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固液二相(松散土体和水)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输移的现象。在其流动和终止的过程中,泥位陡涨暴落,来势凶猛且历时较短,常常冲毁或淤埋铁路、公路、农田,以及水利、国防、通讯和旅游点等工程设施,甚至摧毁厂矿和城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山区、秦岭山脉等地的泥石流活动尤为强烈。文章通过对和龙市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谷的实际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和原因。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降雨条件起触发作用,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恶化、诱发了灾害。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潜在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茂县后山龙洞沟为老的泥石流沟,流域面积为14.63km^2,主沟长9.9km,有三条支沟,主、支沟沟床比降大,在暴雨季节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其泥石流形成特征,采取以拦挡、排导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植树造林、预警预报、工程管理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茂县城区后山龙洞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县位于川西北地区,为我国羌族居住地。城区后山龙沟为老的泥石流沟,流域面积为14.63km^2,主沟长9.3km,有三条支沟,主、支沟沟床比降大。流域内出露地层性为志留系茂县群灰色、灰绿色、黑色千枚岩、风化严重。近年来,由于对后山森林植被破坏,加之灌渠渗漏,致使龙洞沟两岸发生多处崩塌滑坡,在暴雨季节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泥石流。龙洞沟泥石流应视其形成特征,采取以挡拦、排导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植树造林,预警预报、工程管理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张门扎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其形成条件,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认为沟内泥石流固体物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泥石流发育条件,具有较强的危险性。提出“缝隙坝+拦砂坝+排导槽+桥涵(场镇内)+盖板涵(8#支沟)+沟道整理及清淤”的防治方案,为同类型的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1992~2013年苡茨河曾多次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造成村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2013年7月24日再次爆发泥石流,破坏农田71280m2(108亩)。因此在对苡茨河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在已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两种防治对策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7日晚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然降强暴雨,在三眼峪支流和罗家峪上游形成洪流,降雨持续40min后,在两泥石流沟谷中形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由于其特有的峰尖谷深地形、坡体表面丰富的松散物质本质条件,在多雨季节降强暴雨诱发了本次泥石流的产生。本文从泥石流形成的潜在性、泥石流降雨诱发因素、城建开发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难的形成原因。作为泥石流频发区,可采取监测预报,加强管理以遏制人类活动,实施工程治理的综合方法减少和避免灾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原野  孙文斌  孙景龙  于群 《吉林地质》2013,(4):143-144,153
本文叙述了西藏自治区浪江(浪卡子—江孜)公路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泥石流的物质来源,阐述了不同条件形成的泥石流体积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7·19"河南省安阳市连续强降雨过程中,市西南部山区马鞍山东坡出现浅层滑坡,并且沿沟谷形成了高位坡面泥石流,对下游居住有1200多户的岭头村村庄西部8户村民房屋造成了较大破坏。因上游不稳定松散堆积物源仍然存在,高位、近途、高速冲击整个岭头村的危害依然没有消除。以这次高位坡面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物源特征、降雨影响及人工影响等形成机理。提出了上游围挡、局部松散高陡岩土体卸荷,中上游疏浚坡面流水与泥石流沟,中下游设置停淤场和下游设置拦挡坝的综合应急防治措施,防治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孔泥巴沟天然状况下是一条沟谷型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过近百年采最大规模的一次泥石流,近两年来近沟口受采矿(大理石)影响,局部山体崩滑较为严重并形成规模近万m3的堰塞湖,加剧了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的风险和规模,也使得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更具不确定性和独特性针对该沟泥石流的这种特性,本文在全面阐述该沟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征并深刻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未来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有别于传统评价方式的全新方式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合理评价该沟泥石流对近沟口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珊珊  罗守敬 《城市地质》2015,(Z1):156-160
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使岩石自身及其风化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导致泥石流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发育情况不同。门头沟山区目前存在12条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砂岩地层和第四系堆积物地区。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数量.松散物厚度和储量,沟道相对高差和主沟纵坡等主要特征要素与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岩石类型从物源量.沟道形态和人类工程活动3个方面.影响着泥石流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The debris flow formed by mass transportation of lacustrine deltaic sediments is quite unique comparedwith subaerial one, and is called "endogenic debris flow"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diagnostic features ofendogenic debris flow sediments are muddy rip-ups, sandy lumps, randomly distributed carbonaceous plantleaves and rhyotaxitic structure. However, such debris flow can not be completely generalized by the conclu-sion that larger granules are supported by cohesive strength of the matrix. The fact that sediments can betransported in plastic state is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with two different functions of combined clay-water ma-terials: serving as a matrix in texture and as an adhesive between grain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originand sediment types of endogenic debris flow as well as the general concepts of matrix and debris flow. From the viewpoint of "true debris flow",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eneralize and illustrate the basic featuresand variation of endogenic debris flow sedi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Bingham (Coulomb-viscosity) model.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京小流域泥石流早期预警系统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预警系统是保障泥石流山区人民免受财产与人身损失的一个重要保护手段,但预警系统的构成由于泥石流的类型与地质、地形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南方有效的泥石流预警系统并不一定适用于北京的泥石流类型,本文根据北京3个县区10个泥石流小流域现场调查获得的信息,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预譬需实施山洪与泥石流梯级预警的初步认识,供业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公路弃渣泥石流物源集中,弃渣类型是泥石流成灾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砂岩类弃渣中粘粒含量小,膨胀性较弱,弃渣体内水体排泄通畅,不利于孔隙水压的保持,相比灰岩类弃渣自身稳定性高;但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体内水分增加大于排泄,易造成弃渣体的崩滑起动,形成小型的泥石流,多形成稀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中粘粒的膨胀性较高,弃渣体孔隙水压易增大,渣土体的稳定性差,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中的土体易膨胀液化、滑移起动,多形成粘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泥石流规模大于砂岩类弃土。本文从弃渣物理性质指标、力学特征等研究泥石流成灾机制,并致力于将成果应用到公路弃土场设计和防灾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以地质调查与地质钻探相结合的工作手段,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分析银山口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银山口泥石流沟除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外,丰富的物源以及暴雨是该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因素,银山口泥石流沟在降雨尤其是暴雨的影响下,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及制定对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69-473
安夹沟位于岷江上游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近百年内,该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只发生过一起小型泥石流,没有人员伤亡。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沟沟床变陡,泥砂堆积物增多,已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都汶高速、AAAA级景区大禹农庄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地震后安夹沟形地貌、水文气象、物源条件的分析,探计该泥石流沟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冲於特性,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治理方案,也为震后类似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吴雨夫  余斌  亓星  褚胜名  李丽 《现代地质》2012,26(1):107-113
大白杨沟流域位于岷江上游四川省茂县境内,处于叠溪镇较场山字型构造北端。该沟曾于1935年和1991年暴发过两次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中1935年暴发的泥石流受1933年叠溪7.5级地震影响,规模很大,其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557 m3/s。通过对大白杨沟流域两条支沟(小沟、大沟)的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及物源条件的特征分析,得出两条支沟具有形成泥石流的充分条件:(1)大沟沟道平均纵比降275‰,小沟为398‰,相对高差达2 023 m;(2)大沟拥有的物源总量为29.21万m3,小沟达到42.01万m3,物源丰富。这些条件很好地解释了小沟泥石流的强活动性。对后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大沟以"消防水管效应"形成泥石流为主,小沟则以"消防水管效应"和堰塞体溃决两种方式形成泥石流。最后,通过泥痕法还原了历史泥石流流量,并对后期泥石流流量做了较合理的预测,为大白杨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赵映东 《水文》2012,(1):88-91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分析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收集整理了造成这次泥石流灾害相关站点的降雨资料,计算了泥石流沟道的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分析了泥石流沟道的地质地貌、下垫面构成以及其他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梁柱  陈燕  陈宏伟 《探矿工程》2013,40(8):70-74
结合桂林市龙胜县龙胜镇浸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探讨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采用拦栅坝拦截天然物源及修建坡面排水沟+导流堤+格构式锚定板挡土墙加固堆积区的工程设计,为今后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