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遥感技术寻找内生金矿床的机理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通过遥感技术寻找内生金矿床的可能性。首先,讨论了运用遥感寻找内生金矿床的基本原理;其次,提出了运用遥感技术寻找内生金矿床的一些具体方法步骤;最后;介绍了两个应用实便。  相似文献   

3.
测汞在金矿床深部含矿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汞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热释汞测试方法,并以冀西北水晶屯金矿为例,对矿床主要工业矿体的赋存地段(Ⅱ号矿脉),进行了深部含矿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汞化合物在评价金矿床深部含矿性中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其评价效果同微量元素评价效果相比有良好一致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某金矿床主要矿石的显微研究,根据矿石中的金银矿物与其他矿物的自然连生组合关系,探讨了含金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的运移形式与沉淀方式。  相似文献   

5.
笏山金矿床为陡崖断裂带南段内最大的金矿床,为了揭示其矿床成因,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体围岩元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笏山金矿床沿NE向断裂发育大规模的热液蚀变带,地表出露的断裂带形成一个庞大的面形蚀变带,矿化较弱,分带不明显,钻孔显示金矿体两侧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岩蚀变带和二长花岗岩,金矿体主要产于陡崖断裂带下盘黄铁绢英岩蚀变带内。质量平衡计算表明:绢英岩化过程中,主量元素SiO2、Al2O3、FeO、MnO、Na2O、K2O、P2O5和部分稀土元素从二长花岗岩中迁出,而MgO、CaO、Fe2O3,成矿元素Au、Ag,亲硫元素Cu、Pb及亲铁元素V、Cr、Co、Ni迁入二长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主量元素FeO、Fe2O3、MnO、MgO、CaO,成矿元素Au、Ag,亲硫元素Cu及亲铁元素V、Cr、Co、Ni迁入,SiO2、Al2O3、Na2O、K2O和P2O5迁出。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以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分析提示其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具有低盐度(w(NaCl)为5.33%~13.29%)和中温(260~300℃)CO2-NaCl-H2O体系,在成矿过程中,含矿流体经历了流体不混溶作用。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实验结果分析,确定该矿床为受陡崖断裂带控制的中温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李惠 《黄金地质》2000,6(4):33-38
李坝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和单阶段形成原生晕的垂直分带规律(从上→下是As,Hg,Sb→Ag,Pb,Au,Cu,Zn→Bi,Mn)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定位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7.
石准立  谢广东 《现代地质》1998,12(4):477-484
摘  要  着重研究了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的空间分布, 并将其用于解释矿床成因。 研究 了成矿压力场、 温度场和热液沸腾与矿质沉淀的关系, 利用矿物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测定 结果讨论了金的搬运形式。 论述了碱性潜火山岩正长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指出矿床形成于 印支期地幔热柱引发的张性成矿动力学背景之下, 矿床属于和碱性岩有关的中浅成高中温热 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文峪金矿床矿物石英的某些特征及含矿性评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峪含矿床矿物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发光,热爆温度等研究表明,含矿与无矿石贡 明显差异;1.矿石英红外吸收光谱H2O吸收峰强,光密度D1〉D2,D2.D1〈1,无矿石英红外吸收光谱H2O2吸收峰弱,光密度D1〈D2,D2/D1〉1;2.含矿石英热发光强度低,峰强低于150cps,总发光强度低于10000cps;,无矿石英热发光强度高,峰强高于150cp,总发光强度大于10000cps;3.含矿石英热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东准噶尔哈尔里克构造带上双峰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蚀变分带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潜火山热液与火山热泉参与了成矿。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叠套,造成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金品位硅质岩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造山初期深成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有关。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此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参与;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中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双峰山矿床是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山东玲珑金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的羧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青  曾贻善 《地球化学》1998,27(6):579-584
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山东玲珑金矿床石英等矿物包裹体的浸取液,结果表明其中存在相当高的短链羧酸盐和少量的草酸。黄铁矿和黄铜矿浸取液中羧酸的浓度比石英浸取液的高,早期成矿阶段的矿物包裹体中一元羧酸的浓度大于主成矿阶段和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西部火山财型金档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了该区火山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辽西地区火山岩型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和低CO2、高K特点,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天水地下渗流混俣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火山金矿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辽南猫岭、黄家营子和金厂沟金矿的含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爆裂温度曲线的爆峰次数与含金石英脉的金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猫岭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其CO、CH4、CO2、N2、O2、H2的摩尔百分数有所降低,而H2O则有所增高。流体包裹体的CO2/H2O比值与含金石英脉的金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其离子成分的SO42-/Cl-比值与石英脉金含量呈反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猫岭金矿和黄家营子金矿为岩浆热液与地下水混合热液成矿。矿液从猫岭金矿向黄家营子金矿方向流动,这两个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酸性、强还原环境。金厂沟金矿的成矿热液亦为岩浆热液和地下水混合热液。其成矿流体亦为低盐度、强酸性、强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红外光谱方法在找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外光谱在金矿普查评价中的应用:石英薄片中气液包裹体与金的关系研究;石英中杂质阳离子与金的关系研究;黄铁矿与金的关系研究;金矿区氧化带和矿带共生组合矿物研究。  相似文献   

14.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桐柏一大别地区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关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整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及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源区.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和硫主要来自流体下渗及回返过程中流经的各类岩石.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对于造山带内带及两侧金矿化的产出规模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孜丘洛成矿带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春 《矿物岩石》1992,12(1):73-79
本文研究金矿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成矿流体的性质(成分、盐度和密度)以及矿石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结合金矿化的元素和矿物组合,确定本区金矿化的垂直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金矿和其它金属矿床中则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在分析了石油地震与金属矿地震不同点的基础上,简介了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了在金矿和其它金属矿区应用地震勘探方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仪器的装备,野外施工方法和资料处理的流程及地质解释等,并通过在黑龙江乌拉嗄金矿的实际应用,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为隐伏矿床的精确定位预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石油地震与金属矿地震不同点的基础上,简介了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在山东蓬家夼金矿的实际应用,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为隐伏矿床的精确定位预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8.
泡塑埋入法找金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阐明了利用泡塑埋入法找金,从找矿机理和应用效果,均优于土壤测量法。该法能消除“粒金效应”,减少次生晕运移现象,对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能强化异常,是解决次生晕运移、覆盖厚、找矿难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际找矿应用中,该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找矿周期短、效率高、找矿效果好的特点,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找矿效果。该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后,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物探在豫西隐伏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简要介绍了磁法、甚低频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在金矿找矿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和作用;给出了在豫西几个金矿区多金属成矿带上寻找隐伏金矿体的成功实例,说明在具备地球物理前提的条件下,用磁法、甚低频电磁(或瞬变电磁)法快速扫面测量可圈定找矿靶区。在找矿靶区做一定量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工作,可预测矿体埋藏深度等;这是经济、快速地探测浅—深部隐伏、半隐伏盲矿体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将气溶胶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深部隐伏矿找矿的基本问题。深部矿物质能够穿越矿体覆盖层到达地表,主要是通过气体携带质粒向上迁移,这种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是质粒可以稳定悬浮于气体中并随之流动。气溶胶理论表明,直径在0.1~2.5μm的质粒在气体中最稳定,质粒过小或过粗都不可能较长时间悬浮于气体中。气溶胶的另一个理论要点是,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质粒不可能通过机械碾磨方式形成。这两个气溶胶理论要点是深部金属矿生成气溶胶级别的质粒并进入气体向上迁移的基础。将气溶胶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新疆金窝子隐伏金矿床找矿试验,结果表明,在210隐伏矿上方和矿体倾斜面上方有明显的金异常和金伴生元素异常,异常程度高,出露面积大。这一实验证明了通过提取吸附于地表土壤中的地气溶胶质粒,并分析其元素含量的气溶胶找矿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