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浩瀚的古代文献中,有关鱼类的记载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让人兴趣盎然。信手拈来,共享之。  相似文献   

2.
沧海长城     
山海关作为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是万里长城唯一的入海之处。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魏国公徐达见这里“襟山枕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于是建关设卫。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潮间带的后鳃类软体动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关于海南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仅最近几年才有一些零星报导,计有纳乌莫夫记载的2种,张玺、齐钟彦记载的2种,马绣同记载的8种,本文作者记载的7种,实际共记载17种。海南岛后鳃类的种类很多,以往的这些记载较实有种数相差甚远。为了了解这个海岛潮间带栖息的后鳃类种类,给我国沿海软体动物区系和潮间带生物生态的研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星虫类研究Ⅲ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u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赤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记载以来中国沿海赤潮的发生与分布状况,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初步分析了赤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里思象龟     
马里恩象龟是草食动物,白天它们都各自寻找草木。只有晚上才聚集在一起.在后来发现的708年的一本航海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在这个岛屿上有许多象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东海监测中心1986-1993年所记载的赤潮资料做了统计分析,概述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冠螺科是世界热带至温带常见的海洋腹足类。它们的贝壳坚厚,呈卵圆形或三角卵圆形,螺旋部短,体螺层膨大,螺层上常有纵肿脉。壳口长卵形,外唇向外翻卷并增厚,常有齿,壳轴常有褶皱或突起,有角质厣。这一科动物中,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60种,其中约1/2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海岸线长,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软体动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冠螺科的种类经我们研究整理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到的标本计有13个种及亚种。文献记载我国有分布的泡光鬘螺Phalium glabratum bulla (Habe)和宝冠螺Cypraecassis rufa (Linnaeus)(前一种记载于台湾省,后一种记载于东沙群岛)我们尚未采到。台湾省沿海、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特别是离岸较远的深海,我们调查的还很少,随着采集调查的进一步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种类发现。 冠螺科中很多种类的肉可供食用。许多种的贝壳绚丽多彩,是广大工农兵群众喜欢搜集的观赏品,也是做贝雕的良好材料。西沙群岛产的冠螺和台湾省产的宝冠螺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刻浮雕用的贝类。 本文初步搞清了我国冠螺科的种类和分布,为我国这一科动物的鉴定、资源调查和利用以及教学、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a以来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总量的演变历史,解释方差为41.9%,发现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变化。重建序列表现出6个降水较多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67—1781,1802—1814,1839-1859,1885-1915,1941-1955,1979-1991年;同时也存在7个降水较少时期(低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55-1766,1782-1801,1815-1838,1860-1884,1916-1940,1956-1978,1992-1998年。与青海省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或者附近地区历史记载的灾害年份在本文重建的降水量序列中均有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靠性,古地名的变迁:随同风暴潮记载的海象、气象、天象和物象的记述;以及由风暴潮引起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1.
荠菜的药用及食用历史悠久,系统梳理对荠菜的相关记载,探析荠菜性味的变化过程。运用文献检索法对本草著作、文献、法规标准中荠菜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系统整理,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对荠菜的性味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古今对荠菜性味的描述存在差异,古代本草中记载荠菜的药性多为温性,而现代记载多为平性或凉性,药味记载则有甘、辛、涩、苦、淡5种。为明确中药荠菜的性味,可进一步对其辛、涩、苦味和温、平、凉性进行性味学、药效学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深入开发探索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蓬莱、方丈、瀛洲”是古史传说中三座神秘的海岛.这里“为神仙所居”,因此被称为“三神山”。相传三神山“山形如壶”.故又称“三壶山”或“蓬壶”。据相关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可食用的所有海产品中.海参的食用历史可能是最短的。两宋时期,没有食用海参的记载。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只有对干贝、燕窝的记载。宋李肪等编纂的《太平广记》收集了自汉至宋初的野史500卷,在其卷十“水族”中,提到的水产类食品61种,未见海参。只是在《明宫史》中,才见到对海参烹饪的详细描述。据说,明熹宗喜欢将炙蛤、鲜虾.燕窝、鲨鱼翅、海参诸海味十余种共烩一处食之。而几乎同时的号称中国五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的众多饮食谱中.却未见海参的菜式。按理说,《金瓶梅》故事发生在徐州,而徐州靠海并不很远.又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北交汇点.曾是交通枢纽与商埠重镇。如果海参已入菜,那么.拥有金、瓶.梅等5个妻妾的西门庆不会吃不起,也不会买不到,可见,当时海参还只是一种宫廷食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时常见到关于龟的记载。乌龟背圆、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所以龟在古代被视为灵物和祥瑞。我国饲养观赏龟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观赏龟已作为皇室的宠物饲养。龟类动物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宠物,且在中国或外国的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形态学的研究,迄今仅在消化器官和骨骼系统方面有过记载,实际上形态研究对了解鱼类分类位置等有关问题极有参考价值.作者本着上述认识对带鱼的内脏器官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从形态特征,结构功能与生活习性间的关系方面对带鱼的,分类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文渭 《海洋科学》1991,15(6):24-26
我国人民很早就注意海洋灾害,尤其对风暴潮灾更为关注。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早在汉代,公元前48年已记载有渤海南部沿岸发生的风暴潮灾和地震海啸。自此以后的文献中屡有记载。由于历史文献浩繁,  相似文献   

18.
凤螺科包括的种类大多数都是典型的热带性海洋动物区系。它们主要栖息在珊瑚礁环境或泥沙质的浅海,在我国南海诸岛附近海域种类相当丰富,它们中有些体形较大,有许多种肉味鲜美可供食用,有些种珍珠层较厚、色彩鲜艳可供观赏,且又是贝雕工艺的良好材料,是水产部门收购的对象。我国海域内凤螺科的种类。迄今仅有零星记载:缺乏系统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南海诸岛的海洋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动物地理的分布情况,遵照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査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1950年迄今,先后在我国近海进行过多次生物调查,获得了不少标本资料。本报告除根据上述调查材料外,还包括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到的底栖动物标本,经整理鉴定共发现25种和亚种,分別隶属于四属和十个亚属,其中有4种在我国沿海为首次记录(目前尚缺台湾省的标本)。这25种和亚种,绝大部分与我国邻近海区分布的种类相似,22种和亚种也分布在日本,20种亦分布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见表1)。这科动物种类暖水性较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仅有少数种类向北可以分布到浙江南部及福建的平潭。 前人零星记载产于我国的种类计有36种,其中有11种我们未采到,其中5种记载产于台湾省,2种除台湾省外其他地区也有分布,4种记载产于中国近海。 除以上11种外Tan(1930)记载我国台湾省尚有S. australis Gray。这个种是大洋洲的地方种,Abbott(1960)已将它列为S. vomer iredalei 的同物异名。Tan的记载可能是其他种之误,我们怀疑可能是S. aratrum的变异 Küster(1845)记载的S. latus Gmelin和Kiener(1843)记载的S.dilatatus Lamarck(not Swainson)都称在中国近海有分布,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同物异名。此种仅分布于西非,在印度太平洋没有分布(Abbott,1960)。Küster和Kiener记载中国和菲律宾的产地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此外,阎敦建(1942)记载的S.maculatus可能是S.mutabilis。根据Abbott(1960)的记载,此种未分布到我国以及邻近海区的日本和菲律宾. 此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曾分別在广东省海南岛新村(渔民拖网)和西沙群岛的中建岛采到长笛螺(Tibia fusus Linnaeus)和蝎尾蜘蛛螺[Lambis scorpius( Linnaeus)]。  相似文献   

19.
程燕青 《海洋世界》2012,(12):60-62
那烟涛微茫的海岛,到底如史书记载的那样穷荒僻远,还是像神话传说的那样富庶美好?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远古的海岛渔民身上……《山海经》等书籍对于远古的海岛居民有不少记载,尽管是一种夸张的描写,但从中能透露出真实的信息。纵观各种奇形怪状的  相似文献   

20.
莫知 《海洋世界》2009,(1):46-50
从人类将海洋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时起,海盗就开始在大海上神出鬼没了。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海盗,是公元前13世纪的时候,一群在爱琴海和地中海海域威胁当地居民生活的“海民”。在历史记载中,伊特鲁里亚人和色雷斯人被公认为海盗。由于利姆诺斯岛长期以来都抵制希腊的影响,因而成了色雷斯海盗的天堂。腓尼基人似乎也曾经“客串”过海盗,他们在航行的过程中专门抢掠男童和女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