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红 《中国测绘》2021,(3):8-11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高光时刻!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平稳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成功在月面预定区域优雅落月,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21,(3):4-7
值得欣喜的是,在嫦娥五号、蛟龙号、奋斗者号这些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全面参与,为嫦娥五号、奋斗者号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确保嫦娥五号探测器从运载火箭发射一直到返回器再入返回全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测控系统来完成对探测器各飞行阶段的轨道测定、状态监视、飞行...  相似文献   

3.
正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成功软着陆。封面展示了着陆区数字高程模型(下图)、着陆器监视相机影像单像量测结果 (右上图)和嫦娥四号着陆点定位图(左上图)。基于多源影像,利用影像特征匹配定位和单像视觉测量定位技术,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精确位置为(177.588°E, 45.457°S)。更多信息及技术细节见本期177页。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刊]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相似文献   

5.
对于缺少嫦娥二号激光数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RPC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的嫦娥二号CCD影像的核线影像生成方法.它利用了嫦娥一号激光高度数据与嫦娥二号CCD影像控制点相结合的方法生成月面控制点,通过月面控制点建立正确的校正公式,获得分辨率较高的正射影像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核线影像.  相似文献   

6.
嫦娥3号巡视探测器桅杆的展开机构、偏航机构和俯仰机构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系统性的偏差,这些误差影响了巡视探测器导航定位、地形恢复和路径规划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间接平差模型,通过真实数据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用于对嫦娥3号巡视探测器桅杆的转动角度误差进行检校,并且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了确保采样封装任务的定位精度,需要对采样封装任务进行高精度的整体几何检校。本文提出了附有立体约束和机械臂运动约束条件的联合平差检校模型。经过内场试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检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模拟采样试验中能够获得5.118 mm的平均定位误差,在月面采样任务中能够获得4.745 mm的平均定位误差。有效保障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地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任务。  相似文献   

8.
多源数据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精确定位对于工程任务安全高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嫦娥二号正射影像、LROC NAC正射影像、嫦娥四号降落相机影像、嫦娥四号监视相机影像等多源数据,利用影像特征匹配定位和单像视觉测量定位技术,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精确位置为(177.588°E,45.457°S)。本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多源数据深入开展着陆区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7,(6):9-9
当前,我国的探月工程已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于10月24日发射升空,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已成为现实。从1994年提出探月构想,到2003年9月被中央批准,中国的探月计划整整酝酿了10年。  相似文献   

10.
叶茂 《测绘学报》2016,45(9):1132-1132
正本文以我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嫦娥四号"任务为背景,系统性地讨论了行星探测器精密定轨和重力场解算的原理、技术和具体算法,完善月球卫星精密定轨的各个细节,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探测器精密定轨与重力场解算软件系统LUGREAS;提出了基于月球着陆器-轨道器的四程中继跟踪测量模式,定量计算了该跟踪模式对轨道器精密定轨和着陆器精密定位的贡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1.
基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数据对月表虹湾地区元素分布进行分析。首先对该数据进行辐射畸变校正、反射率反演和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然后基于Apollo月球样品含量的实验室实测数据,建立一套基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数据的FeO及TiO2含量反演模型;最后计算获取月表虹湾地区FeO及TiO2含量的分布图,并针对分布结果对虹湾地区的成因提出假设。  相似文献   

12.
以嫦娥二号(CE-2)DOM数据为几何纠正和色调调整底图,采用SIFT自动匹配算法实现影像精纠正,并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匹配思想的线性变换色调调整方法,最终完成嫦娥三号(CE-3)着陆区高分辨率窄角相机(LROC-NAC)影像快速拼接,为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综合分析提供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LROC-NAC高分辨率影像快速拼接关键问题,实现了色调连续、纹理清晰、地物完整的拼接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5月9日0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5月13日12时52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已成功地跟踪并接收到高分五号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意味着高分5号已进入工作模式。高分五号卫星是高分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基于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嫦娥一号"地月转移轨道段差分VLBI(ΔVLBI)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实测的VLBI时延观测量和模拟的河外射电源时延观测量组成了ΔVLBI时延观测量,在参数最优先验精度下解算了不同弧段长度的"嫦娥一号"轨道及地球定向参数(EOP)等未知参数,并根据各参数的解算精度及外符合程度确定了最优观测弧段长度,并分析了该条件下的参数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嫦娥三号着陆器下降序列影像特点进行研究,联系国内外影像匹配算法的发展历史与优化趋势,针对所获取的嫦娥三号下降序列影像缩放旋转平移变换多样的特点,比较各种图像匹配的方法,选择一种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Scale Invariant Feature form),简称SIFT算法。根据SIFT算法的主要过程,用MATLAB软件对算法代码进行实现,经过调试后对嫦娥三号下降序列影像进行匹配,设计实验从匹配的正确率、匹配的时间和匹配的精度3个层面对匹配方法的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算法适用于嫦娥三号下降序列影像的匹配。该算法适用于下降序列影响的匹配中,得到的数据为航天探测的后续操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第2号通知)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于2015年5月13日至15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欢迎各界人士参加此次会议。现将有关参会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15年5月13日-15日地点: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市曲江新区汇新路15号)二、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学术交流活动日程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19,(1):17-17
2018年12月8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汉下水。作为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专用母船,建成后可以充分发挥”蛟龙号”的技术性能,显著提升中国精细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深海一号”船长9012米,型宽16.8米.设计排水量4500吨,续航力超过12000海里,可在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作业。该船为综合科考船.不仅可为“蛟龙号”深潜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水面支持。还具备数据、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深海一号”还可以搭载“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具备“三龙”系列潜水器同时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的决定: 免去田凤山的国土资源部部长职务; 任命孙文盛为国土资源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3年10月28日  相似文献   

19.
ERP精度对“嫦娥一号”差分VLBI定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导了差分VLBI(ΔDOR)用于月球探测器定位的数学模型,利用嫦娥一号实测数据对探测器的位置和地球自转参数(ERP)同时进行了解算,并分析了ERP先验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降落影像序列特征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SIFT匹配方法用于嫦娥三号降落影像匹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降落影像序列特征匹配方法。重构了着陆器垂直降落阶段拍摄过程的几何模型,并得到了不同降落影像中的同名匹配点之间的几何约束关系,然后通过SIFT方法进行影像中极值点的提取和特征描述,最终将几何模型约束用于极值点的匹配点搜索过程中,优化了匹配过程。采用嫦娥三号着陆器真实降落影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匹配结果,且平均可以减少约为18%的匹配耗时,研究结果对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