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研究人员对地图美学理论研究缺乏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地图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入手,梳理了国内外地图美学发展史并进行对比分析,将现有地图美学理论研究成果划分为地图美学的宏观描述、地图要素的美学设计、地图审美的心理规律和地图实例的美学分析等4个方面,试图建立起地图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同时,在分析现有地图美学理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地图美学理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地图符号设计中的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  李欣  郭忠胜 《测绘科技》2004,24(1):56-59
地图是地图符号的空间集合,地图符号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输。本文从理论地图学和美学的观点出发,系统阐述了地图符号所涉及的美学因素,以及符号构成中有关美学的若干要素,地图符号构图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地图的技术研究,导致地图的艺术研究进程落后于技术研究进程。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改善,但对于地图的美学问题研究还是相对偏少。本文从地图的信息表达与美学思维角度出发,从地图的语言、技术、文化及创新4个方面探讨了地图与美学思维融合的问题,并提出了地图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地图美学论,以期得到适合地图的美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地图的广泛运用和人们对地图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地图美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陕西省地图集》的编辑设计为例,叙述地图的美学实现过程,从图面配置、色彩设计和图幅整饰等方面,阐述编制精品地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地图产品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地图符号又是表现地图艺术的重要载体,本文介绍了地图美学在地图信息传输巾的重要性和地图符号构成的地图美学要素,从地冈符号的形状、尺寸和色彩方面探讨地图美学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关丁符号设计方面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地图的配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超  陈毓芬 《北京测绘》2007,(3):9-12,42
网络地图的配色是决定网络地图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视觉感受效果。目前网络地图发展迅猛,但地图配色由于缺少理论指导,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网络地图的推广和应用。文中首先研究了网络地图配色的作用,接着对当前网络地图配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提出了基于视觉感受理论和地图美学理论的一般性网络地图配色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上述原则在网络地图配色中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几种较好的配色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安波  林冰仙  闾国年  洪璐 《测绘科学》2010,35(2):66-68,48
长期以来,地图工作者多专注于地图几何数据在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方面的质量控制技术问题,而忽视了地图在美学、可视性等方面的理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需要,本文从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地图质量测试方法、地图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过去多数地图设计研究,均着重强调地图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的产品,在地图设计中强调内容结构设计,而忽略地图的艺术设计和美学特征。结合《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地图集》的设计,研究在地图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图的艺术设计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是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特征;探讨了地图美学在现代地图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地理信息认知、传输和视觉感受过程中的功效;提出了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课程设置与具体途径,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为相关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提供...  相似文献   

10.
唐曦  黄余明 《测绘科学》2010,35(2):54-56
本文从地图制图专业视角出发,归纳互联网地图制图体系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目前地图视觉质量仍待优化的必要性,并揭示现状问题的成因。进而结合互联网地图的特点、媒介环境和技术条件、受众认知与交互需求等,提出影响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的用户考量、研究倾向、参与协同和介质技术等四大因素。由此,强调美学属性是地图必要的有机组分,网络地图服务的功能体验、交互体验、视觉体验相辅相成。最后,基于以用户为中心和跨学科协同的理念,回答了制图实践的方向性问题,从宏观指导、具体原则和实施细节三个层面,探讨了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控制和优化设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测图工程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为设计宗旨,力求地图新产品开发,在传统4D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物地貌特征补充了地形图要素内容,开发研制了影像地图、晕渲地形图新产品。本文针对原有地形图在表达西部地物地貌特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西部测图工程中地图新产品的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包括地形图要素扩充内容与制图表达、影像地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晕渲地形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等技术内容。地图新产品设计与表达技术已应用在西部测图中,指导生产了我国西部首批1:50000地形图、影像地图和晕渲地形图产品,丰富了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12.
围绕专题地图的异质同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传统地图整饰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版式关联模型的地图整饰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地图模板模型的基础上,提炼专题图中辅助要素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参考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构建一套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二次逻辑关联的地图整饰方法与流程,可以实现专题地图的快速批量制作。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整饰方法更为重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3.
对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全国范围内,网上提供的电子地图的单位、各种电子地图的特色、应用情况;阐述了电子地图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图所要表达的空间结构通常通过空间关系来建构和描述,包括距离关系、方向关系和拓扑关系。本文基于空间关系认知,从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4个量表分析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空间关系分辨率的变化过程,并以路网架构图为例,对比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认知效果,提出在制图中要重视认知效率和表现对象的细节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地图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地图设计理念发生了改变,用户开始介入地图设计,设计者与读图者成为一个人。那么如何辅助用户设计专业的地图是"智能化"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对"智能化"思考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用户进行地图设计的各种因素,并从知识工程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问题的知识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VC++开发了基于Windows XP系统上的智能化电子地图设计试验系统,并举例说明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雨心  左栋 《测绘通报》2019,(7):118-121,137
近年来,传统的媒体网站和新兴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使用地图配合相关新闻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监管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地图”被系统监测到。但当“问题地图”被监测到之后,系统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多维度、立体式数字信息存储、分析的发展潮流。本文通过对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结合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的具体特点,设计了“问题地图”模型的格式及“问题地图”大数据库规格,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制定几类“问题地图”态势分析模式,对态势感知模式下的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进行了探究,使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的相关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visible in research in the 1980s and 1990s, works concerning language-mapping issues are recently rather absent. This is an unfortunate oversight given current GIS capability and its potential to tackle visualization issues that were previously simply acknowledged and accepted. Given that there are no established guidelines for language map construction, this work aims to renew attention to language mapping, beginning with a survey docu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shed language maps. The survey components address the problematic aspect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and depict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reveal their usage and frequency. The noted map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publication type, publication year, coverage area, language data or variable used, and symbology details. For consistent classification, we use a language-map symbology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und in previous research. In general, chorochromatic maps using polygonal map units dominate our survey. We also find further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roblems outlined in language mapping literature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solid-line boundaries and depiction of only one language or feature per place. However, we also note some unique strategies used for handling uncertainty and linguistic plurality. Observations of tactics not captured by the existing 20-year-old typology lead us to create an updated language map symbology typology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observed in our survey. Overall, we document language mapping strategies in practice and provid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y highlight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current cartographic approaches for depicting language.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时代实现位置服务的重要基础,位置地图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并且能实时、应景地向用户提供位置关联信息,因而比传统的电子地图更能满足用户的位置服务需求。文中分析位置地图的特点和服务模式,并基于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提出位置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探讨位置地图的认知设计原则,为基于位置地图的位置服务中空间信息的认知与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子地图是传统纸质地图的模拟与发展,是可交互的多功能的可视化集成地图,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地理要素实体。本文从电子地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入手,介绍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设计表达,给出一些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表达的原则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