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地区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一种天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北胜  熊廷南  周小刚 《气象》1997,23(5):22-25
根据长江三峡地区6个测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 强降水的两脊两槽型大气环流形势的环流特征,概括为一种较为实用的预报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产生区域性强降不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该种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并用1995年历史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又在1996年10月、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说明两槽一脊环流型及相应的前期预报指标是具有预报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用奇异谱分析方法预报三峡地区月季降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三峡地区各站点降水进行月季预报的原理,流程以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三峡地区的月季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效果,另外,给出了该方法对三峡地区2000年6~8月的降水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海温变化对我国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通过讨论我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对我国月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我国月降水中长期预报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海温对月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利用海温作降水预报在4月和11月全国平均效果较好;从空间上看,海温对降水的影响存在遥相关关系,其贡献在西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6.
2002—2005年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分析检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管成功  王克敏  陈晓红 《气象》2006,32(8):70-76
利用2002-2005年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值和全国400个标准测站的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客观降水检验方法,对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降水预报TS评分和预报偏差B值均存在明显时空分布差异;各级降水中,小雨TS值最大、B值最小,夏季TS和B值均好于其它季节;中到大雨TS最高评分和最低B值均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华南;暴雨TS评分各区较低,但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B值较小。这些地区T213降水预报对预报业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T213降水预报对春季东北地区和华北的强雨(雪)、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西部地区的华西秋雨等降水过程具有相当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利红  李跃清  秦宁生  徐祥德 《气象》2011,37(10):1233-1240
利用不同同化方式分别同化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网的自动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信息,探讨这些观测资料对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预报的作用。通过两组数值试验对2008年夏季连续两个月的天气进行分析场和降水预报结果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同化测站的平均台站高度在2550m以上,因此同化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网资料后,对背景场调整的正作用主要集中在500 hPa以上;循环同化方式对背景场的调整作用比静态同化方式更明显,尤其在500 hPa以上;(2)无论用静态同化,还是循环同化,该观测网资料对华北地区降水预报的改善作用都不太明显,只是对个别降水量级有改善作用;(3)采用静态同化,会对西南地区东部24小时降水预报有改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同化沿99°E附近的7个测站资料得到的降水预报结果比同化24个站的好;(4)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循环同化方式更有利于该地区降水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尤其是对25~48小时降水的预报;同时,在多数情况下同化24个自动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信息对降水预报改善比只同化7个站的更好。  相似文献   

8.
长治地区干旱分析和降水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长治、沁县等11个测站1960~2000年3~8月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旱月出现个数、发生月份、干旱程度、持续时间和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将长治地区的春旱和夏旱各分6个等级,从中寻找春夏两季干旱发生的规律。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两季降水预报方程,对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定量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确定了影响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西北太平洋平均海温、长治县的地温等因子,2001~2004年预报准确率达87.5%。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均值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河西走廊地区16个测站的年和季降水资料,在对该区降水量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该区域各代表站年和季降水的均值突变特征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在1968,1973,1982,1991及2005年左右发生了均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的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CFSv2)提供的2000-2009年降水场历史回报试验资料以及川渝182个测站的降水实况资料。采用时间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距平相关系数、距平符号一致率以及PS评分等方法,对模式在川渝地区夏季降水以及夏季降水异常的次季节尺度预测技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式在概率密度和降水频次方面的预报偏差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川渝夏季降水的可用预报时效为3候左右,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夏季降水的高值中心,但量级偏大。预报技巧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及渝东北地区,对攀西地区南部及川西高原部分地区也有一定的预报技巧。该模式也能够较好地把握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少的趋势,有效预报技巧为2候以内。模式各时效预报与观测的降水概率密度主要集中在10 mm以下量级;模式预报各量级降水频次与实况相比均偏高得较为明显,且随着预报时效延长,偏差越大,其中偏高最为明显的是小雨频次。  相似文献   

11.
冯志娴 《气象》1988,14(9):8-12
在统计分析合肥地区降水和强降水回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并讨论了使用单部雷达探测资料进行测站降水甚短期预报的方法和能力。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预报准确率,若综合考虑天气形势和卫星等其它探测资料,预报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系统和最大熵谱原理的降水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预测分析中经常遇到确定降水周期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将具有分辨率高等特点的最大熵谱原理(MEM)应用在降水周期分析中的方法,并将其做成程序模型镶嵌于GIS二次开发系统中。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实现模型的连接和分析的结果与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周期分析过程只需在系统界面中选取某一降水测站,GIS系统便可以应用MEM模型计算出该测站所辖地区的降水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13.
孙伟 《山西气象》2003,(2):12-15
通过对长治、沁县等11个测站点的1960年至1995年36a的3月至8月逐月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根据旱月出现的个数,发生的月份,干旱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和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将长治地区的春旱和夏旱各分了5个等级,从中寻找春夏2季干旱发生的规律。并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2季降水预报方程,对长治地区春夏2季降水定量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03年新疆阿勒泰地区7测站及塔城地区北部5测站当年11月至次年1月,44a气温、降水资料,研究了北疆北部冬季气候变化特征,解释了2000年该地区冬季特大雪灾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最后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降水的预测问题;并得出一点很有意义的结论:在气候增暖、增湿背景下,特大雪灾也是可以预报的。  相似文献   

15.
三峡地区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9-2000年三峡地区16个代表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这一地区春、秋季连阴雨的发生频率、总天数的气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春、秋季连阴雨每年平均发生2-3次,其发生次数和天数春秋两季相差不大;春、秋季边阴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较明显,其年际变化周期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
冯光柳  崔春光 《气象》2000,26(8):25-26
介绍了神经元方法降水预报系统及其在1999年汛期中对三峡地区的强降水预报试用情况,分析了该系统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转折性天气及强降水过程的预报,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年降水量气候噪声估计的方法,并利用我国分布较均匀的162个测站1960-1991年降水资料,讨论了年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以便进一步研究月,季降水量的可预报性。结果得出;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四川东部和江淮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气候噪声最大的地区;华北,西北以及华南地区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较大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6,他引:35  
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分布均匀的63个测站近40a的秋季降水资料,通过EOF、REOF、周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西北东部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及周期变化等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诊断研究,并就其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统计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熊廷南  周小刚  邓北胜 《气象》1997,23(5):34-36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履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生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东北地区99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突变分析、旋转EOF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并存在14年和2~4年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可分为5种空间分布类型:东北西南部型、东北东南部型,东北东北部型、东北西北部型、东北中部型。东北东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明显,东北西南部降水的增加趋势最明显。各区域降水的变化周期有所区别,东北东北部存在16~18年的变化周期,其它地区存在10~14年的变化周期,各区域降水突变的时间主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