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盐度是海水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时空分布常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黄海和东海是位于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与太平洋有着良好的水交换,太平洋高盐水通过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以及黄海暖流流入东海和黄海,影响本调查海区(特别是本区东南部)。与此相对应,在本区的西北部则受到由苏北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等所形成的沿岸低盐流系的影响。这两种不同性质流系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海水盐度是海水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时空分布常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黄海和东海是位于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与太平洋有着良好的水交换,太平洋高盐水通过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以及黄海暖流流入东海和黄海,影响本调查海区(特别是本区东南部)。与此相对应,在本区的西北部则受到由苏北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等所形成的沿岸低盐流系的影响。这两种不同性质流系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蓝淑芳 《海洋科学》1993,17(1):38-40
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从水团结构分析,也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①②或南黄海暖流水、黄海暖流水。 黄海暖流水是渤、黄、东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和低溶解氧含量特征,其消长变化对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包括水团、流系和涡旋等的分布及其变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黄海暖流水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扼要总结,重点概述了作者等近年来关于黄  相似文献   

4.
冬季黄海暖流西偏机理数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洋数值模式(MITgcm)模拟了冬季黄海流场并对冬季黄海暖流西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冬季黄海流场模拟试验表明,黄海暖流由济州岛以西约32.5°N,125°E附近进入黄海,然后沿着黄海深槽西侧70 m等深线附近向北偏西运动;海面高度调整对黄海暖流路径具有重要影响,沿着黄海暖流路径的海面高度梯度比周围海区大,由海面高度梯度产生的地转流引起的北向体积输运占总的北向体积输运的78%。狭长海湾地形控制试验表明,单纯的黄海地形分布不足以引起黄海暖流西偏。黄海典型断面试验与渤海、黄海、东海地形控制试验说明,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地理位置对流场分布有重要影响,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位置恰好位于深槽西侧地形坡度较大区域,在位涡守恒的约束下黄海暖流受地形捕获沿70 m等深线附近向北偏西运动;试验还表明,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位置与东海北部环流和地形分布有关,在冬季风的作用下东海北部环流的一部分沿着地形陡坡进入黄海形成黄海暖流。由此认为,黄海、东海环流在其特殊地形的约束下对冬季风的响应和调整,是引起黄海暖流西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黑潮派生的各种暖流对东海而言是重要的热能来源,它们的态势会极大地影响东海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对2003年度东海暖流主干温度、暖舌前锋位置进行空间分析,并与历史状况比较,结果表明在2003年春夏黑潮和对马暖流的温度和势力与常年差不多,台湾暖流及黄海暖流比常年要弱一些;夏初各暖流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低于常年的状况,先是黑潮,然后台湾暖流、对马暖流最后是黄海暖流.而秋冬两季除黄海暖流只比常年略强一些外,各暖流均呈强势,不但温度较高,而且暖舌的伸展距离比常年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在冬季都接近历史最强水平,而相对较弱的黄海暖流也比多年平均略强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二维数值模拟对1986年6月~1988年12月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得出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1)东海对马暖流水主要为东海黑潮水继续北上部分构成;(2)东海对马暖流水由东海黑潮水、东海陆架水以及东海北部黄海大陆沿岸水几部分混合而成;(3)东海对马暖流水几乎全部由东海北部的黄海大陆沿岸水构成。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冬季黄海暖流水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乐肯堂 《海洋学报》1992,14(2):9-19
以1986年1月中美南黄海联合考察所得的温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冬季黄海暖流水的起源,主要结果有:(1)冬季黄海暖流水主要是由对马暖流水和东海混合水通过侧向混合而形成的,但黄海混合水和朝鲜西岸沿岸水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混合;(2)在对马暖流水向南黄海扩展的过程中,尽管平流扩展的方式不能被忽视,但在济州岛附近海域,水平涡旋扩散却起着主要作用;(3)对马暖流水与东海混合水一起,主要由下层进入南黄海,这是由于在济州岛西南海区的上层存在着强烈锋面(这里是混合增密区).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陆架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顺喜 《海洋科学》1993,17(5):24-28
黄海中部、济州岛西南,存在厚层的泥质沉积,它们分别与上述地区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在两个泥质沉积区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别有特征的“冷涡-通道”沉积体系。经分析发现,这个沉积体系,完全受控于黄海暖流、冷涡及其相关的环流体系。此外,在黄海西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底发现大面积砂岩及其砾石,揭示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的新源地。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沉积“;而在冷涡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通道沉积“,它分布于黄海暖流之下,呈南北向延伸。表明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是受控于冷涡、黄海暖流及其相关的环流体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黄海和东海的地理环境概况,着重分析调查海域的环流系统。有如下一些初步看法与结论。 台湾暖流的前缘混合水,可从长江冲淡水底层穿越而影响到苏北沿岸,直到32°N以北的浅水区域。对马暖流西侧的水体是东海混合水,而其东侧为黑潮分支。黄海暖流的流向在不同季节具有规律的摆动。黄海底层冷水团属于季节性水团,其强盛及消衰与温跃层的形成及消亡紧密相关。黄海底层冷水团与中部底层冷水并非每年彼此独立,它们的共同特征甚至比其差异更明显。夏季东海冷水不能借助爬升侵入黄海底层冷水团内部。在济州岛南部区域,中层的逆温、逆盐现象,是由黄海密度环流的扩散效应与东海冷水沿黄海底层冷水团边界的爬升这两个原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东海和南黄海夏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王辉 《海洋与湖沼》1996,27(1):73-7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引进了黑潮边界力及长江径流,给出了东海和南黄海的夏季环流及上升流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黑潮西侧存在着台湾-对马暖流系统;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来自台湾暖流、黑潮、东海混合水和西朝鲜沿岸流;黄海暖流主要来源于东海混合水,表面有部分来自对马暖流;闽浙沿岸存在上升流区且构成一带状区域;在长江口外、东海东北部和陆坡上也存在在上升流式;陆坡处上升流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北部冷涡区温盐度和海流观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州岛西南的东海北部海区是东海陆架区的重要渔场之一;南去的黄海沿岸流、黄海冷水,北去的黄海暖流和台湾暖流等在这里相汇,夏季上层还有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该区地处浅海陆架区,受潮汐和气候的影响很大,水文要素不仅有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且有明显的短周期变化。因此,该海区的海流、水文状  相似文献   

14.
黄海、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ECOM -si,建立了一个垂向取σ坐标、水平取球面坐标的三维高分辨率湍流闭合的黄海、东海海洋环流数值模式 .考虑实际岸线和水深、边界通量、密度梯度力和风应力 ,应用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夏季黄海、东海环流 (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冷水团环流和沿岸流 ) ,摸拟结果与以往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较成功地应用于该海区环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北部陆架区浮游甲藻的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毛兴华  李瑞香 《海洋学报》1984,6(5):672-677
本文讨论的材料是1977年10月4日—11月5日在东海北部陆架区共23个站位上用周第浮游植物网(网口直径37厘米,国际标准20号筛绢)从底到表拖网采得的。根据甲藻样品的分析,我们得到下列结果:(1)按照不同种类的甲藻盛繁的温度范围,可将它们分成三个类群:冷水种类,暖—温种类和暖水种类,最后一类群占总种数的70%以上。(2)东海北部陆架区甲藻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与水团的分布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调查区的西北部受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的影响,不但有一些冷水种,也有一些由黄海暖流携带进来的暖水种。调查区的西部种数极少,多为暖温种类。暖水种类出现在黑潮暖流影响的区域,虽然甲藻种类很多,但其生态性质很简单,可作为对马暖流和黑潮暖流的指标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诊断计算了冬季渤海、黄海和东海的近海环流状况,重点分析了黄海暖流的演变过程及其垂直结构,并探讨了黄海暖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黄海暖流于12月初步形成,次年2月发展最强盛,3月开始衰退。黄海暖流在表层和次表层(0-30m)并不是一支持续稳定的流,其持续稳定性仅在近底层得到很好的体现。对黄海暖流形成机理的分析表明,压强梯度力、垂向摩擦力和柯氏力占主要地位。在表层及次表层,主要表现为风的正压作用,而在近底层,则由海平面起伏造成的正压梯度力和密度场引起的斜压梯度力形成的总压强梯度力与柯氏力基本平衡,因而黄海暖流可基本认为是准地转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讨论了渤海、黄海、东海北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表面水温季节分布和变化的主要水文学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分析海域表面水温的季节分布和变化,除显示了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海底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外,冬半年,尤其是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温分布形势深受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台湾暖流余脉和黄海沿岸流等不同示性流系的影响;春、夏期间,黄渤海沿岸(水深特别浅的区域除外)存在着若干强弱不等的冷水域,一般而论,它们应是由动力因素(海流)、气候因素、特定的岸形和底形等诸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底层冷水涌升现象。 基于分析海域表面水温年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数值特征,可归结为沿岸型、近海型、黄海中央型、东海北部外海型、黄海暧流型5种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8.
黄海、东海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海和东海,连同渤海,是面积广阔的陆缘海,绝大部分区域的深度不超过160m,超过200m的深水区范围很小,东海平均深度370m,黄海平均深度44m ,渤海只有18m。黄海、东海的海底地形、海流系统和水团结构都相当复杂。强大的高温高盐黑潮暖流水和以长江为主体的低盐冲淡水占主导地位。北部的黄海冷水则是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夏季低温水团,而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对局部海域水文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黄海和东海海域的底栖动物区系性质。此外,海底沉积物结构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对底栖动物的组成和分布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同种的分布式样明显地反映了粗、细、软、硬底质的分布轮廓;而有些底内动物的活动又对沉积物的物理纹层和化学特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海、东海底栖动物种类很多,有的种数量很大,不少种(虾类)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渔业捕捞对象,或是经济鱼虾的天然饵料,有些又可作为水团、海流的指示种,与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物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多年调查资料,系统反映中国东部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概貌和生态特点,内容包括种类和群落组成、分布及其与水文和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东海和南黄海冬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辉 《海洋学报》1995,17(2):21-26
基于文献[1]所给出的环流模型,引进黑潮边界力和长江径流,获得了东海和南黄海冬季三维环流结构.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主要流系的基本特征;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路径及起源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环流垂直分量揭示了在浙江和福建沿岸冬季都存在明显的上升流区,并指出了上升流区的位置和强度.  相似文献   

20.
乐肯堂  王岳 《海洋学报》1994,16(6):1-10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和数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深入地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北部由海流所输送的海洋热盐通量,其温盐资料取用1989牛1月中美南黄海联合考察所得的资料。本项研究获得了由南黄海主要流系(对马暖流、朝鲜西岸沿岸流、黄海暖流)所输送的体积通量、热量通量和盐量通量,以及各断面上的风生通量、非风生正压通量和斜压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