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专辑所述内容是《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第一部分已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第4期上)课题的第二部分。作者简要地介绍了防御地震危险的方法(省略计算部分),地震危险减轻的选址方法,地震灾害的统计分析,公用设施财产损失及其应急反应的经济分析,地震工程投资的经济分析,以及地震灾害管理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
减轻地震灾害://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颙  陈棋福  黄静  徐文立 《地震学报》2003,25(6):621-629
回顾了过去4年来中国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地震灾害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地震造成的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研究地震危险性向研究地震危害性的过渡;从研究工程灾害向研究社会灾害的过渡;以及发展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世界地震活动总水平和地震灾害破坏程度均低于往年,地震死亡总数605人,经济损失总计约10.1亿美元,该文综合介绍了1996年全世界地震灾害、地震破坏和伤亡情况,并就今后两年的地震灾害形势进行了估测。  相似文献   

4.
1995年上半年世界灾害地震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上半年的世界灾害地震活动不同以往,主要特点是:日本、俄国地震毁城,经济损失巨大,地震社会影响深远;两次灾难地震又是前所未料。日本阪神大地震将成为今年世界重大事件之道。本文综合介绍了今年上半年的世界灾害地震活动。灾情及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地震预测,工程抗震研究的前途仍属光明。  相似文献   

5.
1992~2005年云南地震灾害及其对农村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1992~2005年中国大陆与云南境内破坏性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云南与中国大陆同期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云南地震灾害和灾害损失的特点;统计了云南地震灾害城乡分布情况、农村民居破坏面积以及因农居的地震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和农民的危害性,并讨论了农居破坏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景来 《地震研究》1995,18(3):301-305
本文研究了地震灾害的四大指标-频率、死亡、受灾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在自然灾害中的比重,中国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地震灾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估计了未来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统计分析2020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总结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特点。总体全年地震灾害程度较轻,但小震致灾致亡的现象突出。将1991—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相应数据和特性进行比较,得到中国大陆致灾地震频次、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景来 《地震研究》1996,19(4):396-404
地震是云南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制约了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云南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本研究了云南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1950年以来地震对云南国民经济的影响,自1970年以来,云南发生的通海,昭通,龙陵和澜沧-耿马四大地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大,通海地震经济损失占当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5%,而澜沧-耿马地震则达到7.6%,作认为,防震减灾工作要做在地震发生之前,如果用国民生产总值的1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出了2019年中国5.0级(含)以上地震目录,对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分析主要震例的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并结合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自然灾害与地震灾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地震灾害致灾情况占全部自然灾害的比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国家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主要介绍了多震地区开展地震断层探测研究的概况以断层活动为基础的地震保险试验的内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近三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汇总不同季度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情况。重点对2023年7—9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开展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对重大地震灾害及其伤亡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近三年来同季度地震灾害活动情况,提出地震灾害应急避险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国外灾害地震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灾害程度均低于往年.地震活动总量相当于过去百年期间平均值的50~70%.外电报道比较有影响的灾害地震19次,死亡超过6900人,伤超过4万人.伤亡人数相当于过去百年期间年平均的37%.较大灾害地震6次.有2次在印度尼西亚,1次在伊朗,1次在夏威夷群岛,中国台湾1次"双震",破坏海底光缆,国际通讯联络一时中断,是世界少有的地震破坏海底光缆事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2008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但地震灾情较重。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总计88223人。伤374171人。经济损失8500亿元。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四川I汶川8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16.
世界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全世界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能较全面提供实数者尚不多见,该文章介绍了世界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情况,内容包括:世界地震灾害损失总计,年代阶段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统计方法,地震死亡人数的统计,经济损失的统计,中国地震灾害损失在全世界范围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居第二,三位。全世界地震灾情有逐世纪加重的趋势。地震减灾研究有两点进展;1.中国有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报;2.日本抗震建筑有效。全世界的未来地震灾情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Serial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have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ity in southwestern of China. The Ludian M_s 6.5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M_s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4. There is a question of why the two events with almost the same level of magnitude caused differences in earthquake damage.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phenomen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s and post-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the two events.Firstly,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residuals between the Ludian earthquake and the Jinggu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YW06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GMPE), and explain the unusual destructiveness of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n we analyze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at selected typical station, based on the strong motion parameters: equivalent predominant frequency and Arias intensity. The result exhibit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This study would be helpful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of ground motions for M_S6 class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to future earthquakes with similar focal mechanism and lo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to forecast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on of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and their analysis results from annual earthquake tendency forecasts between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esti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i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in the active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M_S8.0 large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earthquake.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many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around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6-year long quietude of M_S7.0 earthquake and an obvious quietude of M_S5.0 and M_S6.0 earthquakes during 2002~2007 led to the distinctly lower forecast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tend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2006. The middle par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as been designat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degree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fter the Ning’er M_S6.4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2007.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earthquakes with M_S≥7.0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this fault was not consider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