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唐山地震可能伴随的地电导率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短周期地磁变化转换函数的时间变化,以探索可能与唐山地震有关的电导率异常。结果表明,在离余震区5km和60km的两个台站,转换函数A有明显的负异常。但在余震区以西145km的另一台站,A的异常变化不明显。如果存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那么变化最大的深度是与周期为14—20min对应的深度。在昌黎台,地下导电体界面的倾角可能减小了约2.7Time changes in transfer functions of short period geomagnetic variation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nomaly of earth conductivity in relation to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appreciable negative anomalies in the transfer functions A at two observatories located respectivily 5 km and 60 km from the aftershock area. But the anomalous change of A is not obvious at another observatory,145 km to the west of the aftershock area. If anomalous change of earth conductivity exists,then the depth of greatest change is that corresponding with the period of 14—20 min.,and the inclination of the boundary of the conductor under ground may have decreased about 2.719861龚绍京,吴占峰. 1986: 唐山地震可能伴随的地电导率变化. 地震学报,8(1): 28-36.GONG SHAOJING,WU ZIIANFENG. 1986: POSSIBLE CHANGES OF EARTH CONDUCTIVITY ACCOMPANYING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8(1): 28-36.[1] [1] Yangihara,K.,Secuiar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omal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Japan,Mem. Kakioka Mag. Obs.,15,1—11,1972.

[2] Rikitake,T.,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c vector of short—period geomagnetic variations before the 1972 Sitka,Alaska,earthquake,J. Geomagn. Geoelec. 31,441—448,1979.

[3] Chen Bofang(陈伯舫),A search for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change in transfer functions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north Taiwan,J. Geomagn. Geoelec.,33,635—643,1981.

[4] Miyakoshi,J.,Secular variation of Parkinson vectors in a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 of middle Asia,J.Fac. General Education,Tottori Univ.,8,209——218,1975.

[5] Beamish,D.,A geomagnetic precursor to the 1979 Carlisle earthquake,Geophys. J. R. as}r. Sac.,68,531—543,1982.

[6]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理统计组,迥归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74.

[7] 陈伯舫,渤海西岸的电导率异常,地球物理学报,17,169—172,1974.

[8] 祁贵仲、詹志佳、侯作中、范国华、王志刚、白彤霞,渤海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上地慢高导层的分布及其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中国科学,7,869—879,1981.

[9] Rikitake,T,Crustal dilatancy and geomagnetic variations of short period,J. Geomagn.,Geoelec.,28,145—156,1976.
2836https://www.dzxb.org/cn/article/id/01011f46-6761-414c-9b6a-42b0adba91aehttps://www.dzxb.org/cn/article/id/01011f46-6761-414c-9b6a-42b0adba91aehttps://www.dzxb.org/article/exportPdf?id=01011f46-6761-414c-9b6a-42b0adba91aehttps://www.dzxb.org/fileDZXB/journal/article/dzxb/1986/1/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种地震成因的假说,可定性地解释观测前兆的存在及其某些特性.其一是“膨胀”(扩容)(ДД),说,在震源形成时对孔隙流体作用的估计上,与“相变”(ЛНТ)说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伴随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自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产生了地震电磁效应(SEM),即电场和磁场的扰动。电磁场变化多出现在初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内,因此,若对这些现象有进一步认识,电磁场扰动可以作为地震的短期前兆。在研究学者中对SEM的解释历来存在着争论,解释这些  相似文献   

5.
与最近地震及火山事件可能有关的磁、电和电磁场变化的新观测,已经在日本云仙火山、印度洋留尼汪岛、加州朗瓦利火山、中国与俄罗斯的断层、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和其他几个地区中获得。对于火山事件,可以确定在各个喷发阶段中,由不同物理过程所引起的贡献。缓慢过程(几周到九月)包括近地表的热退磁效应,压磁效应以及由磁化物质旋转/移动引起的效应。快速过程(数秒至数天)包括由伴随爆炸型喷发的瞬间应力重新分布导致的压磁效  相似文献   

6.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说,喀斯喀特的火山喷发通常与墨西哥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同一时间。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所增加的地震活动,通常也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球物理学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安德森说:“这个研究结果不一定能帮助预报哪里能发生大地震,但是能够帮助预报何时发生大地震。安德森说:大地震和火山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能证实地震活动的区域性质。加利福尼亚中强地震数量的增加提出一个新的认识:即地震表示地壳有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远处的地震可能影响区域地震两位著名的科学家报告了距南加州几百甚至几千公里远的地震活动或缺乏地震活动会影响绍斯兰地区后继地震发生的证据。前任白宫科学顾问和国家科学院主任普雷斯(FrankPress)及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教授艾伦(ClarenceAll...  相似文献   

8.
1978年日本宫城县近海发生7.4级强震前约1个月,东北大学女川地磁观测所观测到地磁明显的短周期变化。 1.序言 在地面观测点观测到的地磁短周期变化(如湾扰、地磁脉动等周期小于1小时的变化),是地球外部原因产生的变化和它在地球内部感应电流所引起的变化的总和,因此地磁短周期  相似文献   

9.
10.
据美国的地震学家们称,1991年旧金山与洛杉矶之间将发生一次里氏5.5—6级的地震。他们说,地震将发生在帕克菲尔德地区,它位于1989年破坏性地震的震中区洛马普列塔以南。自1850年以来,帕克菲尔德至少平均每22年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最后发生的5次中强地震都符合这个周期性(1966,1934,1922,1901,1881)。根据这个周期性,下次地震应发生在1988年,然而它却未发生。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怀斯(Max Wyss)说,他可以解释下次地震将于1991年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的出现时间是孕震过程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可运用这种特征分析孕震过程的规律,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时必须作这样的分析。对于所有的物理性前兆的出现时间与震级以及与震中距的关系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类型前兆的出现时间与震级的一般关系。在本文中,根据我们已知的关于各种地球物理前兆的世界文献资料,对前兆出现时间与震级的关系按照前兆类型分别进行了计算。从孕震物理学观点出发对各种物理前兆出现的时间序列作了解释。所谓前兆的出现时间ΔT_(ΩH)(以下简称“前兆时间”)可理解为从前兆阈值范围内地球物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电是群测点测报地震采用时间较长的一种方法,十多年来在群测群防地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地电预报地震机理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有关土地电测报地震的方法亦无专著论及.一九七七年阎维彰、袁正明二同志对十五个省市的土地电资料做了分析研究,写成《土地电与地震测报》一文,本刊将陆续刊登,供有关同志参考,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某些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土地电的装置比较简单,把两个埋在土中的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微安表(毫伏表)上即可测量地下电流(电压)的变化.测量土地电一般用量程50或100、精度在1.5级以上的微安表或毫伏表.如果地电流较大时,也可用量程小、灵敏度高的毫安表来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4.
第三章 土地电所测之物理量第一节 微安表有读数的原因埋在土壤里的两个电极用导线接在微安表上,为什么会有读数呢?我们仅从产生电动势和电阻的原因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电的原始观测数据,有每隔一定时间的定点值、24小时整点值及瞬时值(多为自动记录观测)等,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周边有多个应用于导航的VLF发射站,当DEMETER卫星飞经中国大陆上空时,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发射站的信号.利用DEMETER卫星接收到的来自5个不同发射站发出的VLF信号数据,对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震前明显降低,震后有所恢复.这个现象可能与地震和电离层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其它天体的活动,主要是太阳喷射粒子到达地球引起电离层浓度的变化及月球对地球大气的潮汐作用,是产生地磁日变、季节变化和11年左右周期变化的原因。在地震前后,人们经常观测到地磁场的异常变化。这种与地震有关的地磁异常变化,来源于何处呢?会不会同样是太阳等天体活动引起地磁的异常变化,而这种地磁的异常变化,又促使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一条正好位地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期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续的着据;并氢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δ(δ是整人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特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其中的大多数异常被证明与日本东部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大震  相似文献   

19.
李愿军 《地震地质》1993,15(4):381-383
与地震有关的潜在灾害主要包括砂土液化、斜坡不稳定性、地基沉降和地面塌陷4个方面。在核工程选址中,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阶段应分别结合厂址烈度值和厂址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康乃尔(Comell)大学的两个地质学家所作的一项实验表明:地震断层显现一种浑沌状态,地震本来就不能预报.科学家们用计算模型模拟相互联接的地震断层,发现了他们认为有关该断层系处于“确定的浑沌状态”(deterministic chaos)的有价值的证据.他们的模型由一对模拟块体组成,块体间是弹性联接,可在一个平面上滑动,且可以被与其弹性相联的第三个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