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极涡是西风带一个最强大的环流系统,它的活动规律对长期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前期极涡特征量与我盟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及预报,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2具体分析我们用前期1~2年北半球500hPa各区的副高面积、副高西伸脊点及副高脊线位置...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流降尺度因子在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魏凤英  黄嘉佑 《大气科学》2010,34(1):202-212
本文将1951~2007年500 hPa 格点资料构成的表征区域系统的环流特征量作为降尺度因子, 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以环流特征量作为因子场, 建立逐月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量的预报模型。从最佳预报模型中的环流特征量出现频率的角度, 对大气环流降尺度因子在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夏季各个月份的预报模型中, 出现频率表现最突出的因子是北半球和东半球副高系统。此外, 东亚地区副高系统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3.
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一次出梅时副高北进过程, 对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与利用ECMWF同化系统资料根据热力学方程反算的加热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参数化加热场的水平分布基本合理,但低纬和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加热偏弱; 参数化加热的垂直分布在北半球比较合理,但在南半球与反算法的结果有较大差别。这些结果对模式能很好地预报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形势演变,较好地预报西太平洋副高变化及预报的副高系统性偏弱给出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对延安市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副高活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归纳出延安市大降水高空环流形势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了基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延安市大降水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5.
何敏  董守玉  刘引鸽 《气象》1991,17(2):12-17
本文利用SLP(海平面气压)资料,综合分析夏季6—8月副高各特征量与北半球SLP场的同期及前期关系,着重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利用SLP作副高各特征量长期预报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赤峰地区夏季干旱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玉琴  张少文  徐玉强 《气象》2010,36(1):49-53
夏季副高偏弱、位置偏南、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以及冷涡活动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环流特征。选用冬季亚洲地区环流指数、北半球极涡位置以及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这三组预报因子,采用赤峰地区10个旗县站1959—2000年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把干旱强度划分为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通过三组因子逐级订正的方法预报干旱强度。经过2001—2007年7年的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法对干旱强度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任广成  谌莉 《贵州气象》2007,31(1):19-22
利用1951-2005年贵阳春季降水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各种环流特征量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异常变化对贵阳降水的影响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发现: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与贵阳降水存在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前期冬季北半球副高及北半球各副高单体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前期夏、秋季NINO 1区,秋、冬季NINO4东区,冬季NINO 2和NINO 3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预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气温变化规律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临沂市53年气温资料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方法,对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临沂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季节变化不同步。近年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气温变化与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极涡面积指数,经、纬向环流指数等的变化密切相关,与南方涛动指数、太阳黑子相对数、东亚大槽位置等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北半球500毫巴平均图,分析了早涝年同期副高特征及副高特征量(如副高面积指数、副高综合指数等)长期过程演变特征,又分析了西风带系统,副高和旱涝相互关系,在这基础上寻找了夏季旱涝的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首先分析了各种极涡指数对欧亚大范围天气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Ⅰ区极涡面积指数与我国及苏联乌拉尔山南部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关系密切。而着重分析了Ⅰ区极涡面积与同期亚洲中纬地区西风环流、副热带环流及前期整个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联系,得到如下主要结果:Ⅰ区极涡面积指数与亚洲中纬地区纬向环流指数及印度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前期3月北大西洋西风环流与5月北美大槽强度对冬季Ⅰ区极涡强弱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性。用前期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作为因子做冬季Ⅰ区极涡预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春夏转换季节中亚洲季风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断裂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分析表明,北半球副高断裂最先发生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一带。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地区经圈环流的季节转换在高低层存在差异。在3~5月的经圈环流演变中,孟加拉湾地区经圈环流表现为对流层低层首先发生改变,呈高、低层正、反Hadley环流配置,大气加热以感热为主,因而高度场表现出的副高在孟加拉湾首先断裂只是对流层低层的表现。中南半岛则表现为从低到高的整层上升运动增强,经圈环流的减弱、消失是地表感热和潜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整个对流层副高的断裂应在中南半岛地区。中纬度亚洲大陆积雪季节溶化以高原为中心表现出东快西慢特征,导致105 E以东的东亚中纬度感热首先增加,地表感热加热大气的结果有利于大气经圈环流下沉气流减弱,从而加剧了中南半岛地区经圈环流减弱进程,为北半球副高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地区断裂提供了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海气相互作用与湖北大涝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俊 《气象科技》2006,34(3):260-265
利用1951~1994年北太平洋海温、副热带高压环流特征量、湖北大涝资料,通过对北太平洋海温场和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特征指数与湖北大涝的相关普查,发现几个关键区域的海温异常分布与湖北大涝有密切关系;特别春季和初夏的副高异常分布是影响湖北大涝的主要因素;海温和副高两者之间的异常变化密切关联;海温异常变化早于副高异常变化约1~3个月。利用统计预报方法分别建立了利用海温因子、副高环流特征量因子预报湖北大涝的模型,并在汛期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湖北大涝与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副高异常,副高异常导致湖北大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影响北京夏季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敏  林建  韩荣青 《气象》2007,33(6):89-95
利用1951--2004年500hPa高度场、副高特征量及北京降水量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与北京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降水与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关系比较复杂,中高纬与副热带环流特征的各种配置会对北京夏季降水产生不同的影响。欧亚中高纬环流出现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华北上空持续受高压控制;北京及附近地区处在西高东低的形势下,持续受西北下沉气流控制是北京夏季少雨的有利环流条件。北京及附近地区位于低压槽区或处在东高西低的下游“阻塞”形势,是北京夏季多雨的基本环流条件。研究的结果为北京地区夏季旱涝预测提供了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冷暖冬年环流特征及其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1~2005年北京气温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及其环流特征以及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冬季气温变化具有50、60年代低,自70年代开始逐年代升高的趋势,90年代至今处于高温时期.北京冷暖冬年,其同期和前期500 hPa环流特征具有明显不同;前期北半球副高及有关副高单体其强弱变化,对北京冬季气温有很好的指示性.前期春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和南赤道海流区海温异常变化可作为北京冬季异常冷暖的前兆信号.前期春季南赤道海流区海温异常偏高时,有利于北京暖冬年环流形势的形成.前期春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偏低时,有利于北京冷冬年环流形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型环流演变与台风生成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德贞  林玉成  鲍媛媛 《气象》2000,26(12):31-35
对北半球涡位置和强度,东亚西风强度指数及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特征与台风活动的一些观测事实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出一些用于台风生成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化及对7~9月副高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7-9月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在近44年来冬、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都呈增强趋势,具有南北半球气流交换越来越激烈之事实;(2)5月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7-9月环流影响关系最好,与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3)2005年诊断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7.
针对1998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度梅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短期演变特征,利用NCEP逐日资料,首先揭示了此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东西断裂、副高单体发展的短期异常特征,进而指出了中高纬环流调整与副高短期变异的对应关系.在发现与中高纬环流调整相伴随的强冷空气是副高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大气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副高短期变异的动力机制,发现在副高边缘的冷暖空气活动通过与南北风发展直接关联,而影响副高的短期变异,是副高短期变异的重要机制之一.最后,利用R42L9/LASG IAP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敏感性数值试验证实了上述冷暖空气活动影响副高发生变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区域环流特征的客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镜 《气象》1986,12(11):21-24
本文根据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位移特点,在不固定区域采用二维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客观地分解1951-1985年逐月500hPa高度距平场。应用分解结果讨论与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迟早有关的环流特征,给出了预报方程,并简单分析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维数据的纬向空间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及其与特征纬向波数相对应的北半球冬季环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分别是3,2和1。北半球冬季环流的3波活动主要在中纬度,2波活动主要在高纬度,1波活动则主要在低纬度。中纬度3波环流的槽脊线走向是东北-西南向,高纬度2波环流的槽脊线走向是西北-东南向,低纬度1波环流的槽脊线走向则又是东北-西南向。对应于各特征纬向波数,北半球的冬季环流从1949—1999年均表现出一种显著的系统东移特征,初步估计,北半球的冬季环流在过去50年中已大约向东移动了近5个经距。  相似文献   

20.
九月份是宝鸡地区最重要的农事关键月之一。九月的早涝决定着秋粮、棉花的丰歉和小麦的能否适时播种。正确预报出九月份的旱涝,无疑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北半球500mb 月平均环流特征入手。发现:历史上九月早涝年的同期环流特征有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极涡位置、副高位置、东亚槽位置、中纬度气流的走向等等。据此,分析了旱涝年前期3—7月份极涡活动;1—7月副高面积指数距平累计曲线;1—2月、7月西太平洋特征点海表温度;1—4月本站月平均气温距平累计曲线等等。发现其在早年、涝年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从冬→春→夏的各个阶段,都能找到九月早涝的前期征兆,具有较好的预报价值。最后通过对前期征兆的分析归纳,给出了预报宝鸡地区九月早涝的两套模式,历史检验的预报成功率是28/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