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西山的硬绿泥石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蔭 《地质学报》1951,(Z1):23-30
把北京西山硬綠泥石產地,画在一張圖上,可以看出是成北北東南南西的带狀。這種帶狀分佈表示着硬綠泥石和火成侵入體的關係並不密切,相反的和西山地質構造倒有密切關係。就成分來講,西山硬綠泥石含矽氧較高;鐵氧和铝氧成1:1。因為硬綠泥石和大成侵入體沒有什么關係,所以推定硬绿泥石是區域變質產物,和李四光教授的新華夏式構造相近,可能是新華夏構造所產生的变質相。  相似文献   

2.
桐柏山北部的黑硬绿泥石变质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桐柏北部的黑硬绿泥石变质带位于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北部,紧邻桐商断裂带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含黑硬绿泥石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由黑硬绿泥石+阳起石+绿帘石+白云母+钠长石土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组成。其变质原岩为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变质温压条件约为1±0.3GPa,703.15±323.15K,是印支期(230Ma)区域构造糜棱岩化过程中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块应变退化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的深部韧性滑脱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朝板块北缘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变形相和“a”型褶皱、箭鞘褶皱、拉伸线理、布丁等微形构造的研究,通过对该区石英、白云母、方解石、透闪石等矿物塑性变形及旋转应变的研究,通过对岩石组构、变形、变质作用及有限应变的分析,认为在北京西山存在一条以震旦系下马岭组为主滑脱面的地壳深层韧性滑脱剪切带,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运动方向自东往西。北京西山这一高应变构造带的发现为研究北京西山以至整个地台区地壳深部构造形式及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部强变形带的成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缘不对称发育一条弧形塑性强变形带,前人根据岩体东南部组构缓倾和岩体内部强应变分布特征提出岩浆斜向底辟侵位模式(王人镜等,1990;张吉顺和李志中,199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山岩体的组构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了西北缘固态塑性强变形带地质特征,着重探讨了岩体侵位时围岩热结构状态。文章认为岩浆同侵位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形成需要早期岩浆进入准固态-固态和后期岩浆膨胀动力这两个必要条件。房山岩体西北部的强变形带是由于岩体侵位时西部围岩的温度较低,岩浆较早进入准固态-固态,后期岩浆侵位时膨胀动力双重因素造成的,提出了围岩热结构状态是房山岩体不对称的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控制因素,而不是岩浆斜向底辟侵位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较合理地解释了房山岩体强变形带不对称发育特征,而且对研究同类花岗质岩体的定位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地质志,叶先生在1919年编成,1920年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为地质专报甲种第一号。叶先生於1916年参加地质调查所西山地质测量队工作,当时由十三人分段测勘,面积计1,880,000平方基米,後来叶先生加以复勘,又参照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的香肠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杏垣 《地质论评》1965,23(1):13-26
一、引言所谓香肠构造(boudinage)早在19世纪后半期就曾被 A.C.栾木赛及A.哈克尔观察和描绘过,但第一个综合论述还是由 M.劳埃斯特在比利时的巴斯通奈(Ba-stongne)地区工作之后提出来的。此后在这个典型地区又经过F.考尔因及C.E.维  相似文献   

7.
黄杜斌  管新邦 《矿物学报》2012,32(2):200-204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 and EDS)等,从矿物学角度对潭柘寺东山红庙岭组中硬绿泥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硬绿泥石属单斜晶系,发育接触双晶,呈玫瑰花状或束状集合体。硬绿泥石中有部分Fe2+被氧化为Fe3+,并替换了Al3+,其化学式可写为(Fe2+,Mg)(Al,Fe3+)2SiO5(OH)2。该区硬绿泥石与钠云母共存,形成温度为350~500℃,呈定向排列,为受构造应力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矿物,其形成还可能与受构造控制的深部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北京西山的深大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西山位于中朝陵台上。但是在古生代后期,西山中部发生了深大断裂而活跃化起来。使得在断裂带间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等都接近了地槽区的型式。 西山最主要的深大断裂是沿百花山——妙峰山一带,以北东70°向横穿西山,长80公里,并向雨端延长,南部下陷,裂隙带大部被后来的堆积物和火山熔岩所掩埋。另一个是次要的,出露于房山城——坨里西——大灰廠——八宝山,向北东70°入于北京平原,裂隙带出露约四十里,北部下陷。这雨个断裂带使得西山中部逐渐下陷接受沉积,尤其是靠近断裂带,下陷幅度最大,沉积物最厚。 断裂深度达到矽镁层,在三叠纪末有大量玄武岩熔岩沿横穿西山的大裂隙上升溢出形成达二百余公尺厚的溶岩被。侏罗纪时有千公尺厚的安山岩流沿裂隙溢出,至白垩纪时又有厚达千公尺的酸性熔岩穹,并有多处酸性侵入岩。 西山的深大断裂,是从古生代后期开始,全部中生代都强裂活动着,在断裂带间的下陷地区,沉积着厚达四千七百公尺以碎屑物为主几乎全部含有火山物质的相变及厚度变化很大的中生代沉积物。加上上部古生代地层,總厚度超过了五千公尺。并且发生了强裂褶皱,断裂,变质及岩浆活动。 在断裂带所形成的下陷地区以外,没有上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物,而这些下古生代主要是震旦纪地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工作者郭旭东、张乃娴、严富华等经过10余年系统的调查研究证实,北京西山是第三纪初期以来新构造活动中上升形成的.其中近200多万年来的第四纪阶段山脉上升总量达300~450米,目前山脉仍在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12.
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西山若干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喜山期”和“西山期”两个阶段及其相应的15个新构造幕(H1—H5和W1—W10)。新生代以来,西山区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的垂向差异性上升运动为主,兼有掀斜运动、断裂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以总体隆升背景上的脉动升降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南部构造序列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笔者利用解析构造学方法,初步确定了本区的构造序列。它反映了从下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的系统变化,从早期的层内固态流变经压扁作用和弯曲作用到后期的剪切破裂变形过程中岩石韧性递减的系统演变。由于岩浆侵入而使其间增加了一个韧性再增强的变形期。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寒武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层序界面特征把该区寒武系划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3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4-SQ16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寒武系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寒武纪研究区内地形地势平缓,构造沉降比较稳定,因而深切谷等标志不发育,所有层序都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沉积.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北京西北蛇里-大灰厂一套白垩纪地层进行1:5万区调时,发现原辛庄组与芦尚坟组下部的紫色岩层是出露于不同构造部位的同一层位;原辛庄组建组剖面顶底不全。因此,本文废弃辛庄组,解体芦尚坟组,将这套地层由底至顶划分为东狼沟组、大灰厂组、坨里组、夏庄组。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高崖口西边韩家台村西新发现一处第四系洞穴。洞穴堆积物可分6层,发现有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挖掘,化石种属主要为更新世晚期鹿属(Cervus sp.)。  相似文献   

17.
北京西山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宗正 《地质科学》1990,(4):403-407
1980年,作者于北京西山青白口系的命名地点——青白口村西,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这些化石呈椭圆形、卵形、肾形及鞋底形等多种形态,有的带有拟茎构造。它们与广泛出现在我国东部前寒武系相当地层中的宏观藻类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北京西山坨里一大灰厂一套白垩纪地层进行1:5万区调时,发现原辛庄组与芦尚坟组下部的紫色岩层是出露于不同构造部位的同一层位;原辛庄组建组剖面顶底不全。因此,本文废弃辛庄组,解体芦尚坟组,将这套地层由底至顶划分为东狼沟组、大灰厂组、坨里组、夏庄组。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阐述了遥感影象线性构造在研究区域构造和深层构造中的地质意义,探讨线性构造与区域构造轮廓间的关系。地壳的构造变形常以丰富的构造地貌景观和线性构造信息显示在遥感图象上。这种深部构造信息也有可能通过地壳的动力变形和深部地球化学反应传递到地表。文中详述了这些线性构造和深层构造及岩浆涌动构造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