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梁新平  张丽霞 《地下水》2022,(5):264-265+286
开展建设工程方案比选,是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投资、改善工程运行条件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博斯腾湖东泵站输水工程为例,首先对输水工程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重点论证分析了输水工程线路方案与渠道衬砌方案的优劣,选择了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投资,改善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条件,对优化工程设计与投资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屈卫军 《地下水》2010,32(5):50-51
针对节水工程方案多属性,多指标的特点,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结合灰色关联理论,通过计算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间的优属度,建立了节水工程方案优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节水工程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靠,为节水工程方案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佟志涛 《地下水》2019,(1):234-236
河道疏浚工程方案优选指标通常具有不可公度、非线性、多维特征,采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法因数字换限制往往难以获取指标之间的内在作用规律,而投影寻踪法在分析处理高维非正态分布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据此,本文以北票市凌河流域河道疏浚工程为例,利用模型对工程方案进行了优选分析。研究表明:疏浚工程方案Ⅱ最优,该评价结果与专家意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在河道疏浚工程方案优选法方面,投影寻踪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与科学性,该方法计算简单、原理清晰,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流域河道疏浚方案的优选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锦屏二级水电站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林  江权  周辉 《岩土力学》2008,29(Z1):31-36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尾部地下厂房开发方式电站。水电站尾部厂址区域Ⅱ、Ⅲ、Ⅳ类围岩并存,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现场地质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厂区枢纽布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取消尾调室、采用二洞室方案的合理性以及选择N35°E的厂房纵轴线方案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洞室群围岩稳定以及机组稳定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大程度上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是一种最佳的锦屏二级工程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赵国富 《探矿工程》2009,36(5):66-68,71
通过用压浆法对核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外的地面沉降、开裂和挡土墙裂缝进行控制性治理之工程实践,阐述了在土层结构复杂、性状不稳定等情况下,在制定方案、参数选择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把施工经验、理论计算、试验资料和工程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在分析地面沉降、开裂和挡土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丁世春 《吉林地质》2015,(1):110-111,128
本文介绍了沈阳市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站的工程概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其工程特点、地质特征,提出其基坑降水方案和降水施工需要注意问题。按该方案顺利完成该车站的基坑降水工作。  相似文献   

7.
赵振云  孙智杰 《探矿工程》2014,41(12):27-30
以山西潞安集团和顺李阳煤业有限公司大水位落差深井止水修复方案及实施效果为工程实例,对该工程先后实施的管内注浆法、管外注浆法、衬管固井法、同径水泥架桥法、泄压通桥法等止水修复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可为类似旧井修复工程或新井施工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三峡归州老城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作了介绍,分析了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并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当库水位上升到156 m以上,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该滑坡设计了两套治理方案,支挡方案1:抗滑桩(一排) 截排水沟,支挡方案2:抗滑桩(两排) 截排水沟,并从这两套方案的工程投资、施工条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后的工程可靠性等方面综合比较,最终确定方案1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瓶颈的重大水利工程,输配水干线工程是实现汉江水进入关中各个城市供水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关中地区203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供水对象和水量配置,根据引汉济渭工程供水对象的地理位置分布、输水方式、高程及水头等,提出输配水干线工程四种布局方案,通过比较各方案主体干线供水量比重,工程规模及与现有工程结合等方面,确定输配水干线工程布局方案三一次过渭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何司忠 《探矿工程》2018,45(4):54-59
北京东坝中路红松园工程由多种建筑形式组成,根据其周边环境及岩土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分5个区域采用4种不同的支护形式,2个区域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另外3个区域分别采用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挡土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锚杆复合土钉墙方案。本文还介绍了基坑降水及抗浮设计情况以及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In zones washed by rain (façades, pinnacles, pilasters), fine siliceous sandstones are covered by a black varnish, which gives a dirty appearance to monuments. I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areas covered by it, it differs from the usual black gypsum crust.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blocks covered by black varnish show the modifications due to their growth.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ir low thickness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 stone below, the accumulation of hydrophobic matters and the wetting-drying cycles modify th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sandstones several centimeters below the surface. Thus, although sandstones seem to be protected by the black varnish, in the long run, a flake detachment process, in the areas covered by it, affects them. Therefore, damage to sandstones by black varnis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a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 modifies the pore network.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Mica porphyroblasts in schists from several regions show nearly planar inclusion trails that are parallel over areas much larger than the wavelengths of later fold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orphyroblasts have not rotated, with respect to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during deformation. Instead, the matrix has rotated, as suggested by Ramsay (1962). Even in zones of marked shortening in the matrix adjacent to large rigid porphyroblasts (e.g. of cordierite or staurolite), small biotite porphyroblasts have not rotated, but have become thinned by solution, as indicated by parallelism of inclusion trails in separate biotite grains and by evidence of truncation of inclusion trails by the matrix foliation. Less common are biotite porphyroblasts that have single asymmetrical microfolds in the matrix adjacent to the porphyroblasts and so appear to have rotated; these porphyrobla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kinking.  相似文献   

13.
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场的计算复变函数求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受地表边界和地面荷载影响的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场,由于在数学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用解析解来进行分析,而通常采用边界元或有限元的数值方法来解答。为了求解浅埋隧道的应力场,采用边界配点来确定边界条件,同时用保角映射将一个含圆孔的半无限空间区域映射为圆环域,然后把这个区域内的解析函数展开成Laurent级数的形式,利用Muskhelishvili的复变函数理论和最小二乘法来确定解析函数的各项系数,从而求得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半数值、半解析解,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围岩应力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巴楚及塔中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钻井、测井以及野外剖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巴楚及塔中地区二叠系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除B4为Ⅱ型层序边界外,其他各层序边界均为Ⅰ型层序边界,并以侵蚀下切为特征.根据6个层序边界可将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均符合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模式.SQ4层序可识别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1、SQ2、SQ3、SQ5层序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河流相性质的侵蚀沟谷充填沉积,海(湖)侵体系域为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为半深湖-滨浅湖以及三角洲沉积,另外,SQ3层序高位体系域上部还发育火山岩.河流相侵蚀沟谷充填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塔东隆起西部斜坡上.  相似文献   

15.
含瓦斯煤孔隙率和有效应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云奇  许江  彭守建  袁梅 《岩土力学》2010,31(11):3417-3422
以孔隙率基本定义和力学平衡原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由煤层瓦斯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温度效应的热胀冷缩和煤体骨架受孔隙瓦斯压力的压缩共同引起的本体变形,建立了在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的含瓦斯煤孔隙率动态演化模型和以吸附热力学参数及瓦斯压力表达的有效应力方程,并分别根据现场实测孔隙率数据和含瓦斯煤三轴应力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和试验结论一致性较好,理论模型拟合精度较好,误差不大,所得结论对煤层气开采和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考虑强度退化效应的堤坝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湛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4,25(Z2):409-413
考虑土的动强度随振动孔隙压力上升的衰减效应,将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滑动体位移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堤坝抗震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土工动力有限元分析,确定坝坡潜在滑动土体的平均加速度时程,进而,基于拟静力概念,采用极限平衡分析,确定坝坡的安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历程,其中当安全系数瞬时小于1时,表明坝坡在地震中处于瞬时超载状态,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估算瞬时超载所产生的滑动位移,将各个超载阶段的滑动位移叠加,求得设计地震动作用下堤坝边坡的累积滑移量,根据这种方法所进行的数值计算与分析表明,考虑强度循环退化效应后所得到的坝坡滑移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安全系数对应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昊  余巍伟  林杭  柳群义 《岩土力学》2012,33(2):449-452
为了探讨强度折减计算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一均质边坡算例,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分析当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 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 边坡的安全系数受到黏聚力或内摩擦角中任一值的影响,而滑动面位置受到两者组成的函数 ( )的影响;(2) 当 为定值时,改变抗剪强度参数 和 并不能引起滑动面位置的变化;当 增大时,边坡破坏模式由浅层破坏转变为深层破坏,滑动面越来越缓,其上缘逐渐远离坡顶,滑体的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18.
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过程孔隙分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方法应用广泛,但塑料排水管经常会被吹填土细颗粒堵塞。为提高吹填土造陆效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在自重沉淤和加负压联合作用下的固结规律,分析了吹填土取土点的工程地质特征。用易溶盐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定吹填土中晶体的类型,并结合自重固结不同阶段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结构照片,研究吹填土含盐量对排水效果的影响,总结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排水时渗流通道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吹填土含水量降低,晶体颗粒随水流失,渗流通道则处于不断变化的非稳定状态。同时,将分维数作为研究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的微观结构指标,发现随着自重固结程度的增加,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含水量减少,颗粒表面吸附能力下降,晶体颗粒逐渐脱离土颗粒表面,使土体孔隙和结构单元体颗粒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淮南潘二矿区、山西河池矿区和河南焦作矿区水样作为突水水源数据,采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选用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分别建立矿井突水水源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经回判检验表明,潘二水样和焦作水样的距离判别模型回判准确率超过90%,而河池矿区水样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仅50%。为此,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重新建立河池矿区水样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回判准确率提高至90%,证明适当增加特征判别因子对改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有利。最后对三个矿区的未知样本进行了距离判别分析,并与Bayes逐步判别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距离判别法稳定性较好,判别准确率与Bayes逐步判别基本相同,比模糊综合评判要好。因此,在判别因子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距离判别法是目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northeast Vietnam, the karst of Halong Bay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active neotectonics. The direction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ing of the calcareous 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fluence of two major fault zones: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N140) and the Tan-Lu fault zone (N050). Karst development was favoured by intense fracturing, according to these two major directions, and reactived during recent tectonics by a compressional regime with σ1 N070, followed by an extensional regimes with σ1 near to EW that led to significant vertical movement. These tectonics, coupled with intense erosion, led to 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spectacular morphology of this peak karst. © Elsevier, P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