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速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相似文献   

2.
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程度加大,人们的目光逐步从地表、浅地表向深部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转移。然而,要寻找深部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共同的节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璀璨的行星,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在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然而,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能力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否则,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自工业革命以来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一直认为大自然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尔后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生态破坏等等,都与人类这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有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类给予地球的负载变得越来越沉重。如何善待地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广西,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广西是人口大省(区),却是经济弱省(区)。作为欠发达地区,不仅发展...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6.
地质科学的发展使地质的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些非传统地质问题已成为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人类作为必须关注的地质营力受到重视,地质环境安全、资源配置、气候变化及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等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人类乃至万物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改善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人与地球的和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崇高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使公众深刻认识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个全人类共同讴歌地球母亲、保护资源环境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期盼真切地认识地球,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祝愿我们人类能够和古老的地球一起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地球的负担正在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今年,我国开展以“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坚持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这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供应、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问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运用了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与了解.关注、了解我们地球家园的深部,正在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通过知行合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不期而遇——新冠肺炎疫情深刻警醒人类2019年12月以来,一场不明原因的肺炎陆续在各国出现,这一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也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现已证实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可以饱览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运转,认知古生物化石形成过程;这里可以了解中原大地的万千气象,认识河南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也可以感受到"地球发威"时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大众游览胜地,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是集科研、科普、观赏、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在这个全人类共同的节日里,希望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希望人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更好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依赖地球提供的一切自然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千万年来,无论是刀耕火种的蛮荒古代,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来自地球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负载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此次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活动于4月20日开始,4月26日结束。4月22日,广西自然资源厅携手广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开展第51个世界地球日系列宣传活动。该厅通过举行"美丽地球,生态自然"创意手抄报征集活动、"壮美广西小拍客"摄影大赛、地球自然资源科普及普法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大力普及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知识,唤起广大群众爱护地球、爱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来到了,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的纪念活动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期望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Et)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连日来,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影片不仅警示人们更加关注地球生态环境,还给出了一个充满家园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采用科技手段带着地球去流浪。许多国外媒体也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关注,《纽约时报》称影片表现出地球能幸免于难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幻源于现实。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加剧,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不可否认,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频繁、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但我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使人类陷入了某些困境。当前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正在强化措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面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精心做好地质文章,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期特稿《探寻古地震的奥秘》,以其独特视角分析研究古地震的重要价值,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