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特征:小型素食恐龙。两足行走,上、下颌前端有骨质喙,脸颊两侧有咀嚼用齿列。头骨与鹦鹉嘴龙很像,主要区别是:红山龙的头颅骨比鹦鹉嘴龙低平,眼框椭圆形而非鹦鹉嘴龙的圆形。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国学者在辽宁地区再次发现1.6亿年前对传统“演化规律”提出挑战的远古植物——花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据王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为海房沟组,属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很多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3.
地质工作者在湖北南部巫山中发现的形成于4亿2千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型大理石,经中外专家、学者们鉴定,已被正式命名为“百鹤玉”,现已开始进行适量开采。  相似文献   

4.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系统分类归入霸王龙科。但有的学者怀疑它是早先发现于蒙古晚白垩统地层的一种体长8m~10m的霸王龙科恐龙——警报龙(Tarbosaurus Maleev,1955)的幼体。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勇  彭光照  江山 《江苏地质》2012,36(2):129-133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共20属24种,超过中国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39属55种)的2/5,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具有时代最早、分布广泛、种类众多的特点。建议今后重点加强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深入开展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遗迹化石研究中存在概念不统一,内容繁杂,分类命名与实体化石混淆不分问题,本文对遗迹化石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分类命名作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个遗迹化石形态分类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季强  陈少坤  刘傲然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28-2024030028
本文简要回顾了“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和所谓“许家窑人”的研究历史及其名称的沿革过程,并对“许家窑人”名称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从考古学角度来看,前人将考古遗址名称确定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与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相邻,相距不远;同时该名称是经国务院1976颁布确定的,是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但从古人类学角度来看,将侯家窑村(74093地点)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许家窑人”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因为传统上古人类的名称都是以化石发现地来命名的(俗名),正确的做法应该将侯家窑村发现的人类化石冠以生物学名称(学名),如直立人、智人、龙人等。实际上,山西许家窑村(73113地点)根本就没有发现过任何人类化石。根据一些学者在文中提供的化石描述、测量数据及化石图片,笔者等倾向于认为,河北侯家窑村发现的人类化石可能属于‘龙人’的一个亲缘种(Homo aff. longi),在更新世古人类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河北省涿鹿县桑干河南岸二级阶地上更新统,约11000年前的淡水介形类化石,计5科、9属、12种,其中1新种,1未定种。同时还探讨了介形类的沉积环境与冰缘冻融扭曲层形成的关系。化石层首次命名为吉家营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属9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势,个体普遍较小.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弥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  相似文献   

10.
关岭海生爬行动物群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丽君  吴慧珍 《地质论评》2007,53(3):318-322
贵州省关岭县上三叠统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自1999年被发现以来,先后有12属17种被报道,其中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檑齿龙类和海龙类。由于化石的保存状况以及标本的修理难度等多种原因,已经发表的材料中包括了大量的同物异名现象以及无效的属种。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全面回顾和总结,确认了该动物群中命名有效的5属6种——即周氏黔鱼龙、黄果树安顺龙、新铺中国豆齿龙、多板砾甲龟龙、孙氏新铺龙和巴毛林新铺龙,指出两种尚未命名的大型海龙类和鱼龙类的存在,这一组合基本反映了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真实面貌。同时提出了关岭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过程中,标本的真实性、化石修理及学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栾川地区脊椎动物化石赋存在上白垩统秋扒组的中下部,时代可能为坎潘期晚期,以小型兽脚类恐龙骨骼为主.化石点大多分布在潭头盆地北部边缘2 km的范围,搬运距离不远.栾川动物群的化石组合包括至少8种恐龙(其中已命名6种)、2种蜥蜴类、2种哺乳类及数量众多的恐龙蛋等,代表一典型晚白垩世动物群,称为栾川动物群.栾川动物群与中国南...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在宁强县胡家坝乡高家山的震旦系上统高家山组下段碎屑岩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并发现宏观藻类化石与其共生。经对296块化石标本的初步鉴定,计有蠕形动物、似水母类化石等三属六种(其中新属两个,新种五个),遗迹化石七属七种,宏观藻类两个属种。早在五十年代,陕西省地质局磷矿队在陕西宁强普查磷矿时,曾在“宽川铺组”发现了“蠕形虫化石”。1964年,张录易将该化石定为 Chabakovia sp.;1967年,陈孟莪配合四川石油管理局某队采集了18个化石体,将其命名为须腕动物门皱节虫属 Cf.Sabellidites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公示,经部组织专家评审,拟命名辽宁朝阳等38个申报地为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国家重点化石产地)。河南汝阳化石产地顺利进入该名录,并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相似文献   

15.
1941年中国恐龙研究的奠基人杨钟健,将一种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县金山大洼王家山的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以感谢德国专家许耐对其研究工作的热情帮助。这是中国人发现并研究命名的第一种骨骼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研究确定为罕见的巨型盗蛋龙类恐龙,命名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在2007年6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他们报道了这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李星学  盛金章 《地质论评》2004,50(3):230-234
本文介绍了黄汲清先生对中国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重要贡献,他先后描述了珊瑚化石18属58种,划分出5个珊瑚化石带,描述腕足类85种(含许多新种);首次将华南区位于栖霞组之上的重要含煤地层命名为乐平组,并将中国南部的二叠系自下而上划分为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相似文献   

18.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苏有林在云南省武定发现一种新的恐龙化石,经两次采集,1990年终于架装成一条较完整恐龙骨架,由1991年董枝明完成研究并命名。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世界上开始发现了有栉动物(栉水母类)化石(G·D·stanley,Jr,和W·sturmer,1983)据发现,化石在西德产出于早期泥盆纪的粘板岩中.在这种岩石中迄今已发现了将近370种无脊椎动物化石,这个栉水母也和那些化石一样.它的有机硫黄成分为黄铁矿所置换,因此软体部分形态被保存下来,这已通过X射线法查出.此栉水母化石现已命名为Paleoctenopborarasseli,呈放射对称的卵形,体长13mm,直径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仃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oung et Y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其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