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吉林省延吉盆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2)
吉林省的延吉盆地实际上由铜佛寺和大拉子(智新)两盆地构成。本文详细讨论了发育于上述盆地下白垩统铜佛寺组和大拉子组的层序及其沉积特征,并与世界上有关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广东南雄盆地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前言 南雄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剖面清楚,化石丰富,为研究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界限的重要地区之一。1965和1976年曾两次系统采集各门类化石,并进行了整理和综合研究,对南雄盆地的地层划分、对比、生物群的性质及其关系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地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地层是一套从冲积扇到河流相、三角洲相直至湖泊相多相型空间递变的陆相地层 ,具克拉通盆地转为伸展断陷盆地特征。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具 2个三级层序 ,分别控制了具不同动力学背景的2套沉积旋回。盆地的东部原伊金霍洛组、盆地西部的志丹群洛河组、环河组为下部沉积旋回 ,受盆地东部隆起影响 ,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带控制的断块活动为主 ;盆地的东部原东胜组、盆地西部的罗汉洞组、泾川组为上部沉积旋回 ,受盆地北部隆起影响 ,以东西向断裂带控制的断块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石蚕(昆虫纲: 毛翅目)巢化石保存在宁夏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含盐地层中, 化石呈群栖、密集、相互平行、叠层状分布, 石蚕巢为直立锥状体, 长约13 mm, 平均直径约2.5 mm.管壁具三层式结构, 包括内、外暗色有机质层和中部胶结颗粒层.暗色有机质层为泥晶结构, 以灰泥质为主;中部胶结颗粒层, 主要由有机质球粒构成, 球粒呈球形、椭球形和卵圆形等, 形态大小一致, 平均长0.3 mm, 直径0.10~0.15 mm.这些有机质球粒在管壁中排列规整, 长轴大多与石蚕巢生长方向垂直.依据管壁中规则排列的有机质球粒将六盘山盆地的石蚕巢化石归为Coprindusia遗迹属.通过对比各种造管生物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以及现生造迹昆虫的生活环境、管体形态大小、管壁胶结颗粒组成和排列方式, 综合相同层位上昆虫实体化石的分析, 六盘山盆地的管状化石可能是宁夏石蛾科宁夏石蛾属房氏宁夏石蛾(Ningxiapsyche fangi)的幼虫巢.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剥蚀地层厚度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为中生代盆地演化末期最晚沉积的地层,也是自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以来后期遭受剥蚀改造最为强烈的地层,残存范围最小。通过对全盆八百二十余口钻井现存中生代地层厚度及岩性的统计,从中选取了313口井读取声波时差值,采用声波时差和地层对比趋势法相结合进行剥蚀厚度估算,同时利用联井剖面对比法对整个盆地的恢复厚度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之上,恢复了早白垩世盆地原始沉积厚度,初步探讨了盆地原始沉积面貌,基本确定了盆地原始沉积边界,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强烈构造变动的认识,对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规律的研究具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石蚕(昆虫纲:毛翅目)巢化石保存在宁夏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含盐地层中,化石呈群栖、密集、相互平行、叠层状分布,石蚕巢为直立锥状体,长约13mm,平均直径约2.5mm.管壁具三层式结构,包括内、外暗色有机质层和中部胶结颗粒层.暗色有机质层为泥晶结构,以灰泥质为主;中部胶结颗粒层,主要由有机质球粒构成,球粒呈球形、椭球形和卵圆形等,形态大小一致,平均长0.3mm,直径0.10~0.15mm.这些有机质球粒在管壁中排列规整,长轴大多与石蚕巢生长方向垂直.依据管壁中规则排列的有机质球粒将六盘山盆地的石蚕巢化石归为Coprindusia遗迹属.通过对比各种造管生物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以及现生造迹昆虫的生活环境、管体形态大小、管壁胶结颗粒组成和排列方式,综合相同层位上昆虫实体化石的分析,六盘山盆地的管状化石可能是宁夏石蛾科宁夏石蛾属房氏宁夏石蛾(Ningxiapsyche fangi)的幼虫巢.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从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中火山岩层与沉积岩层互为楔状(指状)交互关系这一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新思路,并将冀北早白垩世地层划分为西瓜园组、化吉营组及其上覆的青石砬组。化吉营组是在西瓜园组沉积过程中,盆地内叠加了中—中基性及少量酸性—亚碱性火山岩所形成的,故两个组是同期异相的产物,在地层表上表现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冀北早白垩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陆相火山-沉积地怪中火山岩层与沉积岩层互为楔状(指状)交互关系这一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新思路,并将冀北早白垩世地层划分为西瓜园组,化吉营组及其上覆的青石砬组。化吉营组是在西瓜园组沉积过程中,盆地内叠加了中-中基性及少量酸性-亚碱性火山岩所形成的,故两个组是同期异相的产物,在地层表上表现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羌塘盆地晚中生代地层: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早白垩世海相沉积,以那底岗日地区主干剖面为依托,结合胜利河、托纳木、长蛇山等已初步判断为早白垩世的油页岩剖面为辅助剖面,采用古生物化石定年和同位素定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胜利河-托纳木地区原初步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海相地层时代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些海相地层在胜利河-托纳木地区广泛分布,但岩性组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胜利河-长蛇山地区为油页岩,厚度最大,向东逐渐变薄,过渡为页岩沉积,向西过渡为灰岩沉积。区域上该套地层对下伏油气藏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古生物组合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铜钵庙组是盆地初始断陷阶段的产物;南屯组一段、二段是盆地快速沉降阶段,大磨拐河组一段、二段是盆地稳定拉张阶段,伊敏组是断陷萎缩阶段。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的煤层发育表现为东、北部好,中部次之,西南部差的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伊敏组及南屯组二段,这2个时期构造沉降表现出间歇性、震荡性及多旋回性,保证了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 相似文献
15.
16.
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18.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白垩系洛河组及环河华池组为新近突破的含铀岩系新层位,笔者充分利用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对本区钻井所揭露的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特征及沉积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内下白垩统整体为一套干旱"红层",发育旱谷、风成沙丘、丘间及沙漠湖等沉积类型,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伴随着坳陷基底的抬升和下沉,在地层记录中出现了2次显著的湖侵,并显示出旋回性沉积的特点,在早白垩世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具有从旱谷粗碎屑沉积到沙丘及沙漠浅湖细粒沉积的相序组构。Rb、Sr含量的垂向变化指示在早白垩世整体干旱的气候下存在相对暖湿期,在此背景下水成和风成沉积有序叠置控制了含(隔)水层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SQ2层序中的巨厚泥岩层和石膏夹层构成了区域性隔挡层,而SQ1层序中的风成砂岩则成为深部含烃流体充注的最优层位, Fe2+/Fe3+垂向变化显示叠加改造后的灰色风成砂体可成为具有强还原性的潜在铀储集层。泾川铀矿床及外围找矿的不断突破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风成砂为主要储集层的砂岩型铀矿床,它的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鄂尔多... 相似文献
19.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扎窝茸组、雪山组、白龙冰河组和索瓦组上段,目前对它们的划分、对比和相互间关系的认识不一。笔者根据各组的含义和时代依据,指出各地层组为岩石地层单元,目前资料尚不足以作进一步年代学划分。通过全面统计各组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组的沉积特征,发现白龙冰河组为陆棚相,仅见于盆地北西部;索瓦组上段为海湾泻湖相,见于盆地中部;雪山组和扎窝茸组为河流一三角洲相,见于北东部。为此,认为各地层组是盆地内同期异相沉积,作为上下关系处理是不妥的,据此又提出了新的地层对比方案,认为盆内最高海相层位应该跨入了下白垩统,海水最终是向北西方向逐步退出盆地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平庄—元宝山盆地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为含煤地层,时代归属有争议。杏园组所产6属7种植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常见分子,反映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相当于凡兰吟期到欧特里夫早期,与辽西的沙海组、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可以对比。元宝山组含19属21种,主要为阜新植物群的常见代表,说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欧特里夫晚期到巴雷姆期,可同辽西的阜新组、内蒙古的霍林河组上段和伊敏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