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了1966年以来云南地区22个Ms≥6.0震例的地震影响场和余震序列,对两者的关联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将余震分级后按2小时递增进行时段划分,然后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各组余震数据进行线性模型回归.采用自变量极值法控制回归直线的范围,将得到的回归线段中点判定为宏观震中,线段方向判定为影响场方向.结果表明:此方法判定的结果总体上比较接近各震例的宏观震中和影响场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以震源机制解走向作为影响场长轴方向的适用性,以1970—2020年145个破坏性地震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极震区长轴方向之间的偏差,发现两者平均差值为17.0°;走滑型、逆断型和正断型地震分别占研究地震总数的56.6%、19.3%和6.2%,其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6.4°、16.2°和20.6°;有82.8%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走向差值小于30°,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统计研究2010—2020年等震线长轴方向明显的50个强震震中附近区域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结果表明:有13个地震震中30 km范围内有历史强震发生,最近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小于30°的有8个(62%)。如果在距离地震震中30 km以内发生过历史强震,则可以综合考虑距震中最近的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活动断裂走向来判定影响场长轴方向。  相似文献   

3.
机房是移动通信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震易损性将决定基站在震后的功能状态,即基站所辖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服务在震后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在对我国北方某市典型落地通信基站机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机房地震后使用功能的重要设施(即基站板房、内部走线架、通信机柜和蓄电池组);随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这些设施的数值模型,通过Pushover分析确定了每种设施的损伤模式、损伤水平评价指标及其数值;通过IDA分析得到了每种设施的抗震性能,并通过对IDA分析结果的统计得到了这些重要设施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给出了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典型通信基站机房震后功能评估的方法。该工作将作为基本环节用于城市及地区移动通信系统的地震后功能状态评估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测震台网Jopens系统流服务为依托,根据NetSeis/IP协议通讯标准实时接收数据包,解析MiniSEED格式波形数据,监控台站波形中断情况,实现基于REST架构的台站状态显示,结合震中附近地质构造信息,快速判定地震破坏扩展方向,圈定极震区范围,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伶俐  洪敏  张勇  高涵  徐良叶  牛甜 《中国地震》2020,36(1):91-104
采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及邻区近400个GNSS测点1999~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该区域在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计5个时间区域应变率场;根据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3年内的MS≥5. 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震例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高值区,可见研究区各个观测时段GNSS应变率场对后期1~3年内的中强震发生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2014年盈江6. 1级、鲁甸6. 5级和景谷6. 6级地震为样本,建立监视块体获取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地震前三个月左右均出现震中附近短期应变趋势改变、快速增强、转折的现象,这些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为地震短临预测尤其是时间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中国地震》2015,31(4):698-709
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次MS≥6.5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余震能量场的空间变化,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进而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能量场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等,并对7次地震震后各个时段的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不同时段由余震能量场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可有效缩小用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2震后2、4、6、12、24h等5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且震后24h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烈度衰减关系一般是由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拟合得到,但基于历史震例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到的椭圆衰减模型往往不能够反映大地震时的地震衰减特点。尝试提出一种基于点源模型改进的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引入地表破裂尺度对原有烈度衰减模型进行长轴上的修正,以期达到生成结果与强震实际烈度相拟合的目的,并可实现极震区震害的快速评估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实际等震线图,将其与加入了震源机制解影响参数的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等震线图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震级的增大,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等震线图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在高烈度区(≥Ⅶ度)相似度更高。另外,根据震后24小时内余震频度的空间变化,对极震区理论等震线修正后,其与实际等震线更加贴合,即理论计算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值更加接近。最后,对河北地区划分网格,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震例对各个网格中心点产生的影响—基岩PGA。提取场地类别属性,考虑场地放大因子,完成基岩PGA到地表PGA的转换。将地表PGA换算成烈度,并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放大效应的地震影响场在高烈度区与实际等震线相似度很高,且相似度超过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1950年以来新丰江水库地区和水库大坝地震烈度的变化,并对新旧大坝设防烈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按现今的国家标准,新丰江水库大坝的设防烈度为Ⅶ度强。对库区6次4级以上地震的烈度宏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了河源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关系进行了比较.最后计算了新丰江水库地区的在5-6级地震情况下的宏观烈度影响场。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地震影响场分析系统,采用可扩展的struts2、spring2、hibernate3和百度地图技术,提供了震源信息输入、快速定位和影响场(烈度,峰值加速度)分析,并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电子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ACE)月尺度异常序列,对850 hPa相对涡度、地表纬向风、柱水汽含量、OLR、降水和SST等大尺度环境场变量进行时滞回归分析,讨论了月尺度TC活动对大尺度环境场的影响及其与周尺度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1)月尺度ACE回归出的纬向风无论是强度还是范围都要明显大于周尺度ACE回归结果,TC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近赤道TC,对于激发或加强TC活动区域南侧的低纬地区西风异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持续并且强度较大的西风异常可能导致西风的爆发,而西风爆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ENSO事件的发生和演变.(2)在月尺度上,OLR、柱水汽含量、降水和SST等物理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El Niño型分布,而在周尺度上,仅SST呈现出明显的El Niño型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月尺度TC活动和太平洋ENSO信号之间存在更密切的关联.(3)在TC发生后1-2月,TC的主要生成区域柱水汽含量减少、OLR增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区域生成TC的潜能.虽然TC所引起SST降低的空间尺度很小,但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传导会扩大到更大尺度上,由于这种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月尺度TC对大尺度环境场影响的信号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发生后,盲场快速评估阶段生成的地震影响场对极震区的判定和应急救援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震后依据地震震级、震中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活动断裂分布情况可快速绘制第1时段地震影响场,然后综合考虑此次地震震源的特性,充分利用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等结果可动态修正影响场。本文基于开源软件实现地震影响场的自动生成,并依据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等结果,实现动态修正地震影响场,为震后灾情评估和多时段应急图件产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断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裂及河源-丰顺东西向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5.
16.
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的社会视频监控是震后获取地震灾情的重要数据源。基于地震视频灾情判读系统,对基于视频运动估计方法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2017年浙江临安4.2级地震影响场快速评估中。结果表明:利用该改进方法在震后4h内得到了基于社会监控的烈度分布,计算得到的最高烈度与现场实际调查相同,等震线优势方向与现场工作结果一致,V度面积和现场工作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具有影响场的地震专题图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绘制影响场的常规方法入手,探讨了从应急指挥指挥技术系统中快速提取地震影响场图层的方法。依托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新疆应急基础数据,可以做到在地震发生后较短时间内给出相关地震专题图,并且制作成专题图模板,快速生成所需要的图件。与常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时间短、烈度范围具有区域性特征等特点,保证了快速、准确提供地震应急基本信息,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36年广西灵山6级地震是南海北缘内陆最强的一次地震,也是震害最严重的一次,震中烈度9度强。倒房率震害指数甚高,地面破坏和其它宏观现象也非常突出,形成两个极震区,其一长轴北东东向,其二长轴北北西向。这些震害和影响场特征以及地面破坏等宏观现象均可用本区地质、地貌环境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沈峰 《华南地震》2006,26(2):72-79
2004年9月17日02时31分广东省阳江市发生MS 4.9级地震,造成14个镇的57个行政村共1620多间房屋(主要为老旧民房)遭受轻微破坏,受影响居民21195户,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震后进行了地震影响场调查,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分布图,并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CAP 方法快速计算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是反应区域应力场的重要参数,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将有助于获得更高精度的区域应力场分布。本文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下关虚拟测震台网为例,介绍了利用虚拟台网产出数据,采用CAP 方法计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云南地区2013 年2 月~ 2014 年2 月间MS≥3. 0 的64 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①本文给出的方法为一种半自动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地震速报结果之后45 分钟之内给出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影响震源机制解快速产出的主要因素是格林函数库的建立和编程实现标注P 波到时的全自动化;②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为主,但在香格里拉和洱源地区有少量正断层地震存在,位于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P 轴主应力方向在川滇菱形块体南部以北北西-南南东为主,而在印支板块则主要以北北东-南南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