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獐子岛虾夷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獐子岛海域表层沉积物Pb、Cd、Cu、Zn含量均是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最高含量分别为9.17±2.05、0.06±0.014、6.71±2.01、24.94 mg/kg±5.21 mg/kg,远低于国家一类海域标准及Hakanson提出的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相应污染物的背景值。综合评价,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具有生态风险性,整个养殖区养殖环境良好,为优良的贝类增养殖海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 ICP-MS和 AFS对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海域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Hg、Zn等浓度上升显著;同国内部分海域相比, Zn浓度最高、Hg浓度较高,其他5种重金属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g的富集系数达3.44,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浓度分布受灌河口沙咀的影响,基本以H07等站位为高浓度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H?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灌河口海域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SQGs法表明,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站位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均会偶尔发生,个别站位Zn的毒性效应会频繁发生;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标准法表明Zn、Cu、As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较高, Zn的不良效应可能发生甚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Mn、Pb、Zn、Cr、Fe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整体上象山县和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研究区北部含量;Hg在长江口南端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Cd在长江口南端以及象山县东含量较高,在研究区中部含量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 > Hg > Cu > Pb > Cr > Zn;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首先是Cd,其次是Hg。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县和长江口外以及济州岛西南近海海域的底质环境较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Cd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As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湾内近岸处较高,湾口处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威海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应用近期珠江口水域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测试数据,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并根据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分析了各单项因子潜在风险指数以及重金属风险指数(单项因子指数累计),结果表明,各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不一,局部镉、汞的较高,前者达到强,后者达到中等,而砷、铜、铅、铬、锌依次偏低,只达到轻微。从空间分布来看,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以澳门东南最高,达到强这一等级。  相似文献   

6.
对粤东海域5个典型海湾64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了重金属Cd含量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南海陆架区Cd含量为背景值计算了粤东5个海湾表层沉积物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显示,柘林湾、汕头湾、汕尾湾、大亚湾和大鹏湾表层沉积物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0.58、0.06—6.63、0.06—0.11、0.04—0.20、0.08—0.15 mg·kg?1,其分布表现为:柘林湾养殖区和三百门附近海域以及汕头湾拦沙堤末端海域和好望角附近海域Cd含量高于其他海区,汕尾湾的Cd含量由近岸向外海、西部到东部增加,而大亚湾和大鹏湾外湾含量高。重金属输入和水动力条件是控制 Cd 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养殖区、三百门附近海域、拦沙堤末端海域和好望角附近海域Cd污染达到了中等甚至很强的生态危害水平,污染比较严重。来自入海河流携带工业污染物注入、沿岸排污、水产养殖沉降、产业转移人为排放和金属矿床开采释放的 Cd 已造成了近海环境的污染,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年10月对长兴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重金属(Cu、Pb、Zn、Cd、Cr、Hg)和多氯联苯7种化学要素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长兴岛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Cd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主要的污染要素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处在青草沙水库区域的B1样点的局部Hg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年福建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的7种重金属(Cr、Co、Ni、Cu、Zn、As、Pb)含量数据,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相对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Cu、Zn、As和Pb含量均未超标,Cr超标21.2%.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总体呈现东北往西南递减的趋势,体现陆源输入的影响,As、Zn及Pb在7号站位、Cu在8号站位出现高值区可能更多地联系于研究区域本身的背景特征.Cr、Co、Ni和Zn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Co、As和Zn含量也两两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是Cr、Co、Ni、Cu、Zn和As元素在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Pb可能更多来源于海上交通航运和海水养殖.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闽江流域的环境治理以及支撑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的管控工作,文章基于闽江口14个采样站位的实测数据,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系统评价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除个别站位的锌和汞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影响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排污,影响其他重金属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和沉积环境;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低风险程度和中风险程度占比分别为71.43%和28.57%,其中琅岐岛的东部和南部为中风险区,琅岐岛的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川石水道外侧为低风险区;镉和汞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达到较高风险程度,须加强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0.
瓯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瓯江口海域采集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高值医主要分布在瓯江入海口灵昆岛两侧海域;用单因子评价法以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显示,该海域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受到As和Cu的轻微污染;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教法对该海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定量刻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数据分布特征,并通过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综合集成,评估了独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港区中Cu、Pb和Zn为中等污染,Cd、Cr、Hg和As为轻微污染;综合污染指数Cd处于轻微污染的概率为38.32%,处于中等污染的概率为61.68%。所有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为轻微级。敏感性分析表明,Cu、Zn和Cr对CdRI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8月采集于舟山本岛南部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Hg、As、Pb、Cd和Cu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均为低污染水平,潜在生态...  相似文献   

13.
陈旭阳  刘保良 《海洋通报》2012,31(3):297-301
对广西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As、Hg)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平均含量(×10-6)依次为Zn(61.1)>Pb(15.9)> Cu(13.1)>As(10.1)>Cd(0.27)>Hg(0.068),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铁山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u>Zn >Hg>As>Cd>Pb;铁山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Hg>Cd>As>Cu>Pb>Zn,所有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 63.11,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潜在风险高值区出现在铁山港北部海域,主要受Hg的高潜在风险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11月珠江口外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Cu、Pb、Cd、Zn、Cr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定量评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究了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地累积指数显示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处于清洁状态,部分站位中的As和Cd属轻度污染。总体来说,研究海域沉积物环境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RI 150)。单项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 Hg As Pb Cu Cr Zn,研究海域西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r、Cu和Zn元素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工业产生的陆源污染物; Pb、As和Cd元素来源相似,来源于陆源工业和农业污染经大气沉降及海上交通污染;而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元素(Cd,Cr,Cu,Pb,Zn,Al,As,Ca和Sr等)质量比和黏土组分百分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Zn和As)的污染程度,评价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状,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结合2003年的资料,讨论了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排序为:AsCrCdZnCuPb;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CdAsCuCrPbZn。从区域差异来看,杭州湾口外泥质区和长江口外东北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r,Zn,Cu和Pb)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出现相对高值。从元素差异来看,Cd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值区的分布明显异于其他重金属元素,说明Cd存在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同的富集机制,很可能是因为Cd更易受悬浮体浓度、有机质含量以及水体盐度的影响。与2003年的资料相比,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表层沉积物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重金属元素(除Cd之外)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高值区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同安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同安湾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Hg、Cd、Pb、As、Cu、Zn和Cr)、有机碳和硫化物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应用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Cr、Hg、As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6.49~46.20,16.95;6.68~46.90,23.93;45.4~162.0,87.4;0.028 9~0.402 0,0.147 6;8.50~33.20,15.95;0.013~0.117,0.047和1.5~6.8,4.8mg/kg.除As之外,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6~0.970),且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为0.674~0.980).重金属元素及有机碳与硫化物含量的相关系数较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该海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频繁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小,生态危害程度也较低,尚属轻微生态危害.7种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大小依次为:Hg〉Cd〉Pb〉As〉Cu〉Zn〉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