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管理对于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空间分布以及用途情况,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山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县级系统")是基于ArcGIS平台和Oracle数据库进行开发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依靠全省覆盖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时间和空间数据的完美结合,解决了跨地域办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基于空间数据库以及COM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并在昆山市土地信息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实现办公自动化是土地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设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已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由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多项高新技术 ,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又是一个长期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探索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有多种思路和做法 ,郑州市土地管理局在学习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了建设郑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一、新一轮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一)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有利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十分重视,国土资源部先后在多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的重要性。2003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省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设省级、地市级规划数据库,开展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并组织专家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程。  相似文献   

6.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GIS技术、计算机加密技术、计算机并行技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及业务需要,设计开发规划系统和建立规划数据库,最终实现远程报批和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始建于1993年,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形成了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南京模式”。系统以ORACLE和MicroStation/GeoGraphics为数据库和GIS平台,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采用C/S和B/S体系结构,应用网络GIS技术进行开发;系统是在南京市初始城镇地籍工程中建立的,在市区和4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工程中得到发展,在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和多个重点项目中逐步完善;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系统的建立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最终促进了南京市现代地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正在启动各自的数字城市建设计划,一个以“数字城市”为旗帜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信息化既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人们对数字城市及其概念的认识尽管尚不一致,但对于数字城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则是相同的,即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就是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和改善城市的各项机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各地土地利用台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统一标准、加强覆盖和关联性、提高使用及查询效率为原则,通过实际建立数据库模型对土地台账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外土地信息系统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土地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大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已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化管理并建立了基于网络技术的土地信息发布平台。在我国,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数字国土”中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正在实施。了解发达国家在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土地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土地信息系统(LIS)建设的重要技术保证之一.目前,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大量的各级系统正在建设,或者准备更新原有系统,更多的系统正在考察和启动阶段.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套全国性的土地信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于指导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处理、建库、运行与使用.因此,研究和提供一个适应土地空间数据共享和利用的标准化方法及标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局面,已是土地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土地信息化标准,是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建设方针的重要前提,通过土地信息化标准建设,可保证土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2.
该系统利用日益成熟的GIS技术 ,结合当前开展的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不依赖任何GIS平台自行设计开发。实践证明 ,系统功能完善 ,自动化程度高 ,开放性能好 ,便于联网 ,成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 ,为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 GIS技术建立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在目前大中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绵阳市城镇土地定级评估 ,介绍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流程。强调数据规范化、模块完备性与扩充性、功能实用性、操作可视化等设计原则 ,实现了城镇土地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宗地评估和地价指数测算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完成,各地按照《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的要求,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问题十分严峻。20年来,对全国的土地工作和信息开展系统设计,实现统筹联合,管理“大土地”,是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述规划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创新之举,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动态监管的基础与平台。绍兴市在2005年启动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就把规划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十年磨一剑",经过近十年的研发与实践,绍兴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通过省级专家的验收和第三方测试,并已在全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全面应用,201 3年全市规划局部修改方案全部通过系统上  相似文献   

17.
集成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我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集成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建设集成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所需要采用的关键技术、应用模式以及产品化过程,并以柳州市国土信息系统为例对SuperMap LIS数字国土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思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土地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是空间数据源,包括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与声像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满足有关的规程与规范的要求,以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信息成果的输出等方面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从各自专业角度献计献策。但“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区域或专题为切入点。本文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比较严峻及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的背景出发,结合研究区的自然、人文特征,设计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型,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土地沙漠化信息查询子系统、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等。系统设计的同时选择典型示范区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系统在其数据项相关性方面已满足本专题GIS系统的功能和模型的要求,本系统可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部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和对策。提供迅速、动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2003]18号)精神,浙江省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全面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建立了标准统一的数据库。为维护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保持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必须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土地利用日常变更,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