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冲击载荷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和消解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孔压增长规律,讨论孔压增长的内在机理和不同围压、不同冲击能作用下孔压量的变化。讨论土体的再固结变形规律,提出再固结体积压缩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分析冲击荷载作用后的强度变化。这些讨论为动静结合法处理软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对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试样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对地铁振动荷载下的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铁振动荷载开始作用以后,隧道侧壁饱和软粘土的先发生微量的竖向回弹变形,在地铁运营后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土体不会产生较大变形,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仍会产生可观的不均匀沉降;地铁隧道底部的饱和软粘土竖向变形回弹阶段非常短暂,而后立即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并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其变形量是隧道侧壁处饱和软粘土变形的近30倍。试验结果对地铁轴线变形和地铁线路附近地面沉降的预测评价和灾害防治等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在考虑影响循环 特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6.
由于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海伦路站隧道周围软土在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使隧道发生局部开裂、渗水而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加固处理。通过上海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附近隧道周围加固软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加固软粘土的动孔压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了土体围压、固结比、轴向循环荷载的大小及频率对动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固软粘土孔压随振动次数、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和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可以用二次对数关系曲线对加固软粘土残余孔压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软粘土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传统强夯法基础上通过改善排水条件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软基处理技术。本文在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做简要陈述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固结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9.
动力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残余变形计算模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计算软粘土残余变形的模式。并将计算结果与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情况下观测到的孔隙水压力及残余应变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式可用来估算动力荷载(例如地震荷载、交通荷载)作用下建于软粘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所产生的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饱和粘土循环试验成果的回归分析,建议了用两种模型分别描述NC粘土和OC粘土的循环加载孔压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在非等幅循环情况下(如波浪、风荷等不规则荷载)所建议模型的应用方法,本文所提供的模型比文献[1]所建议的“动孔压系数法”更符合粘土孔压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冲击荷载下饱和软土动态响应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场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工程实践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结合土体压力分析了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孔压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冲击荷载引起土体变形和激发的孔压具有不同发展模式,土体变形与冲击击数是对数双曲线关系,而孔压与冲击击数之间仅是双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动骨干曲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饱和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周次和动应力幅值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土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刚度软化现象。根据动应力幅值大小的不同,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动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点,提出了含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和循环周次等影响因素的动骨干曲线模型。该模型所得的拟合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与传统骨干曲线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体现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软化特性,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方程中各拟合参数与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和静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求解无静偏应力条件下软黏土临界动应力的解析方法。通过动三轴试验结果,提出了含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静偏应力和循环周次等影响因素的累积塑性应变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的动力释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真三轴试验,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的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力响应特征。利用热失重法和理论计算法,分析试验前后软土中结合水含量。研究表明,冲击荷载作用前后含水率变幅为15.6%~23.5%,结合水含量变幅为17.6%~29.4%,体积增大系数为2.1%~9.5%,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土的排水固结作用明显;试验前后软土中结合水含量变化较大,冲击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动力释水不同于静力作用下的释水规律;影响软土动力释水的主要因素有初始含水率、结合水含量、孔隙比、土的状态、动荷载大小和加载方式等。最后,总结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海积软土动力释水规律和对工程设计的启示,该研究可为动力排水固结法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刚度软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将发生软化现象,而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未考虑初始偏应力的影响。通过对萧山正常固结饱和软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刚度软化情况。通过分析每一次循环过程中割线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循环次数、循环应力水平、初始偏应力对刚度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刚度逐渐减小;循环应力水平的提高,初始偏应力的施加将加快刚度软化。在试验的基础上推导了反映土体刚度软化规律的经验公式,得到了萧山软黏土的破坏刚度比。 相似文献
18.
饱和软黏土动力学特性循环扭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饱和软黏土的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为基础,阐明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饱和软黏土的动力学特性。在循环扭剪和循环三轴两种不同试验应力状态下,通过研究不同围压和不同静、动应力组合下饱和软黏土的应力等效破坏关系和应变等效破坏关系,提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循环破坏同样遵循Mises屈服准则,且在Mises屈服准则下,饱和软黏土的循环强度趋于不变量。循环破坏的过程可以等效为一种拟静力弹塑性循环蠕变,建立了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随静荷载、循环荷载以及循环破坏振次之间的关系式。上述结论分别从应力和变形两个方面阐述饱和软黏土的动力学特性,与试验应力状态和围压无关,可以推广到一般应力状态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界状态弹塑性力学的框架内,建立了可以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各向异性对饱和软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边界面塑性模型。该模型采用非关联的流动法则,引入了反映土体各向异性的内变量,利用该内变量的初始值描述初始各向异性,采用一种理论更为严谨、模型参数确定更为恰当的旋转硬化法则描述循环加载过程中各向异性的演化,利用更新映射中心的径向映射法则和与塑性偏应变路径长度有关的塑性模量插值规律,保证模型能够模拟循环加载时应力-应变响应的非线性、滞回性、应变累积性等基本特性,解释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特别是给出了一种合理确定描述土体初始各向异性状态变量方法。通过文献中等压固结和偏压固结饱和黏土的循环三轴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