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云母的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成分测定、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对黑云母的差热曲线即DTA曲线中的吸热谷进行了解释。得出的结论是:黑云母在加热过程中分两次脱羟,一次脱羟Mg-OH键断裂,造成DTA线中的600℃左右的吸热谷;二次脱羟Fe-OH键断裂,形成850 ̄1100℃间的吸热谷;DTA线中最后一个吸热谷为黑云母熔化吸热而成,其温度范围为1100 ̄1300℃。  相似文献   

2.
秦大军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4,10(2):126-138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Cpx。橄榄石为液相线矿物。橄榄石-熔体Fe2--Mg2-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残余液相线成分取决于晶出矿物相的化学成分及含量。O1+CpX+P1饱和液相成分的O1-Di-Sil和O1-Di-Ne三元系相图清楚地反映了熔岩低压结晶作用的趋势,低压下熔浆的主要元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岩浆SiO2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冀东高级变质岩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刘树文 《岩石学报》1995,11(4):375-385
冀东高级变质的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含或不含石榴石的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岩、斜长角门岩等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4类,按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1)H2O和CO2两液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是-12℃,密度1.04g/cm3,H2O含量21%~39%(mole%),CO2含量50%~71%(mole%);(2)CO2液相包裹体,冰点温度-56℃~-61℃,均一温度-7.4℃~-35.1℃,CO2密度约为1.05g/cm3,CO2含量82.1%~98.4%(mole%),还有少量的CH4、N2和H2等组分;(3)H2O和CO2多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7℃~28℃,CO2密度为0.64~0.93g/cm3,气相组分以CO2、CH4和CO为主,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4)多世代盐水溶液包裹体,冰点温度-0.5℃~-20℃,盐度0.87%~22.8%(wt%),盐水密度0.7~1.05g/cm3,均一温度在150℃~200℃和约300℃,存在两个峰值。不同世代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等密度降温的P-T路径。包裹体反映的变质作用早期降温过程流体的H2O/H2O+CO2(mole)比值降低,晚期升高  相似文献   

4.
光度法测定痕量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之荣 《岩矿测试》1997,16(4):303-306
基于痕量Ti(Ⅳ)在稀H2SO4介质中对EDTA还原Cr2O2-7褪色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Ti(Ⅳ)的光度法。测定范围为24~24μg/L,检出限为106×10-7g/LTi(Ⅳ)。结合萃取分离富集技术,方法用于测定人发及茶叶样品中的痕量Ti(Ⅳ),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5%~100%,RSD(n=6)为11%~20%。  相似文献   

5.
用EDTA络合滴定直接测定芒硝和钙芒硝中的TNa2SO4。以TNa2SO4,Tso4^2-,Cl^-和H2O^+四因子配算盐类矿物成分,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27Al和^29SiMAS NMR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郭九皋  何宏平 《矿物学报》1997,17(3):250-259
根据艰我国八个不同成因和特征的高岭土样品在450-1450℃热处理产物的MAS NMR谱和XRD,IR,DTA等研究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高岭石-莫来石反应序列的几个重要问题:1.高岭石的结构,尤其是五配位铝;2.980℃放热峰后的高温相是γ-Al2O3而不是Al-Si尖晶石;3.对于莫来石化过程,认为初始莫来石850-950℃变高岭石形成,二次莫来石由分凝的SiO2和γ-Al2O3在1200-  相似文献   

7.
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等进行了研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富MgO,贫TiO2;结晶时t=750~820℃,p=01GPa,logfO2=-85~-95。这既不同于S型和A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也有别于Ⅰ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揭示了该岩体是一种特殊构造环境下的过渡成因类型,说明黑云母的研究可为岩体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洪中  李兆麟 《矿物学报》1996,16(3):327-332
本文通过对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中不同类型方解石的REE、DTA和热发光标型研究,发现成矿期方解石的ΣREE总量,LREE/HREE比值较成岩期方解石高出2 ̄10倍,矿石或矿化地层的DTA曲线多数表现为双峰或多峰,非矿化灰岩中方解石DTA曲线为单峰,方解石热分解温度在819 ̄832℃之间;矿石中的方解石人工辐射照发光多数出现160,260,370℃左右的三峰,而地层中的方解石多数为160,370℃的双  相似文献   

9.
绿泥石族矿物热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雅秀 《矿物学报》1992,12(1):36-44
本文提供了不同成分的三八面体和二八面体绿泥石矿物的热谱、相应化学成分及结构式,并对它们进行了热转变产物的研究。实验证明,DTA曲线特征及热转变产物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Mg-绿泥石有640℃±和840℃±两个脱羟吸热谷和870℃±的强放热峰,其转变产物为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Fe-绿泥石只有一个550℃±的脱羟吸热谷,并转变为赤铁矿和铁尖晶石;Al-绿泥石有一个540℃±的脱羟吸热谷和920℃±的放热峰,转变为富铝红柱石。  相似文献   

10.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5,11(4):208-209
在有Br^-存在下的PH5HAc-NaAc缓冲溶液中,加入过量EDTA,用CuSo4标准溶液滴剩余的EDTA,以Ca^2+在交流示波曲线上的切口指示终点。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矿石中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夏杖子金矿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矿石中自然金有显微金和次显微金两种状态,金的成色为835~929;矿石包裹体成分主要以H2O为主,另含有CO2、K+、Na+、F-、Cl-和SO2-4等离子;矿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34S为-23.38‰~-14.47‰,δD为-91.7‰~73.1‰,δ18OH2O为5.68~6.25‰,206Pb/204Pb为16.411~16.615,207Pb/204Pb为15.228~15.256,208Pb/204Pb为36.268~36.356;矿石、脉岩和岩体具有相似的REE、K、Rb、Sr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中金的富集与成矿构造、围岩蚀变、矿化期次和矿石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105.4±7.2Ma),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硅铝壳中下部太古代结晶基底,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最后对矿床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找矿方向,认为夏杖子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尤其是矿床深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在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H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δDH2O-δ^18OH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13  相似文献   

13.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Ⅰ与D_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_1变形和D_2变形之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士5l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_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士钾长石,变质温度范围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3;变质阶段N发生在D_3或D_3之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相当于低绿片岩相变质。根据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温度、压力变化所建立起来的p-T-D轨迹,能够用来反映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发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钠熔样,干过滤沉淀分离大部分钛、铁、锰等共存元素,在酸性溶液在加入过量的ED-TA,于pH5.5~6.0溶液中用氯化钠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加入氟化钠置换铝—EDTA铬合物中的铝,定量释放出来的EDTA再用锌标液滴定,二甲酚澄指示剂由黄色变成红色即为终点。试验沉淀滤液中TiO2含量的回收,研究表明;残留的TiO2含量对氧化铝的测定影响的甚微。  相似文献   

15.
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中流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p=100Mpa,在770℃≤t≤800℃和WF=2%-6%条件下进行了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液相线附近线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对淬火玻璃的主要元素和氟含量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用质量平衡法计算了流体中的氟含量,所获得的氟的流体/熔体分配系数DF均不盱1.0随体系氟含量的增加DF有所增大,表明在花岗岩岩浆一热液体系,氟优先进入熔体相,含氟花岗岗岩结晶晚期流体释放阶段残余熔体仍保保持富氟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兆麟  翟伟 《岩石学报》2000,16(4):513-520
河台韧性切带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志留为质岩系深大断裂糜棱岩带中,本研究首次在矿床含矿石英脉及糜棱岩中发现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为160℃,成矿流体属K^+-Ca^2+-Mg^2+-Na^+-SO4^2-HCO^2-4-HCO3^-4-Cl^-体系,具中偏碱性,微量气体特征:H2O〉CO2〉CH4〉(或〈)H2〉CO〉C2H2〉C2H6〉O2〉HJ  相似文献   

17.
对石曲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二道沟金矿床含矿热水溶液的δD为-71‰--102.5‰,δ^18OH2O为1.35‰-6.7‰,它们落入200与300℃时大气降水与火山岩发生水岩交换的演化线所夹的区域内,表明热水溶液主要来自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而不直接来源于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化学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利用Pitzer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及溶度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的化学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克服了传统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研究中-高盐度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分布及其存在形式方面的限制,对盆地深部(1100-2000m)中,高盐度地下水中的主要指示生物矿苏打(NaHCO3)和石膏(CaSO4.2H2O)的饱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研究沉积盆地中与  相似文献   

19.
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气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100 ̄500℃,盐度为2.0wt% ̄60wt%NaCl,并且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温度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热液脉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中H2O、CO2的氧、氢、碳同位素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得到热液δ^18OSMOW为+3.51‰ ̄+5.52‰,δDSMOW为-60‰ ̄-82‰,δ^13CPDB为-3.61‰ ̄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五道梁冻土活动层表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林清  金会军  程国栋  李宁 《冰川冻土》1996,18(4):325-330
通过静态箱取样方法,首次获得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排放气体。分析测定结果表明,CH4含量为0.63~1.54μg/g,平均为1.19μg/g,大多数样品CH4含量低于当地大气CH4含量(1.32μg/g);CO2含量为0.15%~0.27%,平均为0.21%,明显高于大气CO2的浓度(0.069%)。CH4、CO2含量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CH4排放率为-0.032~0.048mgm-2h-1,平均为0.001mgm-2h-1;CO2排放率为-56.503~61.425mgm-2h-1,平均为0.095mgm-2h1。从所获得的冻土排放气体中CH4和CO2的浓度来看,这种干燥寒冷的高原冻土活动层表面CH4排放较少,CO2的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