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管理系统(uLIPMS)的主要功能和总体设计思路,探讨了由管线数据库自动生成管线三维模型,并采用建立管线点与管点数据库的动态链接,实现了地下管线三维图与管线数据库的相互查询。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涉及城市的各个角落,并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进行了城市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软件功能实现等工作。用C#作为开发平台、用Acess数据库存储管线数据、用AutoCAD进行管线成图,开发出了地下管线系统信息录入和成图软件,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将外业采集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实现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和将数据库数据一键成图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VB6.0开发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程序的关键技术及设计综合表的思路,实现了地下管线普查表格的自动生成,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阐述了地下管线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介绍了地下管线三维几何实体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由管线数据库快速建模的新思路,基于Autodesk Map利用Visual LISP和VBA编程,实现了地下管线三维实体模型的自动生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单位地下管线管理服务需要为目标,以ObjectARX.NET为技术支撑,以管线测绘部门采集提交的mdb数据库为基础,开发了基于ObjectARX.NET技术的地下管线成图及属性管理软件,详细阐述了地下管线成图及属性管理软件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地下管线自动成图和地下管线数据的属性查询功能,此软件具有操作简便,耗时少,成本要求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城区地下管线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国家对地下管线管理维护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15年至今全国各地均开展了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本文以海口市为例,在Auto CAD平台下,采用数据库动态链接技术和C/S架构,阐述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等手段,在国标和地标双重标准框架下,开发符合双重技术标准的《地下管线制图与入库系统(海口市版)》,实现了管线普查Excel数据检核纠错、动态修改、快速综合制图、查询统计、3D分析和输出等功能,为海口市的地下管线建设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西飞动力厂区规划建设中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SuperMap GIS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基础GIS技术的数据库建设及其主要功能。通过设计与开发集成系统的数据库、总体功能,实现管线的可视化查询、空间分析、专题图生成及管线的三维显示,使用户更加清晰地了解管线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管线规划设计、事故抢修、资源调配以及企业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西飞动力厂实施应用表明,该系统从数据标准、软件流程、技术角度实现了管线设计、管理、决策的一体化,实现管理流程、技术和管线治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综合管线管理应用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管线规划设计、管理、决策服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与开发的城市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为开发语言,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是以ArcEngine组件为基础开发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对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地下管线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编程实现了管线系统的用户管理子功能以及管线浏览、管线查询、管线编辑、管线分析的爆管分析等功能。基本满足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统一管理的要求,对于提高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利用以及保障管线正常稳定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整体运行,采集地下管线数据,管理管线的各种信息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相关规范,设计并应用了基于IPad的管线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管线数据外业高效采集及内业自动成图一体化。同时,详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设计、功能应用设计等,为移动GIS在测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裴旭  施昆 《测绘工程》2015,(2):60-64
为满足机场地下管线的科学化管理,开发三维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管线三维量测、定位、分析等功能。系统开发采用Skyline三维软件、PostgreSQL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 2010等开发工具和CreatCylinder、CreateModel等接口,设计地下管线GIS系统的技术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功能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对相关GIS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管网建设步伐的加快,有必要掌握各类管线的综合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江阴市地下空间数据探测项目,本文详细探讨了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并对测量数据质量控制及管线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作了阐述,可为城市管线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地下管网数据核查过程中因为数据迁移或者数据更新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电力管线重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冲区的地理拓扑关系判断方法来检测并合并重复管线。在服从电力管线布局原则下,首先,对电力管线进行插值处理;然后,构造出管线缓冲区,其缓冲半径受插值距离调节,在此缓冲范围可以判断出地理点线包含关系;最后,根据不同的地理点线包含关系可以分析出管线间的线-线拓扑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重复管线从而采取相应的重复管线处理措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电力管网数据核查中的重复管线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田冉  钟文军  朱强 《现代测绘》2006,29(2):14-16
目前,我国各城市相继展开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力求建立科学、准确、完整、动态的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但也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管线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站在城市的高度,统筹规划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通过对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线信息需求的分析,给出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厦门测区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的流程,基于C#和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管线数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作业过程及作业方法,详细叙述了解析法地下管线竣工测量中的高程测量方法和坐标测量方法,特别是对埋深较大的方沟及大管径做管线竣工测量时。采用无定向法的实际应用及计算方法做了比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C#语言,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全面的地下管线数据自动检查.研究结果表明,将编程语言与基础测绘实际作业相结合所开发出的地下管线自动检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线数据检查的作业效率,减轻作业强度,且在数据的检查过程中不易出现遗漏,使检查内容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院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对迪士尼区域地下管线规划工作的审批管理职能,研究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对管线规划审批、施工审批、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Digging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he largest cause of damage to underground cables and pipelines. Contractors can reduce the risk through detection, which will cost time and thus money. In the Netherlands, maps are the prime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the location of cables/pipelines and detection time strongly depends on whether map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cables and pipelines. Poor quality maps can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risk or higher risk avoidance cos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detection costs and risk in case of a hit and for calculating implications of over‐ and incompleteness of maps. The model aims to find the optimal detection time at which the sum of detection cost and risk is at its minimum. A case‐study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arameterise the model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contractor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e case‐study provides a numerical example of calculation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risk and detection costs and provides an example of calculation of costs of incompleteness. We conclude that the model contributes valuable new insight. However, more and location specific data are needed to enable operational use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