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4,(4):98-101
中国现在的版图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不过你知道在1735年,中国的版图面积有多大吗?近日中国国家主席夫妇欧洲之旅德国站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特意送上了一张珍贵的地图。这张地图被指绘于1735年,根据这幅地图所显示的内容得知,当时中国的版图,竟然有1350万平方公里,其面积总量远远超过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2.
地震短临予报的突破,关键在于临近地震前必震信息的认识和捕捉,而必震信息的寻求,取决于对临近地震前震源物理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从源头雪山到高原绿洲,从长江三峡到江汉平原,从苏州园林到东海入海口……以新时代的长江为主题的巨幅画作《长江万里图》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这幅画卷全长200米,高1.5米,雄浑磅礴、起伏跌宕、风光万千,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民族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4.
图1是由Hubbert在1962年初次发表,之后又在1969年重新发表过的一幅图,该图从历史角度表明了对化石燃料的开采过程.根据这幅图,地球上大约一半的化石能源将在一段长200年左右的时间中被耗尽,这段时间目前已经过去了一半. 根据他对可回采烃总量的最好估计,Hubbert确定了图中时间脉冲的宽度,即全部化石能  相似文献   

5.
白鸟 《地球》2010,(1):54-55
谁是那个最著名的全球通缉犯?谁现在是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的?谁让人类恨得牙根痒痒想要将它掐死在襁褓之中?现如今让全世界超越了种族与地域的界限而同仇敌忾的是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6.
唐卡的由来     
《地球》2015,(11)
<正>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  相似文献   

7.
反演地层电阻率及侵入深度的迭代-搜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匡正 《地球物理学报》1992,35(5):650-654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不必用变量代换也可以确定地层电阻率和侵入深度的迭代-搜索方法.而且用实际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正确、实用的.  相似文献   

8.
岳尚华 《地球》2013,(11):90-93
有这样一种石头,它拥有梦幻般的瑰丽色彩,仿佛从另一个世界流落到现实中,让人窥见一个奇幻的所在。如果我是《哈利·波特》的作者,我会让这块石头充当魔法世界的入口,拥有它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穿越,像魔术棒一样,是魔法师必有的装备。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研究包括前兆观测、前兆资料分析处理、前兆综合研究与前 兆检验等四个基本环节。 首先,改进与加强观测工作始终是前兆研究的基础。除许多同志提到的引进新技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进一步精确化等目标外,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必  相似文献   

10.
数据跟踪分析是每一位地震台站工作者日常必备的技能,特别是2013年中国地震局前兆台网推行前兆观测数据跟踪分析软件以后,数据跟踪分析是台站工作人员每天的必做工作。本文通过对五河井水温在数据跟踪分析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内有相同观测手段的台站在数据跟踪分析中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1.
索子 《地球》2009,(2):72-77
第一 绪言 觇国非难。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不宁惟是;必殆将化为僵石,供后人摩娑叹息,谥目绝种Extract species之祥也。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一套完善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是地震台网机房建设的重心,对广东省地震局台网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在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建立三级保障电源系统的必在性,并对三级保障电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并给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图件,地震区划编制工作是各国建设中必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地震设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每隔若干年,编制一代新的地震区划图,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本文就我国地震区划工作的历史、早期工作、发展阶段和科学思路等几个问题,作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規模的社会主义建設和中国几乎一半的地区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威胁,要求不断地修正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現在这个图的初步方案已經完成了。为了进一步修正这张图,必須估計不同地带里地壳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9)
正"有得必有失"这句古话,对于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感受不可谓不深。2000~2010年这十年间,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保护力度显著提升,这是"得";而另一方面,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增大、气候变化胁迫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2012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相似文献   

16.
应力场的观测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本实验利用异孔深井抽水的加(减)载作应力观测的人工力源,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得出电感应力观测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但室内标定的应力灵敏度不等于实测灵敏度。用室内灵敏度计算应力值必有明显误差。本结果对电惑应力观测科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2月5日广西天峨县龙鱼地区发生的5.0级地震是距大型水电枢纽工程龙滩水库坝址最近的一次中强震,显示了库内构造六必岭断裂系和百安—逻西断裂的近期活动性。木文广泛收集了这次地震的有关资料,重新修定了地震的基本参数,并对这次地震的序列特征、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发震构造,以及地震危险性估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83—1985年地震局组织了对各类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根据地震活动前兆清理结果,认为地震活动前兆是具有一定预报能力的,例如几项必做项目(即各地区都必须清理检验的项目:空区、条带、相关地震、地震窗、诱发前震、震群前余震系列)的预报信息在统计检验上是有意义的。 新知识的开拓可以在理论指导下去实现。如马克斯威尔方程预言电磁波的存在,然  相似文献   

19.
张淑亮 《山西地震》2005,(Z1):11-11
异常与地震之间存在着不唯一性.然而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必震"前兆",不仅在理论上远未解决,实践上也从未找到.因此,只能寻找某些具有实用化的异常指标.这种异常指标不同于"异常",因为"异常"仅仅是相对于正常而言,与地震关系不明确;它也不同于"前兆",因为"前兆"与地震关系是完全确定的.异常指标是介于异常与前兆之间的与地震具有一定对应概率的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就地震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益兴 《地震学刊》2000,20(2):66-69
对以宾态度对等地震预测这一难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攻克地震预报这一难题,必 地壳运动研究为前提,正确运用数学这个工具,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由此对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