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地质前沿》1999,(4):18-20
河流中以悬浮颗粒搬运的U占据较大的比例,除了碎屑物质中U之外,颗粒中包括从周围海水中“吸附”的U。实验表明U能被有效地吸附在氢氧化铁、粘土和其它副矿物中。Plater(1992)研究认为英吉利河颗粒的资料反映了因副矿物吸附而产生U的富集。然而,有关河...  相似文献   

2.
吴世炎  施纯坦 《台湾海峡》1992,11(4):363-367
本文提供了1989~1991年广东近岸表层水中~(90)Sr和~(137)Cs含量的分析结果。在调查海区,~(90)Sr含量为2.31~3.75mBq/L,平均值为3.21±0.45mBq/L。~(137)Cs含量为2.10~4.49mBq/L,平均值为3.47±0.89mBq/L。~(137)Cs/~(90)Sr放射性的比值为0.63~1.69,平均值为1.11±0.35。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未发现广东近岸海域有明显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目前广东近岸海水中的~(90)Sr和~(137)Cs主要仍是以往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落下灰残余。  相似文献   

3.
现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和δ~(13)C值J。C。Scott等在过去的34年里,许多科技工作者利用古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值作为古海水δ18O值或温度的长期变化的指示物。最近,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值被用来计算古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以了解古...  相似文献   

4.
用^210Pb和^239Pu测定Saguenay湾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210Pb和^239Pu测定Saguenay湾沉积速率。在沉积物中过剩^210Pb的比活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但在柱状样82-072的45cm处和82-147的6cm处,过剩^210Pb的比活度发生突变。这可能与1971年发生的陆倾有关。用^210Pb方法测得柱状样82-072和82-147的沉积速率分别为3.50cm/a和0.49cm/a,与用^239Pu方法测得的沉积速率3  相似文献   

5.
大洋沉积物中^10Be和^26Al的浓度变化与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取决于^10Be的海底通量,而且还与沉积物的成分以及沉积速率密切相关,^10Be在广海海水中的滞留时间可以达到500 ̄3000年,这意味着在沉积到海底之前^10Be与^9Be可  相似文献   

6.
厦门浔江湾水体交换的^224Ra和^2H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海峡》2000,19(2):157-162
  相似文献   

7.
采用WKB方法计算在极高温度(非共振情况)下^27Al(p,a)^24Mg与^27Al(p,r)^28Si两反应道分支比。在T9=(0.07~1)温度范围内,R≤1,且在T9=(0.07~0.3)范围内,R≤0.02。计算表明,融合核反应^27Al(p,a)^24Mg可以忽略,Mg-Al循环是不封闭的。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东海沿岸不同海区8个沉积柱样的137Cs或210Pb剖面的观测,运用137Cs时标法和210Pb过剩法估算了近几十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并对137Cs的区域分布与蓄积程度及其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深圳湾北岸民孔的Q3^3—Q4^1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经北岸新民钻孔岩心沉积物中铁、钒元素、矿物鉴定的伊利石以及生物指标贝类介壳揭示的环境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表明,该钻孔岩心沉积物理深12.12 ̄10.91m层段的杂色花斑吉存有晚更新世晚期(Q3^3)至早全新世(Q4^1)气候波动 张伊利石分析也得到相应的证实。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肖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冯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这对研究晚武木冰期最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积物中^210Pb的方法。沉积物中的^210Pb用HNO3和HF消化,然后^210Po在85-90℃下从0.5molHCL介质中自沉积在银片上;其全程放化回收率为85.0±4.9×10^-2。  相似文献   

14.
海水中^137Cs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量了北黄海水体的^224 Ra,研究了该海域夏季和冬季2个季节^224 Ra比活度及其垂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北黄海夏季^224 Ra 比活度为0.24—3.48Bq/m2,平均值为1.14Bq/m2;冬季^224 Ra比活度为0.37~6.68Bq/m2,平均值为0.94Bq/m2.北黄海的表层水有3个^224 Ra 高值区,分别位于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南部和北黄海中北部海区.30m水深将^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分成上层和下层2层.在0~30m水层,夏季,随着水深增加^224 Ra比活度逐渐增加,比活度变化较小;冬季部分站位由表层向下^224 Ra比活度逐渐降低.30m水深以下,^224 Ra比活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由^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得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为2.5~43.5cm2/s,夏季北黄海冷水团中心海域底层溶解态化学物质输运补给到上层所经历的时间为9~15d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大洋表层水中^226Ra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54-59
采用碳酸盐富集-EDTA纯化-Ba(Ra)SO4制源-α计数法,测定了我国第13,1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西太平洋、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采集的16个表层水样中的226Ra比活度.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溶解态226Ra的比活度范围西太平洋为0.46-0.95Bq@m-3,平均值为0.66Bq@m-3;东印度洋为0.56-1.27Bq@m-3,平均值为0.81Bq@m-3;南大西洋为1.17-1.63Bq@m-3,平均值为1.45Bq@m-3.还测定了上述海域5个表层水样中颗粒态226Ra比活度为0.006-0.030Bq@m-3,颗粒态226Ra很低,只占溶解态的1.0%-2.6%,说明226Ra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上述洋区.测定结果还表明,52°S以南离南极较近的测站226Ra比活度较高,特别是6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226Ra比活度更高,与其他作者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20.
美国东南部边缘磷成因期与海洋δ ̄(13)C和δ ̄(18)O记录的联系DavidJ.Mallinson等海洋一大气储库中CO2的生物迁移在地质年代中受磷的可利用性限制。因此,为了推断出关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潜在的气候控制,了解整个地质时代中磷通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