展为核心、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人才和队伍协同发展水平,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蒋雪  胡艳 《地理空间信息》2023,(3):145-147+156
梳理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现状,包括提供服务的主体、主要的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方式,分析了目前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存在的局限和短板;并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要求以及《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条例》即将实施的现实情况,从供给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质量3个方面提出了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措施,以期为行业部门开展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效能提升有关的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实施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照部今年重点工作布局,决定召开这次全国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现场会。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今日国土》2014,(2):5-5
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社区生活圈的生活品质。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对设施建设的未来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逐渐成为规划者和决策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ArcGIS工具对POI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可视化,在总结他人社区生活圈量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温州本地特色,搭建了一套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各类社区进行综合评分和分级,并根据模型评分结果挖掘公共服务设施未来优化方向。此外,还实现了社区生活圈评分的动态计算与展示,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选址、路网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级评定等提供决策支持。既可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快速建立对整个区域生活圈建设现状的量化认知,又可助力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探寻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推进农业现代化,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国家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为农业机械化、智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重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湖北省鄂州市为研究区,从人的生存生活需求出发,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鄂州市宜居性高低;通过网络分析法构建城乡人口流动网络,发现乡村人口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的组合特征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鄂州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其中,生存保障功能差距较小,而生活服务功能和生活提升功能差距较大;(2)人口按照主城区、所属镇、附近优势城镇的优先顺序流动;城镇辐射范围有限,现有的点轴结构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亟需发展中心村、一般村、基层村形成完整的乡村结构,带动全域发展;(3)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将居民点划分为搬迁撤并类、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中心村、一般村和基层村)。该研究可重塑乡村发展核心,完善乡村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人口快速流动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