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侏罗统日当组地层是扎西康Pb-Zn-Ag-Sb多金属矿集区内重要的赋矿层和矿源层之一。为查明日当组中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机理,开展了该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日当组沉积时的底层海水是氧化-次氧化的;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在剖面上的粒径分布表明:日当组沉积过程中,其底层海水曾发生过短暂的充氧过程。该结果日当组沉积时的底层海水是含氧的,地层中所赋存的成矿元素,并非是在缺氧硫化的底层水体条件下,由矿物自生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桂西荣华锰矿床成因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等问题,对其主(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岩石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氧化矿石和地层沉积物质主要为陆源,Mn主要来自陆地。研究认为,矿区在中三叠世早期右江海盆自东向西萎缩过程中,沉积环境浅水环境转入深水环境,由氧化环境转换为还原环境,在氧化还原界面及其附近经过水成作用形成碳酸锰初步富集,表层风化临滤作用导致Mn元素再次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新疆伽师铜矿床产于新生界古近系苏维依组中,通过对新疆伽师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的苏维依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伽师铜矿区富集Pb、Cu、Ag、As元素,具有较好的铜成矿背景;赋矿的古近系苏维依组的物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Cu元素主要来自于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风化产物;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古气候环境和构造的控制,属古近系潟湖相沉积作用和构造富集作用有关的砂岩型沉积-构造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地层及各类岩石中成矿元素的分散富集规律。以内蒙古奇安绰罗地区地层的岩石、岩屑样品化学元素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对测区各地层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各地层中Au、Ag、Pb、Mo、W、Cu、Zn、As、Sb、Bi、Hg、Sn 12个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成矿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变化性、后期作用叠加强度几个方面考察地层中成矿元素的成矿潜力,揭示研究区主要矿产的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矿区现场调查、成矿构造分析,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区域性东西向挤压构造带是本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与横向断裂、斜向断裂交汇部位是有利赋矿部位。矿区铅锌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明显,上石炭统昂杰组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铅锌矿体与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常位于花岗斑岩体和碳酸盐岩接触面附近。矿区不同岩石Pb、Zn、Mn、As、Sb、Mo、Cu、Bi、Sn含量高,变异系数大,可作为找矿指示元素。元素分布型式显示成矿元素Pb、Zn、Ag、Mn具特征的双峰式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由矿石结构特征和元素组合分析表明,本区铅锌成矿具多阶段性,多期矿化叠加造成矿化富集。原生晕剖面和元素分带研究表明,斯弄多铅锌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r-W-Co-V-Ni)→(Ti-Ba)→(Pb-Ag-Au-As-Sb-Cu-Bi)→(Sr-Zn-Mn-Mo-Sn)。作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位于中下部,与主成矿元素重叠,结合矿区控矿构造分析,推测矿区下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6.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伊宁吐拉苏地区硅化岩型放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硅化岩型金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酸性火山灰凝灰岩段;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凝灰质砾岩和硅化凝灰岩;具有低品位、大矿量、埋藏浅、层控性明显的特点;成矿期分为原生沉积富集、水热交代蚀变、表生氧化淋滤三期;包裹体少而小,以液相成分为主,气液比5%~10%;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少量岩浆水,盐度N/w(MaCl)0.39%,pH值5.5,Eh值-0.8~-1.2V;成矿温度88℃~98℃,成矿压力59×105Pa,成矿深度230m左右,属浅成低温水热系统金矿。  相似文献   

8.
铜厂埂磷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地层中,是川滇磷矿带中典型的沉积型磷矿床,针对该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揭示其沉积环境的演变。研究表明,铜厂埂磷矿床中测试样品的ΣREE介于26.13~172.42×10~(-6)之间,P_2O_5与ΣREE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指示磷在沉积成矿过程中伴随着REE的富集。各类样品中(La/Sm)_N比值介于0.50~2.64之间,(La/Yb)_N比值为0.33~3.13,指示REE的富集以胶磷矿的吸附作用占主导。绝大多数岩/矿石具有"海水型"的REE配分模式,指示沉积成矿过程中的REE来自海水,且成岩阶段REE从海水向孔隙水转移过程中无明显的分馏;少量样品出现"帽型"REE模式,很可能是高水动力条件下胶磷矿发生破碎并短期暴露于海底,优先吸附MREE所致。所有样品明显的负Ce异常(Ce/Ce~*=0.31~0.88),指示沉积成矿过程中氧化-次氧化的底层水与孔隙水条件;部分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正Eu异常指示成矿过程中存在着海底热液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 Cd, 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西白果园银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白果园银钒矿是典型的黑色岩系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化主要见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第4段下部黑色页岩中,银钒矿化具有较强正相关性;岩(矿)石的常量元素及氧化物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岩系沉积环境处于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陆源;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和Ce的负异常,分配模式及相关元素特征显示成岩成矿过程中以正常海水沉积作用为主,有轻微的海相热水沉积参与;微量元素特征同样指示成岩成矿的主要物质来自于陆源,但也有热水沉积的显示。综合研究认为白果园银钒矿为较典型的低温热水沉积成岩成矿的黑色页岩型矿床;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是沉积成岩作用,最有利的成矿部位是沉积古地理环境大陆边缘附近的浅海陆棚泻湖环境,成矿是在较为缺氧还原的条件下发生的,海相热水的参与以及生物(有机质)作用对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寨上金矿的金矿石稀土元素特征与容矿岩石相似,与侵入岩(二长花岗岩)的差别较明显,说明寨上金矿床成矿与地层建造具有成因联系.矿化带中明显富集Au,Hg,As,Sb,Pb,Zn黄铁矿中Co/Ni平均值为0.27~1.5,矿体的Co/Ni平均值为0.33~0.40,说明成矿温度不高.从赋矿岩石到金矿体Co,Ni值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从沉积成岩到成矿,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有进一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对东秦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赋矿地层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性特征、沉积环境、钼(钨)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分布及钼与微量成矿元素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栾川群白术沟、三川、南泥湖、煤窑沟及官道口群龙家园等各组地层是该成矿带中主要控矿层位;滨海相及滞流较深相条件下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类平均含钼(钨)较高,赋矿地层富含钼(钨)可能与继承蚀源区太华群和熊耳群钼、钨高含量有关;钼与钨、锰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铅或锌成负相关;东秦岭赋矿地层的直接标志是钼、钨平均含量均几倍到几十倍地高于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该赋矿地层就是矿源层。并分析了主赋矿地层与非主赋矿地层中钼、钨的丰度,证实了矿化与含矿地层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该成矿带中大型铝(钨)层控矿床之赋矿地层既是它们的矿源层,又是它们的围岩,这些含矿地层是形成东秦岭成矿带中大型、特大型钼、钨矿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伊海生  张叔华 《矿物岩石》1993,13(3):100-108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拉尔玛金矿床赋矿岩石和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点,指出元素的沉积初始富集是成矿的基础,而后期叠加改造强度则是元素工业富集的关键。进一步通过元素组合的相关分析,详细地剖析金、铀矿化及其伴生元素系列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下刚果盆地古近系Madingo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含磷泥岩,其上覆地层为Paloukou组粉砂质泥岩,下伏地层为Madingo组普通泥岩。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面扫描等室内技术手段,对含磷泥岩、普通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特征研究;在样品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的基础上,分析含磷泥岩、普通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沉积时期古海洋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方法,探讨研究区含磷泥岩沉积时期磷质来源及磷元素富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含磷泥岩中微体古生物发育,以有孔虫为主,磷酸盐颗粒主要以胶状集合体形式存在;(2)含磷泥岩沉积时期为分层氧化海洋环境,含磷泥岩Ce负异常特征主要与磷酸盐矿物有关,携带Ce负异常特征的磷酸盐矿物形成于表层氧化水体并在底层水中沉淀,而底层水为贫氧-缺氧环境,U和V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富集;(3)海相沉积岩中磷质来源包括陆源、热液来源、生物来源、空源和宇宙源等几种类型,分析认为生物来源是研究区含磷泥岩中磷质的主要来源;(4)生物在含磷泥岩磷元素富集过程中起到间接作用,主要受生物量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生物既是磷质来源,又改变介质的...  相似文献   

15.
麻池寨铀矿床位于湖南省怀化市,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赋矿地层为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中段,赋矿岩性为上、下硅质岩为主的层位之间的硅质板岩。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特征、含矿岩系硅质岩与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的关系等研究分析认为,矿化受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古气候、区域构造活动等控矿因素控制,成矿作用具有沉积成岩型铀矿床特点,含矿岩系硅质岩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特征,矿床是由多期的、间歇性海底热水喷流将地壳深部的铀带到沉积海盆,在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吸附作用下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热水喷流起主导成矿作用的沉积成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6.
河南庄金矿位于华北板块最南端的秦岭构造带上,赋矿围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钙泥质建造,矿化受地层和构造发育控制.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C-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分析都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后期受到变质作用和沉积改造作用影响;碳-氧同位素数据表明碳和部分氧元素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并催化了金元素的富集;硫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得出成矿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并指示成矿流体来自深地壳或地幔.河南庄金矿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铀源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古水文特征、古气候特征和古层间氧化带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区域铀成矿地质特征,归纳了赋矿砂岩的岩性特征和区域铀矿化特征,总结了区域铀成矿规律,认为在具备丰富的铀源条件和稳定成矿构造环境条件下,铀成矿主要与赋矿层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及其空间分布、砂体后生蚀变分带(古层间氧化-还原分带)、砂体中的还原性介质、水动力条件、地层结构及砂体的非均质性、岩石地球化学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建议今后在铀矿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些与铀成矿相关的地质因素,但在不同的成矿地质环境中应有所侧重,厘定关键控矿要素,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从地层单元和岩石类型两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滹沱群下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包括元素的均值、众数值、浓集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元素之间的聚类组合特征。滹沱群内的金矿化明显受岩性和地层控制 ,即金矿化不超过下部层位的三个组并主要赋存于四集庄组地层中 ,陆源粗碎屑岩组合是主要的金释放岩石。滹沱群下部具有明显的变质砾岩型金矿化潜力 ,在合适的条件下 (围岩、构造、变质变形、岩浆作用等 )会产生与变质砾岩型金矿化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或次火山热液叠加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9.
记录了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以恢复古环境和探讨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含介壳灰质泥岩/泥质灰岩。五峰组平均TOC为3.36%,龙马溪组下部TOC最高,平均为3.99%,中上部TOC偏低,平均为1.22%。古生产力指示元素(Ba生物、Cu/Al、Ni/Al、Si过量)表明,在奥陶—志留转折期的大部分时间(除赫南特期),蜀南海域表层水中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陆源输入指示元素(Al、Zr、Zr/Al)表明,五峰期陆源输入中等且变化较大,龙马溪早期为持续低值,但在中后沉积期逐渐增多。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Mo/Al、U/Al、V/Al)及Mo-TOC的相关性表明,五峰期海洋发育强受限的缺氧—静水环境,龙马溪早期水体保持缺氧—静水条件,但受限程度减弱,中后期海洋演化为氧化环境。晚奥陶世,蜀南海域发育有利的缺氧—静水环境和高古生产力,但较多的陆源输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机质富集。早志留世,海平面升降引起多个环境参数协同变化,使连续沉积的页岩地层中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是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有关的火山岩矿床,矿化赋存于一套微量元素总体含量水平较高的海相中酸性细碧角斑岩系中。赋矿地层、岩性具有以Cu,Pb,Zn为主,伴生Sb,Ba,Ag,As,Bi,Hg,Cd等多元素的特征组合,这些元素在成矿区域上形成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异常,其主体异常对应于矿田。矿区大比例尺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显示,这些指示元素的清晰的原生异常相互交替叠置于矿床内矿化富集部位,水平分带不甚明显,而垂直分带清晰。具有不同指示意义的元素组合于矿化的不同部位聚集而出现的分带,是用于评价矿化剥蚀程度及其成矿远景的重要地球化学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