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科学钻探基地球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当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陆科学钻探是地球科学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池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理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目标、优先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建议。大陆科学深钻能够为地球动力学过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途径,但是其实施深度又受超高温和超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的制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大陆科学深钻中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超深井和特深井科学钻探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应以9000~15000 m特深井为目标,注重“超深”“深时”和“深观”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优先发展地球深部构造、深部生命、深时气候和深部资源探测等方向,研究超深物质、动力学过程和岩石物理等实验技术,研发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钻井、测井和长期观测等技术与装备,促使我国深地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科学钻探是直接获得深部地质资料的技术手段,深海钻探成果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并且对地震起因,古气候,气象变化的具有重要意义,陆壳科学钻探发现,在地壳深部700m处有流体循环,使传统的水热矿床形成理论受到挑战。德国KTB陆壳超深科学钻探获得9100m的温度剖面,使人们对地壳深部的状态有了真实的了解。我第一口超深钻的实施将对了解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接触带的演化及高压变质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方法一直是研究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来推测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层及分层界面性质。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确定的深度超过1500m即定目标都未得到深钻或超深钻的证实(肖庆辉,1993),这种结果在地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从另一个意义上,由地球物理方法确定的地壳仅反映其终态,而对复杂的地壳演化方面尚显不足。深钻和超深钻方法近年来已成为探测深部地完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直观的研究深部地壳的岩浆作用、构造作用、成矿作用,也是研究…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从60年代至现在,在外高加索、乌拉尔、滨里海,千岛群岛和卡累利阿等地打过许多深钻和超深钻,大部分深度在3—6km,其中最深的科拉井可达12261m。大量收集地球深部的各种信息,目的在揭露整个地壳剖面。迄今为止,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钻探最深的超深钻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深部的含矿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拉井在1540—1800m处发现了含镍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化与变橄榄岩体有关;在6380m处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在1962年决定实施一项国家性的超深钻探计划,孔深大于6000米.现计划约20个孔,其中第一个孔科拉SG-3位于穆尔曼斯克地区贝辰加镍矿区. 超深钻计划旨在解决三个互相关联而又极其复杂的课题:1.陆壳的构造和演化;2.探寻深处包括油气在内的矿床;3.在孔深10~15公里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深孔钻探实践及其经济技术问题. 科拉钻孔深度已超过11500米(1982年8月孔深11515米),目标为15000米.至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孔超过9000米(均位于美国的沉积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若干问题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涂光炽 《地质论评》1990,36(6):510-517
文章列举20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结晶五次对称现象的发现;地球化学在研究地层界线事件中的进展;大陆超深钻对地球深部的认识;洋底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直接观察与研究,现代地热区中的某些发现;地质历史中地球表面热状态的改变;有机矿床和无机矿床的相互渗透;新类型矿床的发现;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和地学新的发展趋势——环境科学和灾害科学。文章对上述依序简明介绍并述评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良弼  肖庆辉 《地质论评》1991,37(5):468-470
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之一,也是一项高科学技术领域。它是继深海深钻计划之后,又一项将促进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型多学科基础研究计划。联邦德国于1985年2月正式实施大陆超深钻(以下简称KTB计划),它是联邦德国80年代国家级十个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之一,1989年完成了先导孔,1990年9月主孔正式开钻,现正以每天20m的速度钻进,是世界上深钻工作很有特色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科学工程,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大陆科学钻探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自70年代以来,俄、德、法、日、美和英等国家实施了大陆钻探,取得令人瞩目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带动了钻探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在板块构造理论和行星探测的双重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很快.80年代的四大探测技术(空间技术、超深钻技术、深潜技术、大陆岩石圈反射剖面技术)已进入成熟和趋向实用性发展阶段,而90年代被公认的地质科学前沿性探测技术(海洋遥感卫星技术、地震层析成象技术、地球数字地震台网技术、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大陆超深钻概况韩吟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德国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设计和实施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大陆超深钻的国家。在1981年"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计划"研究报告发表后,1986年在巴伐利亚州东北部的上普法尔茨地区选定了超深钻井位,并于1987~198...  相似文献   

13.
苏联新构造研究的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它已发展成具有多个分支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一些长期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认识上的基本统一.与此同时,在苏联出现了活动论与固定论等学术派别.新构造研究已发展到大陆和海洋、地球浅部及深部、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形态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同时进行的阶段.苏联重视环状构造、深部新构造及新生代地球动力学研究,重视新构造学同国民经济实际的结合及先进技术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构造相分析、地质制图方法、建立实验台站、深钻与超深钻探及深部地球物理方法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是苏联的优势和特色.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有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岩石圈的研究是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欧洲地球科学家对此十分重视,打破学科和地域界线进行综合研究.1.岩石圈结构的研究.地表观察和地球物理、超深钻相结合,对莫霍面的位置和性质、康氏面是否存在、上地壳结构等问题进行探讨.2.岩石圈的动力学.从构造地震、热流和岩浆活动、盆地和地形等三方面提供了由深而浅的岩石圈动力信息,发现三者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3.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从地缝合线的性质和作用、蛇绿岩套的特征及磨拉石盆地发育诸方面来探讨波罗的地质、加里东造山带、海面造山带和阿尔卑斯——地中海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4.大洋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主要阐述大西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2年5月28日至6月1日俄罗斯科学院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矿物学教授、铀矿地质学家卡赞斯基博士,在核工业华南地勘局进行了参观访问和讲学。在讲学中首先就目前世界上研究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的主要手段——深钻、超深钻的进展情况作了介绍。主要以前苏联科拉半岛、克里沃罗格盆地(乌克兰)、穆龙套(乌兹别克斯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岩石圈计划,从执行到目前已有六年多了,由于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合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引入瞩目的研究成果有:1.美国大陆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成功与推广;2.苏联的超深钻;3.地学大断面的研究;4.编制和出版环太平洋的一套图;5.地体的研究;6.矿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泥质片麻岩中发现先存斯石英出溶蓝晶石+尖晶石的显微结构证据,将陆壳深俯冲的深度推进到了斯石英稳定域的地幔深度(≥ 300 km).然而,该类岩石是局部出现的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及又是如何折返出露地表的?十多年来一直困惑着地球科学界.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研究,在南阿尔金榴辉岩中首次发现了斯石英副象,重新厘定南阿尔金英格利萨依石榴辉石岩中石榴子石出溶单斜辉石和北秦岭松树沟长英质片麻岩中石榴石出溶石英棒状体岩石的峰期变质压力为9~10 GPa的斯石英稳定域,结合先期南阿尔金泥质片麻岩中发现先存斯石英出溶显微结构的研究成果,论证提出陆壳俯冲到斯石英稳定域的地幔深度(~300 km),然后再折返回地表的地质现象可能更为普遍,其岩石类型也可能具有多样性.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明确SiO2饱和岩石体系中石榴子石超硅的最小稳定条件为≥ 9~10 GPa斯石英稳定域,为识别辨认陆壳岩石俯冲到斯石英稳定域地幔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 )4 大陆科学钻探4 .1 国际发展现状4 .1.1 SG - 3和KTB超深孔取得重大技术成就至今世界范围内完成科学钻探深孔已有 10余口 ,其中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和技术创新的是前苏联完成的SG - 3和德国的KTB超深孔。SG - 3超深孔终孔深度达 12 2 6 1m ,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深的钻孔。该钻孔采用Uralmash15 0 0 0巨型钻机 ,其转盘功率为 36 8kW ,卷扬机功率 2 30 0kW ,具有钻深 15 0 0 0m的能力。SG - 3孔还应用了涡轮钻具和轻型铝合金钻  相似文献   

19.
含矿区深和超深钻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含矿体系垂直构造的变化型式。热液再循环的成矿体系—Almalyk斑岩铜矿床已经通过两个深度分别为2984m和3600m的钻孔进行了研究。这些钻孔可以通过斑晶和显晶质结晶相的关系以及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区分出两个矿物界面(0~840m和2260~3000m)。热液直生的钼-钨矿床已由Tyrnyauz—一个4km深的钻孔所穿透,基于上面钻孔的数据,确立了低水分含矿花岗质岩体的中心结晶模式。变质热液的含矿体系由Kola和Muruntau超深钻进行了研究,前者在9.5~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方法。首先,深部地震测深资料能够确立沉积盆地的陆壳结晶部分由两层花岗片麻岩和粒状基性岩层组成,并被塑性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矿分隔,伴随岩株插入上覆和下伏地层。里菲期(Z)—显生宙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特征是在陆壳剖面中,由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逆层上升,这一过程提供了花岗片麻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