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粮食总产连续几年超1000亿斤,粮食生产攀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08年河南省决定实施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规划到2020年使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净增300亿斤。  相似文献   

2.
5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南南阳视察,了解当地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情况,并饱含深情地对农民说:“一路上看到小麦就要丰收,我十分高兴,我要感谢你们!河南连续四年高产,去年小麦产量达到580多亿斤,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000亿斤,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大贡献。俗话说得好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整个国际上粮食供应趋紧,我们中国有13亿人,都需要粮食,靠谁?就靠你们!我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作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县的滑县连续第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七连冠”的成功实现,得益于该县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质》2011,(7):18-18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豫北平原,县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81万亩,总人口127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是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八连冠”,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5.
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今年夏粮又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总产首次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1/4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国人“大厨房”。  相似文献   

6.
宋伟  张帆 《河南地质》2014,(1):24-24
2013年12月25日,从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滑县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这是该县连续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全国唯一获得“十一连冠”殊荣的县。能获此殊荣,滑县国土资源系统功不可没,其为该县摘得“十一连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明  姚章村  杜崇 《地下水》2012,(4):98-99,128
以垦区历年【黒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和【水利统计年鉴】资料为主,并结合笔者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论井灌在垦区实现粮食总产跨上400亿斤台阶的过程中起巨大作用和发展井灌与垦区粮食生产呈密切正相关,井灌的发展对提高垦区粮食产量,保障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灌溉农田节水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实际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若按1953-1970年期间平均每公斤粮食生产耗用地下水开采量(3.11 m3/kg)推算,现状粮食生产规模下地下水开采量应为142.3亿m3/a,较实际开采量(24.4亿m3/a)多117.9亿m3/a,平均每5年递增11.74亿m3。以2001-2005年平均耗用地下水开采量(0.53 m3/kg)计算,粮食增产促使地下水开采量平均每5年递增2.45亿m3,平均每5年少递增9.45亿m3。因此,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及高产节水技术,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对于缓解研究区地下水不断恶化态势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济阳县位于济南市近郊北部,面积1076km^2,辖8镇2个办事处。近年来,该县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连续7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06年,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土地开发整理先进县”荣誉称号。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县GDP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3元,连续2年增幅在15.6%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质》2008,(9):F0003-F0003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土地整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河南共安排国家和省土地整理项目485个,建设规模26.47万公顷,总投资45.85亿元。全省现已完成土地整理项目370个,新增耕地59.4万亩。整理后的土地亩均增产粮食300斤以上,仅2007年统计,全省全年项目区年增产粮食11.8亿斤。目前,  相似文献   

11.
《辽宁地质》2011,(12):54-54
联合周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现有耕地中的1/4“严重退化”,已威胁到2050年前全球粮食实现增产七成的目标。报告估算,到2050年,发展中斟家共需投资约1万亿美元用于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投资约1600亿美元用以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浙江地质》2008,(7):1-1
七月份,有两件和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事,应该予以充分关注。 一是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万亿斤以上。无疑,这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逐步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这也是文件中的一大亮点。 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大好形势下,容易让人对粮食生产形成模糊认识:粮食年年增,是不是可以松松劲、歇口气了?产量比较稳,基本农田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了?但我们必须思考,目前生产的这些粮食是否都安全?生产这些粮食的代价是什么?在这种粮食生产格局下,我们的耕地保护制度如何统筹生产和生态两条红线,解决“有的吃”和“吃得好”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米价上涨波及全世界,这种农作物价格上涨的情况还将继续上演。中国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头号问题。而生产粮食的各类土地特别是耕地,其保护工作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战略政策从未改变过。  相似文献   

15.
郸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和棉花生产百强县,河南省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财政直管县。但作为传统农区,郸城县也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平原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的协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能源和粮食主产区,然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能源、粮食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优化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整体分析框架,建立具有总分结构、互馈关联的协同优化模型,采用多要素均衡智能算法,提出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能源开发与水资源调配一体优化的布局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优化,2030年增加流域供水量23.98亿m3;优化了流域粮食生产布局,人均粮食产量提高12%;优选了能源产业规模和结构,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火电总装机分别增加了2.86倍、4.08倍和0.80倍;在满足生活、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增收、能源增产。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学习了四年。第一年,时逢"大跃进"开始,开学的第一周,就是农业大跃进,深耕密植的农业劳动,地质学院院墙外临街的"空地",一律分给各系一年级新生种小麦。我们翻地两米深,浇足大粪,每亩下种一百多斤,第二年夏天颗粒无收。这次愚蠢的蛮干,却使我这个城市的孩子得到了终身难忘的知识,生土是不长粮食的,华北冬小麦的播种期是寒露和霜降之间……,这些农业的知识,使我在后来的野外实习接触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质》2008,(10):44-44
根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所作的报告,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增幅相差2.7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虽然我国连续五年粮食丰收,但是,农民种粮不赚钱正在威胁着粮食安全。试想,一个不赚钱的产业怎么能够持久呢?城乡收入差距这么大,怎么能够留住劳动力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呢?  相似文献   

19.
盘德平 《湖南地质》2009,(12):77-79
随着国际粮价飞涨,粮食危机蔓延全球,粮食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确保粮食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它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那么如何治理农村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08,(6):1-1
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18个全国“土地日”;而6月12日至18日,又是我国第18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在本刊今年第4期卷首语中,我们谈到:粮食危机正在局部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此时此刻,越发彰显了我国“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越发令人真切而深刻地领悟到为什么称这条“红线”为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