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地质灾害防治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德清县人民政府2003年正式颁布实施《德清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年进行了《防治规划》修编,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和科学依据,成立了德清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建立了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焦作市以防治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为重点,强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群测群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走出了一条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焦作市以防治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为重点,强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群测群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走出了一条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印发《广东省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指明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治区等,制定了相关预防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地质灾害减灾面临的形势 当前,地质灾害减灾的基本形势可以概况为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而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又存在多方面困难而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地质灾害减灾面临良好机遇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减灾管理系统,并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地方法规,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本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方法不断丰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防治地质灾害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省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日前召开了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的首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省国土资源厅杨任远厅长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姜道远副秘书长代表省政府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重点市、县(市、区)要建立领导小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建设、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33处,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本文介绍了泰安市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泰安市剖分为2381个单元格,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泰安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同时依据泰安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将泰安市全域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和方法,将全市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同时针对各防治区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泰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5月15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召开2015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研判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士海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士海副厅长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省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了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于4月26日召开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表彰全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结合我省实际,在总结去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6月12日,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总结了2011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部署安排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亚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武义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武义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武义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每年由县财政安排200万元,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以来,为了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广西靖西县国土资源局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该县印发了《靖西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根据方案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与19个乡镇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调  相似文献   

14.
瞭望八桂     
正崇左: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日,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国土资源局以"五个加强"为着力点,扎实有效地做好201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行地灾点联络员汇报制度,建立了覆盖区、乡镇、村、屯四级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体系。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防灾救灾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  相似文献   

15.
《河南国土资源》2014,(7):16-16
正近年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平顶山市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一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均成立了高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同时,市政府每年统一印发《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加  相似文献   

16.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烟台市域面积13864.5km2,截至2020年末共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5类共4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1/5。本文基于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地质灾害核查数据,总结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灾情损失。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开展了烟台市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划分出了高、中、低及不易发区。结合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工作建议,为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9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召开2019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与寺庙道观地质灾害隐患排(调)查工作部署会议,提出努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上还就机构改革后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和2019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了相关培训学习和讲解。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薛城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的每一位镇村干部都有一份地质灾害安全“责任书”,地质灾害防护区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张“明白纸”,这是薛城区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安全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薛城区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分了防治重点地区,将防治重点分为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和崩塌滑坡灾害重点防治区,编制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余姚市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长期以来,该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十有”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连续八年未发生因防治不到位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根据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求。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