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而言,犯罪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采用地理学视角观察犯罪问题,可以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国外学术界和警界对犯罪时空分布研究比较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成果。本文主要从犯罪时空分布特征识别、犯罪时空分布模型建立、犯罪时空分布模式形成机制这三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当前国际上犯罪时空分布研究的进展,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犯罪在地理时空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聚集特性,这种聚集性常用“犯罪热点”表述.基于对犯罪热点的理解,从犯罪热点时空分布模式、犯罪热点成因分析以及犯罪热点时空转移及预测等3 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相关研究方法的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总体上,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用方法.另外,也需要通过相关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实现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ZG市诈骗犯罪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诈骗犯罪是现代城市中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现有研究多从社会学角度,基于微观层次探讨影响诈骗受害的个人属性特征,缺乏从地理学视角对诈骗受害者生存环境中的中宏观层次因素的考虑。本文基于犯罪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以及负二项回归等研究方法,对ZG市5类诈骗警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基于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 各类诈骗的时间分布规律各异,但整体上呈现出工作日高于休息日、下午或晚上高于上午、凌晨时段为最低的特征;② 和其他类型的城市犯罪类似,诈骗犯罪整体呈现出与老城区距离衰减的“多中心”显著性集聚特征;各类型诈骗热点的空间分布大同小异,多分布在城市的老城区、CBD、火(汽)车站、城中村或高校布局的周边地带;③ 各类诈骗犯罪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各异,但整体表现出与银行网点、旅游景点、道路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高校等建成环境因素高度相关;与购买商品房家庭占比、受教育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水平等社会环境显著相关的特性。本文拓展了犯罪地理学领域对诈骗犯罪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各类诈骗犯罪符合日常活动理论的理论假设,对诈骗受害情景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逸飞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5):1005-1014
采用核密度估计和Aoristic analysis等方法分析了2015年A市CP区入户盗窃警情的时空分布热点,并通过热点矩阵分类进一步对热点内的犯罪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内在犯罪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P区共有3个犯罪热点区域和2个集中时段;3个热点区域分别为时间集中-空间聚集型、时间集中-空间分散型、时间集中-空间热点型;同时,影响入户盗窃犯罪的机理在于犯罪主体关联要素、犯罪客体关联要素、犯罪环境关联要素在时空上的密切耦合,共同影响入户盗窃犯罪活动的形成;提示在预防及控制犯罪“热点”中,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最热月为6月,最冷月为12月(东坡)或双月(西坡);日平均最低气温在07—08时出现,日平均最高气温在15—17时出现;平均气温的垂直分布一般是东坡高西坡低.  相似文献   

6.
暴雨是一种影响力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连降的暴雨或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利用1961~2007年百色12个县(区)的降水实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百色市暴雨进行分析,得出暴雨时空分布的特征,为该区域暴雨预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山自然景观时空分布的边际效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以奇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分析自然景观的时空发布,反映了普遍存在自然界的边际效应规律。运用自然边际效应的启示,有助于对旅游资源的普查,开发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分析河北省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坝上地区是河北省沙尘暴的多发区,干旱多大风的春季是发生沙尘暴天气最多的季节。最后提出了以植树种草为核心内容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薛淑艳  李钢  马雪瑶  刘玲  杨兰 《地理研究》2020,39(7):1691-1706
拐卖儿童犯罪作为一种影响恶劣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犯罪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侧重宏观分析,当前亟须聚焦犯罪热区作精细解析。本文以中国拐卖犯罪主要源区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计量等方法,揭示被拐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拐卖儿童犯罪的多维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1~6岁男童为核心受害对象,拐卖导致的儿童迁移以城乡间交叉流动为主。② 犯罪在1944—2018年间呈“中段高发、首尾低发”态势,空间上集中于贵州西北半壁,尤以贵阳为最,微观地点上高发于人员流动频繁的开放型空间。③ 犯罪路径以“黔入东部”和“川滇入黔”为主,以省内跨市流动为辅。④ 犯罪主要受人口自然变动、生育政策、流动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未来旅游业发展三大趋势之一的主题公园,近年来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发展,而作为主题公园相对较为集中的泛长三角地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尤为突出。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即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其范围内大型主题公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泛长三角大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明显以及影响分布的5个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区位因素、产业融合因素、创新因素和城市发展因素)等。最后对时空分布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罪相对高发;犯罪的昼夜分布差别与地区岗位、商业场所等环境的空间分布有关;2)在案发部位分布上,各部位的案件构成受到人流活动强度、自然监视的力度及逃逸便捷程度的影响;3)在宏观地理分布上,盗窃案件在浦东新区内以陆家嘴中央商务区一带为核心呈自西向东圈层递减分布,而"两抢"案件的高发区呈带状和点状分布的格局,较为分散在市区与镇区的各居民集中区附近;4)回归分析表明,交叉口是影响盗窃和"两抢"案件分布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交叉口数量及密度均分别对"两抢"和盗窃量有正向影响。最后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相应的犯罪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北极地区,有接通北美洲、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国家之间距离最短的直线路线,所以北极地区的战略位置日益重要。大气波导是重要的电波环境,利用大气波导可实现超短波、微波频段的超视距探测和通信应用。因此,研究北极大气波导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7年1月—2016年12月十年的气象探空数据,统计分析了北极16个站点大气波导的时空分布,给出了大气波导出现概率与其波导层厚度、强度特征量的统计特征,并从天气和气候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统计结果显示:1.北极地区大气波导平均出现概率低于50%,且表面波导出现概率高于悬空波导; 2.表面波导层厚度、强度分别在30 m以下和10 M以下,悬空波导层厚度在40—80 m,强度小于10 M; 3.北欧海区和格陵兰岛为北极波导高发区,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为无波导区; 4.表面波导高发区在北欧海区和格陵兰岛,北大西洋暖流、格陵兰冷高压及极夜期的辐射逆温是表面波导形成的可能原因; 5.悬空波导高发区在北欧海区和白令海峡东北部区域,且在7—8月份的暖季极昼期间为其高发季,北欧海区暖季海雾、白令海峡东北部区域暖季受北极锋影响是悬空波导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成因、特征与用途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湿地的特点,将延边州湿地分为河流、湖泊、沼泽、水田及其他类型人工湿地5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ArcGIS9.2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从延边州1976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分别将其与该州的坡度...  相似文献   

14.
温世强  常亮 《极地研究》2022,(3):265-277
水汽输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北极地区(60°N—90°N)的水文、辐射和动力等气候因子。了解水汽输送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对研究北极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RA5、JRA-55和MERRA-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2018年沿70°N水汽通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月平均分布,以及北极地区整层水汽通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和线性趋势。基于三种再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沿70°N的水汽输送在东北极主要为向北,在西北极为向南和向北相间分布且相对于东北极更活跃;沿70°N的向北水汽输送在垂直方向上的900hPa高度附近较为强烈。此外,沿70°N的向北水汽输送通量平均高于向南,说明了北极地区整体体现为水汽汇入地。北极地区的向北水汽输送在夏秋季比冬春季节更活跃,且夏秋季的水汽通量在向北水汽输送通道附近和北大西洋区域的增速更为明显。对沿70°N的水汽入侵的时间变化和水平分布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水汽入侵主要发生在向北水汽输送通道附近,且水汽入侵受比湿的影响比经向风更大,这使得水汽入侵的年平均次数在2008年之后出现剧烈波动。整体上,相比ERA5和JRA-55, MERRA-2与IGR...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峡口城市乌鲁木齐市2013-2016年6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6类污染物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以颗粒物污染为主,即PM10、PM2.5污染严重。从季节上来看,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大多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季次之。春、夏、秋、冬PM2.5的浓度依次为59.8、40.5、67.8、139.6 μg·m-3,而PM10则是148.6、119.7、146.4、209.4 μg·m-3,粗细粒子浓度在春秋季的细微变化凸显在春季沙尘天气的影响。从日变化方面来看,污染物多呈现为双峰型结构。PM10、PM2.5春夏秋3个季节都是在子夜1:00时浓度最高,9:00~10:00时次之,但是冬季日最高值则出现在17:00时左右,次峰值出现在21:00~22:00时。从空间分布来看,颗粒物浓度总体上是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从PM2.5浓度占PM10浓度比重分析来看,冬季比重最高,达70%,以城区及城北最为明显,达73%,日变化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下午至夜间,且冬季比重达71%。  相似文献   

16.
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校园空气微生物浓度及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有关标准,评价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 (1)室内监测点中,教学区全部合格;宿舍在春季和秋季合格,冬季和夏季不合格;餐厅中西苑餐厅全年均不合格.室外监测点中复合绿地和道路全年处于污染状况. (2)校园各功能区中,空气微生物浓度室内明显低于室外(p<0.05);在空气微生物总浓度中,空气细菌的含量占绝大多数(平均占88.99%). (3)校园各功能区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年季变化特征显著.空气细菌浓度在春季最高,空气真菌浓度夏、秋季最高,冬、春季最低. (4)针对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春、夏 、秋3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典型沙垄藻类物种多样性、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的变化,分析了典型沙垄中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地貌部位和不同土层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极显著(P<0.01); 在垂直层次中,藻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由表及里逐渐降低。②在不同地貌部位和季节中,藻类的种类组成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垄间低地和背风坡球形藻类和丝状藻类丰富,迎风坡以丝状藻类占优势,垄顶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的下降。③地貌部位、垂直层次和季节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藻类在沙漠典型沙垄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将影响到生物结皮的发育,使其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它们在生物结皮中的地位和作用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卜风贤 《地理科学》2002,22(4):463-467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8次,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88次,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2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式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1)农业灾害在年内季节分布中存在不平衡性;(2)农业灾害在年际分布中出现多个集中频发的时间区间,而且,愈到后来农业灾害集中发生的现象愈为明显,在空间分布方面,山东,山西地区是周秦两汉时期的农业重灾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降水异常所带来的干旱、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回归方法对昆明12个大监站近43年来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昆明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春、夏、秋的降水也减少,但冬季降水略增加;年、四季降水有较为明显年代际变化趋势,且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降水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市区及以东以南地区夏季及年降水量偏少显著,春季降水西北部地区偏多其余偏少,秋季降水为一致减少型,冬季降水西南部减少其余大部持平或略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甲骨文、二十五史、十三经、古医书、笔记和杂录、地方志、类书中,获取了中国历史大疫385条(公元前13世纪至1911年)。进而,对385奈疫情的烈度进行定量分级,分析中国历史大疫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见解: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公元2~3世纪、16~19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10多种灾害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