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的Landsat TM/ETM+影像(1989~2009年)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与面积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状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部分区域有蚀退现象;神仙沟流路区主要为人工海堤,岸线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的整体面积在1989~2009年处于增加中,但2006~2009年,面积变化为负值。从淤蚀情况来看,1989~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淤蚀强度经历了"和缓-剧烈"的过程。这说明20年来黄河三角洲整体上处于增长发育中,但2006年后三角洲整体上呈现蚀退现象,同时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变得比以往更剧烈,意味着更强的海陆交汇作用和岸线变化。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响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堤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区域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整体冲淤平衡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海岸侵蚀、三角洲面积减小已成为世界上关注的热点问题。三角洲造陆的趋势及速度制约着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演变。本文以1976、1986、、992、1996-1998年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照片及海区水深等实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其高潮线的对比分析,研究整个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在整体淤进的同时伴随着蚀退,三角洲的造陆面积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1950-1998年黄河利津站实测来水来沙资料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水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是三角洲造陆面积减小的重要原因。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造陆面积与流域来水来沙的关系,从而得出当来沙量为2.45亿t/a时,三角洲面积整体趋于不冲不淤的平衡。若来水来沙量继续减少,黄河三角洲将走向全面蚀退,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区域演变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76-1989年,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水13.5年,已形成向莱州湾突伸的鸟嘴状亚三角州,面积达618km2。按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在预期现行流路继续维持15-20年的前提下,主要应用GM(1,1)模型预测至2000年底,该亚三角洲前缘将抵119°30'E附近,面积将达923km2。黄河将净造陆760km2。  相似文献   

4.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长期观测,并尝试建立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黄河农场地区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气象因素和黄河、小岛河及海洋的水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下水的入海量,而且黄河的水位变化和气象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主要因素。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入海量比地表径流入海量小得多。  相似文献   

5.
遥感监测的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及水产养殖场面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时相(间隔约5 a)的遥感影像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场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初期,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场面积增长缓慢,自80年代后期增长迅速,按照其与年份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面积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将达到352 km2和418 km2,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的治理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动态及演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淤积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以细颗粒的粉砂为主,呈松散—稍密状态,孔隙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海洋动力侵蚀造成海岸蚀退。随着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增多,使黄河来水来砂量逐年递减,在黄河淤积和海洋动力交互或共同影响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迅速地发生着淤进蚀退交替的演变。自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走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总体处于淤进状态。对河口地区1986—2004年间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关岸线位置的原始数据间存在近似的二元一次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2005—2010年河口地区海岸线形态进行了演变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黄河三角洲原河口沙嘴前端处于蚀退状态,而北汊1流路附近有一直淤进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地综合我所多年实地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所辖部分岸段岸滩演化和防护问题。认为岸滩演化主要受制于黄河尾闾变化和海动力的相互作用,预测了1996年汛期到来前黄河入海口由北汊1南侧人工改道后,岸滩发育的基本趋势和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也讨论了防潮堤和有关海上设施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综述了1980年以来国内有关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三角洲变迁对黄河下游近口河段的反馈影响和三角洲发育模式等研究成果。重点评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冲淤演变过程,肯定了数值计算方法和遥感与GIS技术已经成为定量计算与半定量分析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的重要研究手段。并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突发性事件在潮滩冲淤变化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定量表达、岸滩处于不冲不淤时的最佳剖面形态、现有冲淤数值模型的完善和GIS与数值模型系统的集成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96年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定性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定量调查结果研究了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以及与均度、单纯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共鉴出潮间带动物193种,隶属于13个门15个纲40个目94个科;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为0~1.70,均度为1~1.00,单纯度为0.22~1.00;多样度与均度呈正相关,与单纯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  陈沈良 《海洋科学》2011,35(7):61-66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研究区湿地面积与黄河入海沙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呈快速增长之势,但滩涂面积变化较复杂,1996年实施清8出汉工程后,低潮线至水下-2,-5和-6m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